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朝天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4-03 16:19陈义安,魏骏,王晓芬
四川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朝天区蚕茧蚕业



广元市朝天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陈义安1魏骏2王晓芬1刘俊凤1

高建明3左艳春4刘彬彬1杜周和4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四川南充637000;

2.广元市朝天区蚕业局 ,四川广元628012;

3.广元市朝天区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四川广元628012 ;

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牧业研究中心, 四川南充637000)

地处秦巴山区的广元市朝天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川陕革命老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素有栽桑养蚕传统的朝天区,在《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中,是全省40个蚕桑基地县区之一,也是10个万亩省级蚕桑标准化建设示范片之一。蚕桑产业作为朝天区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但是朝天区蚕桑产业体量小,起步时间短,在蚕桑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取得更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是朝天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朝天区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

广元市朝天区居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幅员面积1620km2,位于东经105°36′~106°17′、北纬32°31′~33°51′之间,地处嘉陵江上游,居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8℃,年均降雨量1120mm,无霜期230d。区内以山地地貌为主,占91%,最低海拔475m,最高海拔1998m,为典型的盆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区内山高坡陡,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隐患严重。海拔475~800m的中低山区为最佳蚕业发展区,区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桑树生长期长,光合产物积累丰富,桑叶产量高、质量优,是蚕生长发育优质的营养供给。区内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小,无极端闷热、阴冷等恶劣气候,利于栽桑养蚕。蚕儿食桑量大,良桑饱食,蚕茧质量好,蚕茧粒茧丝长平均在1200m以上,解舒率高达75%以上。

全区蚕桑产业资源优势明显集中。全区总人口20.8万,其中农业人口18.9万,占90%以上,蚕桑产业覆盖17个乡镇118个村2万余户农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0%,其中蚕桑基地乡镇12个,培育养蚕示范农户350户,养蚕大户3000户。桑园面积4万余亩(2666.7hm2),其中标准化桑园3万亩(2000hm2),良桑化程度75%左右。形成“一园三片”的产业发展格局(现代蚕业示范园:辖文安、马家坝、青林3个乡镇;羊木片:辖东溪河、羊木、西北3个乡镇;沙河片:辖蒲家、沙河、鱼洞3个乡镇;朝天片:辖朝天、陈家、宣河3个乡镇)。区内设有蚕业局,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7人,是广元市内唯一设立蚕桑局的区县,并成立了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和蚕桑科研所,专门负责抓全区蚕桑产业发展。还有拥有干部职工36人的明月茧业公司,组建了12个蚕业管理服务站(点),负责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蚕茧收烘工作。2013年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突破4000元。目前羊木镇已建成蚕桑产业核心园区1个,专业示范村2个,形成火石坡、银岭、五星、源溪、兰坝等蚕桑产业示范带。

区委、区政府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区情实际,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蚕桑为重点的五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专门出台了《文安乡现代蚕桑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蚕桑产业发展。

区内有成立于2006年的龙头企业——广元市朝天区三元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区蚕、茧、丝及其副产物的加工经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了“桑、蚕、茧、丝”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生产格局。在中子镇建立的核心厂区占地面积25亩(16667 m2),生产面积7800m2,现有职工120人,自动缫丝机1200绪,预计将扩大产能到2400绪,主要生产“异条份生丝”和“高档精梳桑蚕丝被”,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和较完善的销售渠道。

2013年,朝天区集中项目和资源优势,依托文安乡、马家坝和青林乡,倾力打造集生产示范、科研试验、营销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1万亩(733.3hm2),集中建设桑蚕种养示范园、桑蚕综合开发利用园、蚕桑文化观光园、蚕桑科研所等。蚕桑文化观光园内建设蚕桑文化陈列馆、蚕桑文化广场、蚕桑文化走廊等文化设施,还拓刻了广元皇泽寺的《蚕桑十二事图碑》,全面展示与蚕业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物遗迹、诗歌文章、人物传记、工艺美术、织锦产品、雕刻绘画、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已经成为广元市人民群众新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朝天区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1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资源利用不足

全区蚕桑产业集中在12个乡镇,产业发展参差不齐。文安、羊木等基地乡镇产业重点突出,地方政府重视,蚕业技术服务队伍人员较为齐整,体系较为完善,发展稳定。而其他一些乡镇(包括部分基地乡镇),竞争性产业发展迅猛,蚕桑产业资源较为分散,发展乏力。全区蚕桑户均种养规模较小,尤其与务工相比效益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大量优质桑树闲置浪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我区目前蚕桑产业主要体现在农民单一的栽桑养蚕上,对桑枝、桑果、桑叶、蚕、蚕蛹、蚕茧、蚕沙等资源附加值研发利用尚未起步,也缺乏成功的“桑-经”配套种植模式。

