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桑品种“强桑1号”的性状与繁育技术

2015-04-03 16:19申小军,茆迎春,王莲芳
四川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射阳县皮层桑叶



新桑品种“强桑1号”的性状与繁育技术

申小军1茆迎春2王莲芳2

(1.特庸镇农技中心,江苏射阳224300;2.射阳县蚕桑生产服务站江苏射阳224300)

1“强桑1号”的性状调查

1.1形态和生物学特征调查

“强桑1号”与本地其它桑品种相比,形态特征易于识别。“强桑1号”桑枝条直立,树冠紧凑,枝条粗长,侧枝少,冬芽三角形,深褐色。春季发芽率比“湖桑32号”高10%左右,秋季硬化落叶比“湖桑32号”迟15~20 d。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属中生中熟品种,抗寒、耐旱、耐瘠,适应在本地区推广。

1.2亩桑产叶量调查

据2011年秋和2011年春在射阳县特庸镇王村和盘湾玉中村桑园产时量调查统计,“强桑1号”桑品种:2009年全年亩桑产叶量2212.3 kg,比“湖桑32号”的 1805 kg高18.4%;2010年全年亩桑产叶量2420 kg,比“湖桑32号”的1853.8 kg高23.4%;两年度平均产叶量2316.2 kg,比“湖桑32号”产叶量高21.0%。

1.3桑叶硬化率调查

通过对不同桑品种的桑叶硬化率调查发现,“强桑1号”桑叶秋季硬化较迟,比“育71-1”迟5~8 d,比“湖桑32号”迟15~20 d左右。

1.4抗晚霜危害调查

2009年4月1日、2日、16日射阳县近2000 hm2桑园先后不同程度遭受晚霜危害。“育71-1”受害最重,有80%的桑芽被冻坏或冻死;其次是“湖桑32号”,有25%~30%的桑芽受到危害;而处于同一地域的“强桑1号”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原因之一是“强桑1号”发芽比“育71-1”迟,避开了春季晚霜危害。

1.5抗病性调查

在同一地块,2009年调查“强桑1号”桑疫病的病株率为3.6%,“育71-1”为3.24%,“湖桑32号”为1.10%;2010年调查“强桑1号”桑疫病的病株率为2.1%,而“育71-1”为2.2%,“湖桑32号”未发现病株。

1.6养蚕成绩调查

通过2010年秋和2011年春在射阳县盘湾玉中村养蚕生物鉴定试验调查,从饲养实绩看强桑1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强桑1号”公斤茧用桑量较低,亩桑生产蚕茧175 kg,与“湖桑32号”的138.5 kg相比,亩桑可增加蚕茧36.5 kg,增长了26.4%。

2“强桑1号”的繁育技术

“强桑1号”木质部疏松,愈伤组织愈合难度大、且愈合时间长,在嫁接时接穗和砧木形成层之间接触面要适中,接合面要紧实,以保证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接穗和钻木输导系统的沟通。因此,必须组织嫁接技能培训,提高嫁接技术水平。

2.1接穗的选采和贮藏

接穗要选用枝条充实、桑芽饱满、上年晚秋蚕留叶较多、没有桑黄花型萎缩病、桑疫病的1年生桑树枝条,在树液流动前剪取(立春前),本地区一般在每年的2月10日前剪取。每1万株嫁接体,需要准备60~65 kg穗条,比常规品种要多准备15 kg左右的穗条。

剪取的穗条要贮藏在阴凉泥土地房屋,先在地面上铺上10 cm的沙土,再把成捆(每捆大约100根左右)的穗条竖立在沙子上,然后在穗条的四周和上面覆盖稻草,紧闭门窗。室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5~10 ℃,相对温度70%。温度高时开南北窗,通风换气;穗条过干时,要适当喷水补湿。穗条贮藏期间,要做到穗条不干枯、不发芽、不发霉。

