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015-04-02 20:39胡俊兴
食管疾病 2015年1期
关键词:凝血酶假性穿刺针

胡俊兴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of Femoral Pseudoaneurysms

胡俊兴

目的 研究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采用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55例临床资料。本组假性动脉瘤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6个月超声随访复查,随访1 a。结果 其中53例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注射均一次性成功,平均治疗时间5~15 min。另外2例经过2次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方法简单、安全微创、复发率低,是临床实践中微创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超声诊断;动脉瘤;凝血酶注射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介入性诊断治疗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发生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加压治疗的方法存在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等缺点,另外有的患者通过这种机械压迫的方法最终不能使动脉瘤闭合,而外科手术修补切除瘤体又存在创伤。我院2005年5月至2013年3月对55例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凝血酶注射疗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5例,经超声检查并确诊,经传统的治疗方法加压治疗无效,男38例,女17例,年龄41~62岁。

1.2 仪器 使用美国G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于术前诊断、介入治疗引导和疗效随访。穿刺针采用18G穿刺针,一次性注射器及20 mL凝血酶等。

1.3 术前诊断标准 ①局部出现波动性肿块;②血管杂音或震颤;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囊性包块,囊性包块有瘤颈与股动脉相连;④排除外动静脉瘘。

1.4 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介绍采用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方法的优、缺点。征得患者同意和配合,并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术前进行常规及一般检查,化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进行彩超,心电图等检查。

1.5 药物配制及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腹股沟处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彩超引导下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穿刺针沿穿刺导向器徒手穿刺进针。穿刺针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将500 U凝血酶溶入3 mL生理盐水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进针点旁垂直的两个切面探查,确定动脉破口位置,动脉瘤颈部位置、宽度及长度。治疗过程中,探头操作者应全程尽量保持不动,使用三通分别连接凝血酶、生理盐水注射器及穿刺针。在生理盐水注射器保持负压情况下将23G穿刺针经皮刺入瘤体中,少量缓慢注射凝血酶。注射过程中注意假性动脉瘤内血流波动信号情况,瘤体内逐渐形成絮状血栓样回声,局部成血栓样回声,其内未再见血流信号。操作中针尖尽量远离瘤体颈部或瘤体边缘,在超声监测下注射凝血酶,从小剂量0.2 mL开始,至瘤腔内和瘤颈部彩色血流信号消失。可同时压迫股动脉减少血流冲击,注射至血流信号消失为止,以利于血栓完全形成和防止动脉瘤复发。平均操作费时15 min,患者休息30 min后无异常,方可回病房观察。术后卧床2~6 h,术后24~48 h复查超声,了解假性动脉瘤有无再通。

1.6 疗效评定及随访 术后严密观察下肢足背动脉波动及皮温情况,排除动脉血管栓塞并发症。手术结束后24~48 h,常规复查彩超观察假性动脉瘤闭合情况,评价治疗效果。1周及1个月后分别复查血管超声。

2 结果

其中53例患者一次性治疗成功96%,无过敏反应发生,同时查股动脉血流未受影响,治疗平均用时5~15 min。除穿刺瞬间有疼痛感觉外,无其他不适。另外2例因瘤腔较大失败,经再次注射凝血酶治疗而成功。治疗后次日、1周、1个月后复查血管超声,假性动脉瘤均封堵成功,股动脉血流通畅。随访6个月、1 a未见复发和股动脉下肢血栓等并发症,显示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随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日益普及,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明确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动脉穿通损伤后数日或数周。动脉壁受损伤后在较薄部分形成囊性膨出,内膜及周围组织构成动脉瘤壁,其内有多量的血凝块,瘤体内壁粗糙,血流异常,常易形成血栓。周围组织将血凝块局限包绕形成血肿,共同构成瘤壁,而不是正常的动脉壁结构,但血肿仍与血流交通,故成为波动性血肿即假性动脉瘤[1]。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的症状是在股三角区出现膨胀、搏动性肿块。患侧足背动脉搏动常减弱或消失。肿块是常见表现,肿块表面光滑,触之有与脉率一致的膨胀性波动,由于瘤体牵拉与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疼痛,常为胀痛或跳疼。除可触摸到肿块外,还常听到收缩期杂音。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①介入操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反复穿刺;穿刺部位过低;动脉导管或鞘管的型号过大,大于8 Fr;球囊导管回抽不充分时拔出从而造成损伤;压迫止血不当,按压时间过短等。②其他危险因素:老年,女性,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造成血管弹性减低,应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术后过早下床活动、凝血功能受损等[2]。

假性动脉瘤形成时血液经过股动脉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超声下的股动脉前方搏动性肿块,经动脉瘤颈与股动脉紧密相连,瘤体内以无回声为主。主要特征为搏动的无回声囊腔,其内部可见血栓形成,呈现云雾状低回声运动。利用CDFI血流动力学检测可清楚显示破裂血管与瘤体之间病理改变,收缩期显示动脉五彩样血流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在瘤体内形成旋流,频谱多普勒在瘤颈处频谱呈双向[3],舒张期可见瘤体内血流反流入股动脉内。通过多普勒脉冲技术可测量收缩期从血管经破裂口进入假性动脉瘤体内的血流流速和舒张期自破裂口从瘤体内回到血管内的血流流速,即双向双期的“离开和回来”的特征性频谱,这种血流频谱对本病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4],这种血流冲击使瘤体壁容易发生破裂而使瘤体不断扩大。多数假性动脉瘤不能自愈,目前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有手术修复、徒手压迫以及凝血酶注射栓塞等。徒手压迫法治疗,虽无创、操作简便,但效果不佳,且治疗恢复时间过长,患者长时间卧床,难以接受,因而使用范围受限。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显像具有实时性,能即时显示动脉瘤和治疗效果,见效快,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超声压迫假性动脉瘤破口处,阻断进入假性动脉瘤的血流,促进瘤体内血栓形成,可实时调节压力,使压力适度,即在阻断流入假性动脉瘤血流的同时,又可保持正常远端血流[5],并且可评价压迫的效果,作为复查的有效检查方法。但应掌握好适应症,对于假性动脉瘤瘤颈短而粗的病例应慎重选择凝血酶注射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①在彩超引导下将注射针头插到瘤体内,缓慢少量注射凝血酶,凝血酶注射过程中,注意分次注射,切忌一次大量注射,导致药物渗入股动脉主支血管,造成栓塞。减少每次注射剂量及分次注射比较安全,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治疗。②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假性动脉瘤内血流信号情况,当注射到血流搏动信号消失停止。③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术者手法稳、准,忌来回晃动,造成凝血酶外溢,引起远端动脉栓塞的严重并发症。

[1] 张望德,苑超,原标,等.34例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5):458-460.

[2] Fellmeth BD,Roberts AC,Bookstein JJ,et al.Postangiographic femoral artery injuries: nonsurgical repair with US-guided compression[J]. Radiology, 1991 ,178(3):671-675.

[3] 李建初,蔡胜,姜玉新,等.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 (8) : 473-475.

[4] 权太东、邓鹤秋.超声显像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8(4): 304-307.

[5] 蕈军,黄岚.超声波引导下压迫法与注射凝血酶法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比较[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 20 (8) : 485-488.

2015-02-26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汝州 467599

胡俊兴(1968-),男,河南汝州人,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

R543

B

1672-688X(2015)01-0052-02

猜你喜欢
凝血酶假性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