2.2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度不足

蚕桑科技人员较少,队伍老化。全市蚕桑中专毕业130人,大专毕业95人,本科毕业21人。全区蚕桑科技人员仅有7人,其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2人,与广元市的总体水平相比,人才形势更为严峻。现在生产一线中没有蚕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更高学历的工作人员。对蚕桑生产发展的新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更新学习。缫丝企业也仅有工程师1人,高级技工2人,丝绸新产品开发力度严重不足,科技滞后现象十分明显。

现全区养蚕平均单产不足30kg,单张蚕的收入不足1000元,桑园亩产值不足1600元。其主要原因一是对蚕桑科技的推广应用较差。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占92.4%以上;文化程度偏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以上;学习能力较弱,对蚕业科技的接受应用能力较差。二是蚕桑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配套不完善,技术人员服务工作经费不足,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乡镇蚕茧站技术人员工资收入微薄,乡镇及区蚕业局难以管理和约束。

2.3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基础设施不足

文安园区目前已经有较为完善的蚕桑文化旅游设施,但缺乏稳定的投入渠道来维护和发展,餐饮、住宿配套严重不足。游客难以深入体会蚕桑文化的深厚底蕴。

2.4龙头企业产品较为单一,带动动力不足

龙头企业目前的业务主要是缫丝,单一产品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开发的高档精梳桑蚕丝市场定位较高,销量提高还有待时日由于是其他的机构负责蚕茧收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对产业发挥的影响不足,对朝天的蚕茧质量和产量发挥作用更鞭长莫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缺少龙头企业加入和带动,对蚕桑产业的稳固发展影响明显。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要成为更大范围的旅游亮点,还缺乏更详细的统筹规划和龙头企业的参与。

2.5投入渠道单一,产业增长后劲不足

国家、省、市对广元蚕桑产业项目支撑少,朝天区财政财力又十分薄弱,致使对产业的投入十分有限。作为依靠市场经营发展的养蚕农户收入不高,且各户种养规模较小,农户自身无力也无意对蚕桑生产给予较大投入,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业合作社和蚕业家庭农场等新兴市场经营主体才起步发展,运行也不够规范,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没有系统化,对产业资源的凝聚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

3朝天区蚕桑产业发展的发展对策

3.1政府积极引导,统筹协调,集中资源优势全力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以实现桑园规模化、养蚕标准化、蚕茧优质化、经营产业化,资源多元化为工作目标,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人大、区政协相关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蚕桑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抓蚕桑产业发展。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蚕桑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基地乡镇也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蚕桑生产重点乡镇、基地村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奖惩责任制,将具体任务分解细化,严格考核,逗硬奖惩,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依托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具体抓建产业各项工作。依托区蚕桑科研所,重点开展蚕桑实用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推广,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力度,形成蚕桑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种养大户、专合组织、农场主实行奖励。

全区现有栽桑量累计6650万株,按照科学规划、整体布局、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生产理念,新栽桑按照集中成片的原则,以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为重点,现有桑树资源通过租赁承包、有偿转让和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促使桑树资源向大户(农场主)集中,巩固、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实现基地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转变。加大对养殖农户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养蚕积极性,全面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重抓23个专业村、3000个年养蚕10张以上专业大户,在文安乡茨竹湾村,马家坝乡五七村、枫香村,东溪河乡解放村等基地村,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集中成片建设标准化桑园1000亩(66.7hm2)以上。集中打造东溪河、羊木镇、蒲家乡、沙河镇、鱼洞乡、朝天镇、陈家乡、宣河乡、马家坝、文安乡、青林乡、西北乡等12个优质蚕茧基地乡镇。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区养蚕5万张,产茧4万担(2000t)的目标。积极推动蚕桑生产基地的蚕桑科技示范园建设,发展“栽桑养蚕、林下养鸡、桑园套种、桑枝培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桑园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朝天区还要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建立区蚕桑病虫害预警与控制中心站及乡镇病虫害监测和防控指导点;建立区级蚕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蚕桑产业发展风险储备基金,实行蚕茧收购保护价政策,确保产业稳步发展。

3.2积极培育市场经济新型主体,强化在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明月茧业公司的优化改组、理顺蚕茧收烘体制,推动缫丝企业的技改扩能。龙头企业要适当扩大产能,购置自动缫丝机、大圆机、高速宽幅剑杆织机等,建设高档精梳蚕丝被生产线,达到优质生丝超500t、丝绵被10万床、生产坯绸500万m的年生产规模。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是适合朝天区的发展模式。强化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为资本、农民为社员、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农户入社、社员入股、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的原则,推动蚕业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结合朝天区蚕桑产业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实际情况,建议积极推动蚕桑专业合作社与乡镇蚕茧服务站、蚕茧收烘站的融合与统一发展,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的公益性农业(蚕业)服务机构,推动基地乡镇建立蚕桑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蚕茧质量检测与收烘。由蚕业合作社改扩建基地蚕茧收烘站,购置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等先进烘茧设施设备,负责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蚕茧收烘工作,完善蚕茧生产和收烘的服务网络。

