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格兰的过往

2015-04-02 05:04黄天骄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3期
关键词:曼彻斯特剑桥牛津

2006年7月26日,我第一次踏上大不列颠的土地,怀着对英伦风情无比的渴望和新奇之感开始了12天的异域生活。不经意地抬头,望着飘浮大片大片白云的蓝天,呼吸着掺杂大西洋海风的空气,在这个岛国,我享受着周围一切带来的惊喜和愉悦。

牛津大学城

千年的历史赋予这座城市沧桑之感,那幢幢黄色砖墙的老楼便是最好的证明。牛津,她的建筑默默地伫立了若干个世纪。满目斑驳,印痕清晰,每一块土黄色的砖头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与精彩。高谈阔论的学者,为了人类的自由与科学,与封建神权势力勇敢斗争。曾经极力宣扬人权与爱情的先知们,在此上演着进步与落后、自由与桎梏、真理与愚昧的斗争。他们呐喊,他们反对,他们疾呼,他们抗争,他们不屈,他们冲破禁锢,勇敢而智慧地批判着传统与教会。选择与神决裂,便选择了人性的真善美与爱情的高尚;选择冲破伪科学的罗网,便选择了人类本应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选择打破中世纪的黑暗,便选择了人类社会即将迎来的新一轮曙光——光明而美好,充满蓬勃的朝气;选择抛弃教皇的专制与屠杀,便选择了民主精神的启蒙思潮。

历史的风尘褪尽,如今,我们在先哲与智者的足迹上,在历经千年的牛津校园,追随他们思想的进步之旅。我们也应该为一项神圣、伟大、光荣却也艰苦卓绝的事业——寻求真理而共同高唱赞歌、携手飞跃。

曼城人

曼彻斯特,这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各种肤色、语言、国籍、信仰的人漫步在同一条街道上,共享同一米阳光,共历同一程风雨,并在到达终点站后,走向各自的巢穴。简短而平常的交谈,悠闲而舒适的相处方式,重复而相似的日子……在多少次回首、奔跑的时候,他们更多、更深切在意的不只是一次微小单纯的快乐或感动,也不只是刹那间雾中的微笑,所有的日子都那么顺其自然、心安理得,没有什么可以打破这种恬淡安宁。

迎着八九点钟的太阳,淡然地行走于曼城街头。遇到路人,轻轻一句“早上好”,将路错开,听者会心地抿一抿嘴唇,淡淡微笑,依旧独自继续前行。取一份免费的今日报刊,来到咖啡厅,点一杯热意浓浓的饮品——卡布奇诺或是醇厚的英国红茶,恬静、默然、简单地开启崭新的一天。曼城人这种特有的休闲与舒适让我羡慕,尤其是在刚刚短暂逃离充满符号与文字的中国式高中生活之后,我们好像是在这里躲避、隐藏,也许不仅是为了体验英伦的缤纷色彩,而且是释放许久以来身上太多的压抑,缓解高度紧绷的神经。细细感受曼彻斯特空气的味道,亲手触摸这里的红色砖墙,在市中心车站停留半个多小时,听一听英国口音,然后轻轻告诉自己:这就是英国,这就是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工业博物馆

在曼彻斯特,有5幢建筑用凝固的方式为我们讲述大不列颠的历史——从席卷全欧洲的黑死病横行的昏暗岁月,到在这个岛国上方涌动着蒸汽的工业革命时期。火车头、照相机、蒸汽机、棉纺织品、飞机,这些代表着机器大生产与物质文明飞跃的历史产物就在这里真真切切地展现,穿越百年光阴的流逝和地域的阻隔,激活我的各个感官,带来又一轮冲击。

在这里的参观,远远不能让一位外国人了解英国的过去——革命如何进行,侵略如何发起,战争如何开始,和平又是如何降临联合王国的土地,从而给人民带来安宁。展厅里的介绍卡片也很难读懂,更何况大家仅是用快门与闪光灯留下痕迹,我们所做的似乎连历史的表面都无法触及。然而,我们能够感受到时光荏苒与空间交换的恍惚,一次次体验、一次次触摸、一次次尝试,在转弯、回头、触摸、游戏之时,漫长的时间却让人轻易淡忘甚至忽略,不再遥不可及,不再只能远远张望,我仿佛触碰到了历史那真实的心跳。

剑桥大学城

中国诗人徐志摩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剑桥。他轻柔、温馨的语言和眷恋、回忆的情感一起在我们心中深深印下剑桥的柔波和云彩。

如今终于来到剑桥。

与我们所见过的牛津大学城不同,牛津的建筑很是整齐,清一色的黄砖房屋,让人清晰地感觉到那是一座功能明确的城市。而在剑桥,没有那种明朗的视觉冲击,没有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或者说是学校建设。由此,可见牛津为“大学里的城市”,而剑桥是“城市里的大学”。

或许是没有亲历身下的木船荡起轻波那一刻的心动,与诗人不同,在这里,我完全被剑桥的草地所深深吸引。青绿的草色,不是十分翠亮,没有让我感受到特别强盛的生命力,但恰恰是这种在平淡之中彰显出来的学术精神和氛围,才更加体现出了剑桥的特质。剑桥的学生或是骑着自行车从路人身边呼啸而过,或是怀抱几本书独自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抑或是与同学结伴说笑而行。我总能感到剑桥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安静地锋芒毕露。

伦敦

最后一站,再次回到伦敦。

对于那些标志性的建筑,西敏斯大教堂、大笨钟、国会大厦、白金汉宫、“伦敦眼”,匆匆一瞥,也算是参观过。来到伦敦市中心,我突然间发现那么多原本存在于图片和画册上的景物竟然就在自己身边,就在一个不经意的回首之后,那么贴近,仿佛触手可及。可是,就是这一条街道的距离,将我们阻隔开来,注定我只能成为观望者而非参与者,我只能用自己的相机再一次将她们记录下来成为图片。尽管如此,我还是欣喜若狂,毕竟我的视网膜上曾留下她们真实的倒影,高大且华美灿烂。

12天,我在欧亚大陆另一端度过的12天,美丽得让我有时怀疑这是否是真的,温馨得让自己在睡梦之中也会微笑。15岁的我与英伦——千里之外的国度与城市,有一段甜蜜的际遇。在每一个阒无人迹的夜晚,我会在记忆中枕香而眠。

黄天骄,曾就读于徐州市第一中学。2006年参加了苏教国际组织的中小学境外修学旅行活动,在英国度过了难忘的12天。

猜你喜欢
曼彻斯特剑桥牛津
观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观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剑桥现象成功的秘诀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