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处理与作者的关系

2015-04-03 18:12陈瑞芳张俊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稿件

陈瑞芳 张俊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69)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学理论、弘扬人类先进文化的主要工具,是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渠道。科技期刊中刊载的多为专业性的论文,科技期刊面对的作者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是新理论、新发现和新技术的源泉。编辑与作者能否沟通好、协调好,将直接影响期刊编辑出版的方方面面[1]。科技期刊编辑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最终的目标是打造高质量的期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活动中,编辑与作者的正当权利均来源于科学研究信息和知识创作与传播的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关系和谐能够促成双赢局面的出现[2]。笔者认为编辑处理好和作者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又要尽自己的能力真诚地帮助作者。这样,编辑不但能把杂志做得更好,而且可以交到许多的朋友。

1 坚持原则

热情、友好、耐心、尊重、公平、公正,不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熏染,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作者,充分考虑作者的感受,强调构建和谐的编辑-作者关系[2-6],这个原则贯穿在期刊编辑流程的每个阶段。

1.1 收稿

在收稿时,编辑应耐心回答作者的咨询,并且按照期刊稿约的要求收稿。对于不符合期刊收录范围的稿件坚决不收,可以建议作者另投他刊。在这个过程中要热情、耐心地对待作者,使作者理解编辑的立场。对于那些符合收录范围,但是格式不符合期刊论文要求的,请作者予以修改。对于那些无论内容及格式都符合要求的文章,尽快送审,缩短作者的等待时间。

对于约回的专家稿件,编辑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及严格的审核,不能因为是专家组织的稿件就容忍质量的降低。如果感觉无法判断稿件的专业质量与水平,就需要再次送相关专业的专家审阅把关。

1.2 送审

送审稿件时要本着避免本单位、本系统的原则,选择相同或者相近专业的专家审阅。同时要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本期刊采取的就是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双盲”,这样可以避免审稿中的个人情感因素,从而保证审阅结果的客观、公正。编辑应该使作者理解到,专业送审的结果不仅仅是决定是否采用稿件,送审可以使作者的论文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不能在送审的过程中搞庸俗关系,按照作者的意愿,将质量不过关的稿件送给某个熟悉的专家,得到稿件可以采用的评审结果,也许一时满足了作者的需要,但是将来对于作者的工作和科研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刊出低劣的稿件同时也降低了期刊的声誉,影响期刊的评价指标。

1.3 退修、退稿及编辑加工

作者修改回的稿件,编辑要认真核对是否都已经按照退修意见修改,有些作者研究态度非常认真,稿件也是严格按照专家和编辑部的意见修改,这样的稿件就比较容易处理,编辑加工也相对简单。有些作者在修改稿件时,由于达不到专家的要求,或者没有理解专家的意思,从而含糊地修改,甚至根本不修改就返回给编辑部,如果编辑不仔细核对,无从发现,这时候编辑需要仔细核对作者是否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如果不符合修改要求,就要跟作者沟通,弄清楚作者没有修改好的真正原因,并帮助作者理解修改要求,督促作者进一步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需要耐心和涵养,不然就容易和作者发生冲突。

在退修稿件时,除了要求作者根据同行评审的意见进行修改以外,编辑还可以提出对论文写作的见解和建议。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作者正确书写论文,提升作者的写作技巧[7]。

工作过程中要让作者感觉到被认可/被接受,科研和写作的热情不能被打消。即使稿件没有通过专业审核,作者也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期刊的退稿,并且信心满满的继续进行科研和写作,在退稿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研究退稿艺术,所谓“退稿不退人”[8-10]。

在编辑加工中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和补充,这时编辑要把编辑加工稿子的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一一列出,同作者进行沟通,核对作者的原意并且请作者补充相应的问题,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不能含糊。同时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绝不擅自对实质性内容进行修改。

1.4 定稿及刊发

在稿件通过评审和修改后等待发表时,当期的责任编辑会根据本期的策划和稿件的情况决定采用哪些稿件。这时要根据期刊的承诺,如对于重大课题及与时事联系密切的稿件优先采用。同时要按照稿件的投稿顺序进行发表,保证公平的原则。

