清营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12例临床报道

2015-04-02 18:04童瑞敏王成文孔凡荣方霞明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扬中2122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立克次体恙虫温病

童瑞敏 王成文 孔凡荣 方霞明(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扬中212200)

清营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12例临床报道

童瑞敏 王成文 孔凡荣 方霞明(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扬中212200)

目的:观察采用清营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3年诊治的12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采用清营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在72 h内退热,病情稳定,症状逐渐改善。结论:注重营分进行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抗立克次体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恙虫病;清营汤;阿奇霉素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分布很广,国内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各省市。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叮咬部位溃疡或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毒血症等,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心、脑、肺、肾、肝和血液系统等多器官脏器损害,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本病中医属“温病”范畴,按“温病”分卫、气、营、血分,我科尤其注重营分进行辨证论治,采用清营汤加减联合西药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3年10~12月诊治的恙虫病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68岁,病程3~7 d,全部以发热前来就诊,高热,39℃以上,体温最高达40.5℃,经退热药退热后易反复,且

一般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伴发周身暗红色皮疹。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7版《传染病学》的诊断标准[2]:(1)发病前2周内有野外作业或草丛接触史;(2)有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尤以发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最具诊断价值;(3)外婓试验1:160以上。

1.3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周身可见散在暗红色皮疹,无瘙痒,无水疱及渗液,10例患者可在腹股沟、腋下、乳房、腘窝、外阴等处出现一焦痂,无渗血渗液,8例患者焦痂旁可及肿大淋巴结,舌质深红,苔黄,脉沉大有力或滑数。追问所有患者均有野外作业史。血常规WBC增高2例,减少2例;尿常规蛋白尿1例,血尿3例;肝功能ALT、AST升高7例;胸部X线有支气管影像学表现2例,右下肺炎影像学表现1例,由于我院无外婓试验,以上患者全部为临床诊断。

1.4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重视从营分进行辨证论治,应用清营汤为基础方按临床症状加减,汤剂口服,早晚各150 ml。西医全部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3 d后改为阿奇霉素0.25 g口服,1次/d,连用7 d。

1.5 转归 本组12例患者无死亡病例,用药后12~72 h内全部退热,未再反复,皮疹逐渐消失,均好转出院,治愈率100%。

2 讨论

恙虫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早已有记载。《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记载:“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与本病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又名恙虫病东方体,西医认为恙虫病东方体在体内死亡后释放出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发相关脏器的变性和炎性反应以及临床上的毒血症状。恙虫病东方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抗生素需要具有较高的脂溶性,能通过宿主细胞膜进入细胞质,才可以发挥其抑杀恙虫病东方体的作用。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内的半衰期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渗透性好,对立克次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有较多文献报道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的优点[3~4]。我院使用后亦取得良好疗效。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的清营汤是温病学治疗热在营分证的经典方,由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9味药组成,功能清营透热,养阴生津。恙虫病起病即高热,临床表现为营分证的发热夜甚,口不渴,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脉数等。营分证是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的中间阶段,既有邪火热毒深重一面,又有营阴虚损、津液不足的一面,也会兼见某些气分证的表现和热入血分证的证候。方中犀角咸寒,主清心营之热,现多以水牛角替代,用量宜大30~50 g;玄参降火解毒,滋阴凉营,二者为方中主药;金银花、连翘、竹叶性凉而质轻,轻清透泄,宣通气机,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路,促其透出气分而解;黄连苦寒泄火解毒,能清营中之热毒,既入气分,又入血分,两清气血之功,用以加大本方泄热解毒的力度;辅用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养阴益胃生津;热毒壅遏营血,阴津受灼而亏,使血液黏稠,运行迟滞,出现类似血瘀的表现,如“舌质红绛、斑疹隐隐”,再加一味丹参,既可与黄连相配共奏清心之效,又可养血活络。在辨证的基础上可酌情加入丹皮、赤芍等活血之品或蒲公英、黄芩等清热之品,诸药合用透热解毒、清营养阴。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其独到的优势,能够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避免或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值得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

[1]廖云珍,叶晓光,卓树洪.恙虫病200例的临床救治[J].广东医学,2013,34 (5):735-737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39 [3]徐震.阿奇霉素治疗27例恙虫病体会[J].北方药学,2013,10(8):21

[4]李志存.阿奇霉素和氯霉素治疗恙虫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111-115

R75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26

2014-11-19)

猜你喜欢
立克次体恙虫温病
“撸猫”需当心感染立克次体
浅谈温病特色诊法之舌诊
恙虫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春夏季户外谨防与小虫“亲密接触”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与免疫的实验研究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血必净对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保护作用
新发蜱传病原体
——劳氏立克次体的研究现状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