促进现代蚕业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发展,千方百计做好桑树资源流转,让零星分散、闲置浪费资源逐渐向大户聚集,重点培育把蚕桑产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专业户和重点户,实现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变。各基地要依托蚕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蚕桑家庭农场规范发展。

3.3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支撑

适度发展桑园间作,立体化开发。以文安乡茨竹湾村500亩(33.3hm2)集中成片桑园为重点,按照“长短结合,高矮结合”的立体农业发展思路,示范推广桑园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桑园土地,冬春在桑园林下套种土豆,夏秋在桑园林下套种红线椒,一年套种两茬,大大提高了桑园综合效益。

调整养蚕布局, 科学化养蚕。以提高养蚕单张产茧量为核心任务,以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推行小蚕共育和全面实行蚕病统防统消。各基地乡镇应统筹安排新建和整改共育室,覆盖面要达到100%,确保农户全面养上优质小蚕。统一配发蚕药、统一用药标准、统一消毒时间,力争按张种量无偿配给蚕农石灰精粉等蚕需物资,强化“三消防病”(蚕前彻底消,蚕期经常消,蚕后立即消)措施,同时大力推广省力化蚕台(蚕架)养蚕和纸板方格蔟旋转上蔟技术。对推行省力化蚕台和旋转纸板方格蔟技术的农户实施财政补贴或者由龙头企业予以优质蚕茧补贴,推动蚕农提高养蚕效率和效益,促使扩大养蚕规模,增加蚕农收入。

继续狠抓“良桑、良种、良具、良法”配套工程,积极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建立优质桑品种园1000亩(66.7hm2)。推动“蜀黄一号”等特色蚕茧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提高全区良桑推广面达95%以上,省力化蚕台推广面达到70%以上,纸板方格蔟等优良蚕(蔟)具的推广面达到100%,优良蚕种、小蚕共育及统防统消推广面均达到100%。依托蚕桑科研所和蚕业专业合作社,引进智能化养蚕机、省力化切桑机等新型养蚕设施设备,并积极聘请专家进行桑树管护、省力化养蚕技术、蚕病预防预控等技术培训。

在养蚕布局上,建议适当延迟春蚕出库时间,适度加大夏秋蚕比重。在桑树品种上,建议适当选择抗高温能力较强、叶质不易老化、萌芽较早的品种。春蚕期和晚秋蚕期要注意合理升温补湿,避免低温对养蚕的不利影响。晚秋蚕大蚕期要考虑实用化的升温设施设备,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考虑电动升温补湿设备,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3.4充分发挥桑树的饲料、生态和旅游等综合价值,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与秦巴山区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对现有落后桑园进行全面良桑化改造,提高现有桑园产能。推动实施生态叶用桑园建设项目,既要发挥桑树在栽桑养蚕中的经济带动作用,又要结合广元朝天区实际,充分发挥桑树的生态保护和养护作用,稳固蚕桑产业基础。

推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方向是桑叶保健茶和桑枝食用菌生产;结合朝天区农业五大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桑枝食用菌的生产,既合理消化废弃桑枝,又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目前已建大棚5000m2,预计可培植桑枝食用菌15万袋。积极探索实践桑枝、桑叶、蚕沙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实现产品结构由单一蚕茧向多元化产品转变,提升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结合川北地区饲养山羊的传统,积极推动饲料桑在广元朝天区的发展。

依托文安现代农业(蚕桑)产业园区蚕桑生态博览园、蚕桑文化广场、蚕桑文化走廊,积极发展城市近郊休闲观光蚕桑产业。推动文安产业园区适度发展果桑,通过建设旅游新亮点的方式稳固蚕桑产业基础。推动“饮桑椹酒、喝桑叶茶、吃桑枝菌、品桑园鸡”等一条龙的旅游活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助力朝天区蚕桑产业发展。积极依托省农科院蚕研所的天然彩色蚕茧、蛹虫草、蚕茧工艺品、天然彩色丝绵被等科技成果和专利产品,丰富旅游内涵,增加蚕农收益。

参考文献

[1]广元市朝天区蚕业局.关于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EB/OL].http://old.gyct.gov.cn/Government/PublicInfoShow.aspx?Id=7014#.

[2]赵良斗, 张烈.广元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7-40.

[3]朝天区蚕业局.朝天区文安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J].四川蚕业,2013(2):53

[4]王升华.广元皇泽寺《蚕桑十二事图碑》[J].四川蚕业,2013(1):50-51.

[5]陈义安,刘俊凤,王晓芬,等.升钟湖库区蚕桑产业发展对策[J].蚕桑茶叶通讯,2012(6):8-10.

通讯作者:杜周和,博士,研究员,Email:zhouhedu@263.net。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陈义安,男(1974-),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桑蚕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蚕业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朝天区蚕茧蚕业
咬破死亡的蚕茧
朝天区:“三张清单”强化巡察整改督查督办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农村危旧房改造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广元市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