2.2砧木的选用和贮藏

砧木一般以一年生的为好,根系围度在0.3 cm以上为宜,砧木不可带有紫纹羽病和桑根线虫病。挖起的砧木假植在室内或室外的背阴处,用泥土将根系部埋入土中,保持一定的湿度,定期检查,以防失水或发霉。

2.3嫁接的方法及步骤

每年春季在树液流动时可以进行嫁接,射阳地区一般在 3月初开始嫁接。

2.3.1削接穗。在选好接穗的冬芽背面稍下方约1 cm左右削一刀长2 cm 的弧形斜面,然后在弧形斜面的两侧对称各修削一刀,露出绿色皮层,第4刀在顶端向下斜削一刀露出形成层,要防止木质部与皮层分离。

2.3.2剪砧木。选用根系完整,无侧枝的砧木在青黄交界处,剪成45°斜面,砧木通常4~5 cm为宜。

2.3.3插接穗。在已剪好的砧木上方用左手捏开砧木皮层,使皮层与木质部分离成口袋状,随后用右手拿削好的接穗,将斜面对着砧木皮层缓缓插入,直至插紧,防止用力过猛插破皮层。

2.4嫁接体的贮藏

嫁接后的嫁接体因天气尚冷,要先在室内进行贮藏保护,贮藏室要求不透风,能保温、保湿。贮藏时先在地面铺上10 cm厚的湿土,将每20株1捆的嫁接体,穗头对穗头横放平铺一层。穗头之间留1.5 cm的空隙,上面再盖一层5 cm的湿土,用同样的方法再放第2层、第3层,共放7~8层,顶层盖好湿土后再盖一层稻草。贮藏室温度保持在5~8 ℃,相对湿度保持在70%,要每天检查1~2次,防止嫁接体霉烂。隔天使用1次200倍液多菌灵喷雾。嫁接体贮藏一般不超过35 d。

2.5嫁接体的催芽

将贮藏在室内的嫁接体,在移栽前10~15 d进行催芽( 在4月5日前后)。用薄膜覆盖嫁接体,温度保持在22 ℃,大约10 d后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即可愈合。催芽期间要经常观察催芽室内的温湿度,催芽室内温度高时,要采取揭膜降温措施;催芽室内土壤干裂时,应及时补喷200倍液多菌灵。

2.6嫁接体的移栽

催芽后,桑芽发育有绿豆大小,一般在4月5日前后即可栽植。栽植株行距一般为6 cm×35 cm。亩桑苗圃栽植嫁接体3万株左右,栽植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掉穗芽,盖土厚度以埋没接穗1.5 cm为宜,并要求墒沟、腰沟与河沟,沟沟相通。

2.7加强肥培管理

一般在6月下旬每亩(667 m2)苗圃施人畜粪(加水稀释后)750 kg加尿素10~15 kg。8月下旬摘芯,防止桑苗猛长,促进木质化形成,增强桑苗抗寒性。

3“强桑1号”的繁育与栽培注意事项

根据“强桑1号”的特性,在繁育与推广“强桑1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提高嫁接成活率,要选用枝条充实,桑芽饱满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二是嫁接体对温湿度的要求比较高,

宜在室内进行催芽。三是“强桑1号”叶质好、营养丰富,易受食叶型害虫危害,要加强害虫的防治。四是“强桑1号”的产叶量比“湖桑32号”高21.0%,因此对肥水的要求也高,栽培时要加强肥培管理,确保桑叶产量。五是“强桑1号”抗黑枯型桑疫病不及“湖桑32号”,在桑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慎栽。六是“强桑1号”树形直立,树冠紧凑,可适当密植,每667 m2桑园栽1 000株,栽植定干后宜进行两年春伐,促进支干生长粗状。七是“强桑1号”比“湖桑32号”发芽早,所以整枝、修桩、剪稍等管理工作宜于每年春节前完工,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桑叶产量,为养成丰产树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志强,计东风,周勤,等.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选育[J].蚕业科学,2011,37(1):9-12.

作者简介:申小军(1976-),男,大专,农艺师,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射阳县皮层桑叶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Bike-to-Work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