2 尽自己的能力给作者提供帮助

2.1 为作者创造便利条件

有些作者因申请学位、晋升职称、申报课题、岗位聘任等原因要求加急刊发稿件,编辑要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基础上,在版面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作者的要求。

有些作者的稿件审阅后可以采用,并且已经按照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但是由于版面的原因无法立即刊发,单位需要开录用证明,编辑可以根据作者的要求开具证明,并且做记录,以便于以后查阅。

另外,有些作者在收到审阅意见后,对审阅意见理解不够清楚,希望能和审稿专家沟通,聆听专家的指导,编辑要积极地和专家沟通,在征得专家的同意后,和专家约定时间并让作者到编辑部进行指导,如果专家太忙无法成行,编辑也要和专家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再将专家意见转达给作者,争取能够真正的帮助作者解惑,从而促进文章的修改,保证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

2.2 指导作者,帮助作者成长,培养优秀的作者,保持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应积极努力为作者的论文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编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作者,培养有潜力的作者[11]。帮助那些工作、科研认真的年轻人解决一些困难,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的写作,帮助他们提高科研和写作的能力,这些年轻人将来可以成为一些专业的领头人。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作者群,对于杂志的学术水平的提升及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除了一些工作上的便利和事务上的帮助,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作者。

编辑应该通过对学术前沿信息的不断积累,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对学科宏观知识的理解力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能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1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专业划分也越来越细,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细化的专业,科技期刊编辑在把握文章的大方向和学术论文结构的基础上,需要了解文章的专业内容,有些不明白或者不懂的地方要向作者或者专家询问,并且向作者学习,不能因为对专业不懂而做出不正确的判断,或者以自己的理解为准,编辑与作者要相互沟通,并且要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以做到文章能够正确表达作者的意思,需要修改之处一定要改对、改好[13-14]。

有些作者对科技期刊的规范和标准的了解不够,在写文章或者校对的过程中对一些专业名词或者术语使用习惯但不标准的表达方法,这时编辑需要在跟作者沟通的过程中让作者知晓,并且在文章修改完后要让作者再次校对过目,向作者说明修改的原因,有争议的修改要及时与作者商榷[15],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定稿发表。这样,既做到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又使作者通过阅读经编辑修改过的稿件,从中更加具体地了解写作要求、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16],也培养了作者良好的论文书写习惯和思维方式。

总之,科技期刊编辑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的标志在于,让作者意识到,编辑和作者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就是,齐心协力为科学的进步及期刊的发展努力,编辑和作者一起成长,互相学习。

[1] 施莼,于志敏.论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人际交往[J].编辑学报,2007,19(6):459-461.

[2] 雷琪.科技期刊良性循环中的和谐编辑氛围[J].科技导报,2007,25(1):59-62.

[3] 王亚俊.论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J].编辑学报,2008,20(3):197-198.

[4] 葛赵青,赵大良.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间的博弈[J].编辑学报,2009,21(2):168-170.

[5] 李春华,丁迎春,周慧军.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111-113.

[6] 韩健,张鲸惊,黄河清.尊重作者慧眼识珠—谈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J].编辑学报,2012,24(5):493-495.

[7] 姚实林,马宗华.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引导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52-754.

[8] 王银平.强化稿件退修信的感情色彩之我见[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94-96.

[9] 孙宽.科技期刊常见退稿原因及退稿艺术[J].天津科技,2007(6):78-80.

[10]雷琪.科技期刊编辑的公正退稿[J].编辑学报,2007,19(4):266-268.

[11]周百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编辑对作者资源的开发与建立[J].编辑学刊,2006,(6):24-28.

[12]肖利宏.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学术洞察力[J].编辑之友,2004(6):53-54.

[13]冯娜,崔护社,孙丰成.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策略探讨[J].编辑学报,2014,26(suppl):S128-S131.

[14]李兴昌.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5]孙丽莉.科技期刊编辑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的作为[J].编辑学刊,2011,23(4):346-347.

[16]刘凤华,席慧.医学论文退修的必要性—《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从编有感[J].编辑学报,2012,24(4):350-352.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