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妇科盆腔炎35例效果分析

2015-04-02 18:04罗谧睿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州51143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西医

罗谧睿(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广州511430)

中药灌肠治疗妇科盆腔炎35例效果分析

罗谧睿(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广州511430)

目的:分析研究妇科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盆腔炎患者,依据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临床统计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2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盆腔炎临床治疗方法。

盆腔炎;中药灌肠;临床效果

盆腔炎(PID)是妇科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炎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均造成较大的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治疗,但由于耐药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宜长期使用。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中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本文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70例盆腔炎患者,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2±6.1)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2.7±0.9)年。依据抽签法对70例患者进行

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症状:下腹部坠胀或腰骶部胀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低热,疲乏,不孕等;(3)体征:多数子宫后位,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有肿块,压痛阳性,宫颈充血,分泌物增多,至少具备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及附件区压痛;(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B超检查提示盆腔炎性包块或液性暗区,阴道或子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检出致病菌。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即静脉滴注替硝唑,200 ml/次,1次/d;静滴阿洛西林钠,4 g/次,2次/d,月经期停药,连续治疗10 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药方:败酱草30 g,红藤30 g,土茯苓30 g,莪术20 g,三棱20 g,牡丹皮15 g,金银花15 g,川楝子15 g,连翘15 g,皂角刺15 g,丹参15 g,黄柏15 g,蒲公英15 g,乳香10 g,红花10 g。加水500~600 ml,浸泡30 min后浓煎成100 ml,纱布过滤去渣取汁,使用时温度保持38℃左右,患者排空大便,取左卧体位,输液管插入肛门15 cm左右保留灌肠。拔出输液管,帮助患者固定左侧体位20 min左右,促进吸收,月经期停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疗效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3]。痊愈:症状消失,妇科和彩超检查正常,积分0分;显效:症状消失,妇科和彩超检查有明显改善,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妇科和彩超检查均有所好转,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无好转。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26/3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盆腔炎主要是指妇女由于产后感染、经期卫生不佳、妇科手术感染、周围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导致其盆腔腹膜、盆腔生殖器官以及子宫缔结组织等出现一系列的炎性病变[4]。现代西医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主要是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抗炎等治疗。替硝唑、阿洛西林钠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易使细菌出现抗药性,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下降[5]。

现代中医理论认为,盆腔炎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体内冲任之气血与邪热余毒相搏,造成气血耗伤、寒湿凝滞、湿热瘀结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以化瘀理气、祛邪利湿为主。而西药抗生素属凉性药物,在治疗中能够有效起到消肿清热功效,但也易导致邪气冰伏、气机不利、郁火内闭、血脉失和,严重者会出现痰瘀互结、热炼湿滞,形成顽症。因而应该兼顾祛湿软坚、健脾补肾,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以起标本兼顾之效。本研究药方以败酱草、红藤、土茯苓、莪术、金银花、连翘、丹参等消痈解毒、清热除湿、祛风散结;三棱、牡丹皮、乳香、川楝子、红花等凉血止痛、活血驱毒[6]。本研究采用中药灌肠联合西医治疗盆腔炎,其临床总有效率(94.29%)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74.29%),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李翠芬,刘燕燕,韩临晓,等.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4):155-156

[2]刘爱敏.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 2010,25(4):767-7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1

[4]林桂平,徐士凯.中药灌肠治疗法在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104例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5(13):298-299

[5]周凤莲.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健康之路,2013,11(7):2105-2107

[6]任先丽.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穴位封闭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12):462-463(收稿日期:2015-01-12)

R711.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31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西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