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由营养引起种猪蹄裂病的诊治

2015-04-03 21:12奉鸣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畜牧食品局
兽医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预混料生物素猪蹄

奉鸣/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畜牧食品局



一例由营养引起种猪蹄裂病的诊治

奉鸣/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畜牧食品局

蹄裂是指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的一种肢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蹄裂、疼痛跛行、卧地少动。近日,笔者遇到一个规模养猪场因营养缺乏导致种猪蹄裂的病例,现将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某规模养猪场存栏长大二元母猪148头,杜洛克公猪12头。于2014年11月初发现有少数母猪躺卧时间长,不愿起立,但采食正常。随后,畜主发现有少数较年轻的生产母猪四肢走路有点异常,有的出现在前肢,有的出现在后肢,检查四肢关节没有肿大和异常。几天后,表现类似症状的母猪逐渐增多,发展到32头,还有3头杜洛克公猪也如此。全群发病率为17.8%,母猪发病率为21.6%,公猪发病率为25.0%。

(二)临床症状

发病的大多是空怀和妊娠期的母猪。经仔细观察,发现母猪蹄面有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裂痕,有的裂痕又粗又长,贯穿于蹄冠至蹄底。裂痕发生于前肢一侧,或后肢一侧,也有发生于前肢两侧或后肢两侧的,但以后肢为多。触摸患部有疼痛感,病猪起卧不便,跛行,行走困难。因卧地少动,关节皮肤磨破,形成局部脓肿、溃烂。多数病猪因不能站立呈伏卧采食姿势,食欲正常,体温不高。

(三)发病原因分析

1.季节因素。

秋后天气由暖转凉,寒风侵蚀和空气干燥,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正常的脂类物质分泌减少,使肢体末端养分供应不足,再加上猪蹄壳薄嫩,与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使蹄壳逐渐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裂。

2. 圈舍因素。

(1)地面坚硬而粗糙。猪舍采用水泥铺设地面,坚硬粗糙,缺乏柔软的垫料或垫草,猪腿部比较细,蹄部面积小,猪在上面长时间行走促使裂蹄病发生,同时易造成足垫损伤、蹄部挫伤、蹄底增生。据调查,水泥地面饲养的猪,猪蹄底增生率为35.75% ,显著高于漏缝地板蹄底增生率的27.91%。

(2)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选用定位栏饲养方式,在母猪近4个月的妊娠期里,将近70%的繁殖母猪都被关在限位栏中。由于母猪无法自由活动,运动减少,不仅难产率增高,特别是猪蹄部疾病增加,蹄裂症最为突出、常发。再加上简陋、粗糙的床面,空隙间距大,蹄部极易破损致腐烂。

3.营养因素。

(1)饲料配方不合理,限制喂量。据调查,该场购买4%妊娠和哺乳母猪复合预混料,自行加工全价饲料。由于饲料配方不合理,导致饲料中钙稍低,磷不足,能量水平亦低。再加上为防止种猪体况过肥一律采取限量饲喂策略,种猪由于采食量过低而造成的生物素不足,养猪福利不到位,导致营养福利欠缺而造成该病发生。

(2)预混料质量欠佳。近几年来,预混料添加剂厂家迅速发展,预混料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该场购买使用的4%妊娠和哺乳母猪复合预混料,经检测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添加量不够,VA、VD、VE添加量过低,有效磷也供给不足,钙、磷比例不当。又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母猪机体需要生物素相对较多,当猪体摄入量低于需要量时,导致生物素缺乏,使蹄角质变软,蹄壳龟裂,出现蹄裂病。

(四)治疗。

1.更换预混料,调整饲料配方。立即更换母猪预混料添加剂,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信誉优良的正规饲料厂生产的品牌较硬的母猪预混料,确保产品品质。怀孕母猪选用怀孕期预混料,哺乳母猪选用哺乳期预混料,不要混用。调整饲料配方,改善饲料营养,饲喂全价平衡的饲料,确保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供给量。同时要保证钙、磷足够的供给和恰当的比例,并保证锌、铜、硒、锰等微量元素的供给量。

2.添加营养素。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生物素,每吨饲料添加量为50~70 g,氨乐维锌,每吨饲料添加量为500 g,连续使用1~2个月。然后根据母猪蹄壳愈合情况而酌情减少,逐渐停止使用。

3.停止限饲,增加喂量。针对蹄裂病猪膘情瘦弱、营养不良的状况,加大饲料喂量。空怀、妊娠前期母猪每头日喂全价饲料2.5 kg,妊娠后期每头日喂3.0~3.2 kg,哺乳母猪自分娩第5 d起每头日喂4.5~6.0 kg,公猪每头日喂3.0~3.5 kg,直至康复,再适当减少饲料喂量。

4.勤于观察猪群,及时护理。

(1)已发生或刚发生裂蹄的猪,应尽量减少运动,但切忌久卧,尽量大栏饲养, 任其自由走动。对不能站立的,要每日数次帮助,强迫站立、活动,以防继发肌肉风湿,造成更大的损失。

(2)对于蹄壳干裂部位,每日涂抹1~2次碘甘油和鱼石脂,或每日涂抹2~3次植物油或凡士林,这样既可滋润蹄壳,又可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3)有流血等较重的蹄壳部位,涂碘酊进行局部消毒,必要时可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和水杨酸钠。因蹄裂、蹄底磨损等继发感染,肢蹄发炎肿胀,可先清除病蹄中的化脓组织或异物,用碘酊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磺胺甲嗪或磺胺-6-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首次量0.1 g,维持量7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

(4)较严重的母猪,可以采用母猪就地投料饲喂,以减少运动带来的伤痛,但每日必须驱赶1次,让其站立。

5.防止继发感染。为防止继发感染,在运动场进出口处设置脚浴池,池内放入0.1%~0.2%福尔马林溶液,对发病猪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用4%~6%的硫酸铜对蹄裂猪消毒,消毒后用松馏油涂抹,以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与恶化,也可减少水分蒸发所带来的刺激。

(五)其他措施

1.合理加强运动。运动不足是母猪发生肢蹄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让母猪得到合理的运动是预防和减少肢蹄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猪场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中加入活动栏环节,限位栏饲养和活动栏饲养相结合。让母猪的每个生产周期,都有1个月的自由活动时间,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肢蹄病的发生率,还能很好地改善猪的状况,同时减少了许多应激,既锻炼了身体,又为顺利产仔打下较好的基础。

2.改善圈舍结构、质地和管理。普遍检查猪舍及舍内设施状况。水泥地面过于粗糙的,可用砖进行磨平,但也不要过于光滑,以防猪只滑倒。对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也要磨平。猪舍内铺设干草或细沙,既可护蹄,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定期让母猪到户外活动,锻炼肢蹄,接受阳光,有利于VD的合成和生物素的吸收。经过1个月的综合治疗,轻症的母猪裂隙基本愈合,走路运动正常。只有较严重的母猪恢复较慢,但裂痕也有明显收缩,四肢走路明显改善,但有的还会跛行。因此,畜主淘汰了3头走路有跛行的母猪。1个半月后,进行随访,该猪场生产一切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预混料生物素猪蹄
一种预防种公牛尿结石预混料饲喂效果的研究
想美就多吃猪蹄吧
生物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预混料的科学生产
猪蹄原理
酱猪蹄的制作步骤
湖南省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
防治脱发的生物素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新型生物素标记的苦杏仁苷活性探针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