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现场体会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

2015-04-02 00:41王文
对外传播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智库

王文

11月15-16日,G20首脑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笔者受邀参加本次G20峰会并参与承办了其中唯一的一场预热峰会,在会场内外充分感受到中国日益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在本次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20国领导人共同声明》先后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为此,中国智库如何在G20平台上作用于国家形象与大国外交,政府如何创造条件激发智库的进一步贡献,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2016年G20峰会,是中国继APEC之后又一次承办的大型国际政治峰会,将再次展现大国风范。笔者希望能够透过G20峰会亲历,总结中国智库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未来两年中国的G20筹办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G20预热峰会:中国思想贡献太少

11月13-14日,G20峰会前召开的主题为“加强全球增长”的预热峰会(pre-summit conference),由国际商会(ICC)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各一家智库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承办此类峰会的首家中国智库。这场论坛相当重要,一天半的会议共有约20位全球演讲者,包括经合组织(OECD)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国际商会(ICC)主席麦格劳、土耳其总理达乌特奥卢等重量级嘉宾,主办方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美国等多名重量级官员或学者也到场倾听看法。可见,各国均很重视这场会议。

相比之下,中国的声音与力量却少得多。除了由我院代表团四位演讲嘉宾(前中国银行副行长、ICC执行理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庞中英,以及笔者本人)外,在场的中国官员、学者或相关人士相当少。

事实上,中国官方未尝不知这场会议的议程,因为当天晚宴约有600人参加,就是由中国某国企独家赞助,该国企从国内还派出副总裁级别的领导到场致辞,从北京派遣了数十位代表参加晚宴。晚宴上,澳大利亚内阁成员、州长、市长悉数出席,可谓中国出价不菲。但国际社会更渴望与中国人交流。正如一位通晓中国国情的加拿大学者在席间与学者私下所说:其实国际社会希望能够与中国人交流思想,当然,中国人很有钱,愿意多出钱,国际社会也很乐意,只是思想的营养更高。

听到这段话时,笔者汗颜。这些年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腰包鼓起来,但形象却渐渐“土豪化”。让国际社会看重的,是中国人的钱,这是中国人的一种骄傲,却又是中国人的另一种悲哀。中国参与世界的建设,不只是钱,更应是思想。国际社会希望得到的,不只是中国人的钱,更是中国人的思想。

在15-16日开放的G20峰会唯一能让非官方代表团成员进入的媒体中心,这种中国思想的欠缺感同样存在。在能容纳上千人的大会场,各国记者、学者、社会活动人士均相当活跃,尤其是智库人士,纷纷积极运筹,希望在这个全球20个最重要国家首脑聚会的场合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事实也是这样,在《20国领导人共同声明》中还特别感谢了B20(Business 20,20国商务组织)、L20(Labour 20,20国劳工组织)、T20(20国智库组织)、Y20(Young 20,20国青年组织)等非政府机构。遗憾的是,在这些组织中很难找到中国人或机构代表的身影。

G20峰会,中国挑战已经开始

2014年G20峰会的最大悬念就是,土耳其主办2015年G20峰会后,谁将主办2016年G20?2011年法国G20峰会后的共同声明,明确了此后四年的主办地分别是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与土耳其,其中谈到“2015年之后G20的主席国将由轮值地区选举产生,首先由亚洲小组开始,包括中国、印尼、日本和韩国”。

“2016年主办G20峰会”的建议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教授提出。2013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国智库研讨会”,对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了全球第一份G20智库共同声明,提及G20机制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延续这个国际治理机制,需要有一个拥有充分感召力、粘合力的国家敢于担当延续G20的国际责任。为此,陈雨露教授递送有关建议我主办G20首脑峰会的报告,并于2014年4月先后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刊发文章,阐述G20对世界治理与中国发展的意义。

中国是否能成为2016年G20主办国,日本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为此,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第二届20国智库研讨会,推出中国首份G20智库报告,正式建立全球第一个G20智库合作年会机制,再次通过第二份20国智库共同声明,支持2016年中国主办G20峰会,在全球智库圈奠定舆论基础。此次布里斯班G20峰会后,中国被确认为承办自2014年APEC会议以来全球领导人盛会的东道国,这也意味着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中国积极申办2016年G20峰会”的智库建议最终变成了现实。

但是,作为这个进程的参与者,笔者的焦虑一点都不比喜悦更少。G20机制没有秘书处,实行“三架马车”制度,即当年举办国与前一届东道国、后一届东道国共同承当。这就意味着虽然中国在两年后才承办G20峰会,但中国的G20峰会筹备工作已经开始。

在布里斯班预热峰会上,在笔者演讲后的两个小时,国际政治学教授出身的土耳其总理达乌特奥卢,在同一个讲台上脱稿侃侃而谈了70多分钟,直面目前G20机制出现的诸多困难,谈到2015年G20由土耳其主办将把重心“放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经济融合以及关注穷国利益”等诸多要点,内容非常打动人。会后笔者特意上前向他询问,达乌特奥卢总理透露,土耳其很重视这场会议,已筹备了许多年。那么,G20的峰会,中国两年时间的筹备够吗?

办2016年G20,中国经验不应只在会务

在澳大利亚主办的G20会议开始前几天,中国刚主办完APEC会议。北京“上善若水”的表演秀、雁栖湖的美景、“APEC蓝”都给了世界巨大好感。一到布里斯班,当地G20工作人员就说,中国人太了不起,我们办会一直在拼命学习中国,但肯定赶不上北京的水平。果然,当G20峰会第一场首脑午宴是澳式烧烤时,澳大利亚网络上一片吐槽声。有的说:人家刚在北京吃完精致国宴,到咱们这儿来就吃烧烤,太寒碜了。但另一方面,G20的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澳总理阿博特屡屡出现在其他大国及各类矛盾的斡旋位置,澳大利亚的大国形象得到了空前地凸显。可见,一场成功的会议,不能只在于会务的高超水平,更在于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以及获取国家利益与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对于2016年G20峰会,许多国家代表都在表达这样的期待。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副总裁车斗铉对笔者说,G20各成员国在寻求真正的经济合作方式时,关注减轻战略不信任和猜疑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借其独特性可以成为连接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桥梁”。考虑到中国与G20其他亚太成员国(如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的双边经济关系,中国还可以通过连接该地区国家成为全球合作的“最佳实践案例”。

来自法国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及创办人马克·乌赞表示,美国霸权实力逐渐衰退之后,世界进入了多极化格局,这是一种全新的国际金融格局。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关系将不再以美欧为中心,而是包括巴西、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内的新旧经济体之间的G20融合格局。然而,正如美国和欧洲之前很难接受日本崛起成为经济大国一样,它们对于新兴国家的崛起同样担忧,但世界开始渐渐适应中国崛起。

从这个角度看,筹办G20峰会,中国智库需要出的主意是,抓住G20的机遇,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既借鉴别国经验,又勇于创新,通过议题设置、成果文件、会议议程等,牢牢把握会议主动权,通过此次办会过程,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际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rdcy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智库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刘秋梅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吃重阳糕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