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
——以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015-04-06 09:31杨云帆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启东产学研开发区

◎本刊记者 杨云帆

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
——以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本刊记者 杨云帆

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和沿江沿海重点建设开发区之一。区内建有省光伏新能源特色产业园、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等3家省级区中园,以及电子信息、机械电子、互联网等特色产业园。

近年来,启东经济开发区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注重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凝聚发展合力,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实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率先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园区综合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0亿元,累计批准进区企业500多家,总投资300多亿元。实现工商注册外资23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9亿多美元,先后吸引了来自美、英、法、意、日、韩、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家企业来区投资兴业,韩国韩华新能源、德国拜耳制药、江苏林洋电子、启东盖天力药业等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企业也相继进区落户。目前,园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等特色化、集群化产业。

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启东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经济基础扎实、产业层次协调、城市功能完备、综合环境优越的发展集聚区,并逐步成为承接上海及国际资本梯度转移的第一平台,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高地,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

在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价值的同时,启东经济开发区重视产学研合作,并依托产学研结合来推动区域企业的生产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区拥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和技术创新氛围,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和服务机构。

江苏省原副省长、现任中央纪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组长傅自应视察开发区企业

一、区域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启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极运用政府的行政辅助和引导力量,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软硬件环境,推出产学研合作的扶持政策,并设立专门的产学研服务机构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提供对接和配套服务,鼓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产学研建设和成立产学研机构,并引入国内外知名的产业联盟、企业组织和权威机构等,为启东产学研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一)区域产学研合作软硬件环境不断提升

自1992年成立以来,启东经济开发区一直重视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软硬件投入。管委会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创新推动沿海开发”的理念,为产学研合作的企业、院校、机构提供优惠政策,并在政府审批上简化繁琐的手续,科学引导。管委会在每年10月份的启东市科技节期间,还会推出一系列产学研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从意向到落地。管委会还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动产业园、中邦上海城、科创大楼等多个区域设立产学研基地,为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机构提供无偿服务。为了推动产学研合作,管委会在启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近6亿元建设启东创新型经济园科创大楼,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99.6米,建有规划馆、展厅、会议室、银行、餐厅等相关配套设施,融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互联网+、科技孵化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目前,科创大楼正加紧装修,预计2016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在产学研合作的硬件支持方面,启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从未放松过,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筑巢引凤,将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生产力。

(二)区域设立产学研服务专门机构并鼓励企业与院校成立产学研合作组织

近年来,启东经济开发区坚持把产学研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产学研合作的推进速度。管委会设立了由管委会主任直接领导的产学研服务专门机构,定期组织区域内的企业、合作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召开产学研研讨会,共同探讨启东经济开发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政策、服务和成果转化,政府直接了解产学研相关机构的需求,并为产学研企业提供相应的扶持和引导。管委会鼓励区域内有实力的优势科技企业通过设立工作站、研究所、人才培养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的方式来推动产学研合作。

(三)区域内产学研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不断深入,成效显明

在管委会的支持和引导下,启东经济开发区的落户企业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上不断拓宽和深入,成效日益显明。区内的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核心专家团队共同组建了“千人计划”工作站,由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余彦教授担任站长,工作站团队成员由余彦、倪小敏、王佳庆等教授、博士,以及海四达公司唐琛明、沈晓彦、王兴威、黄钟琪等多名技术副总、工程师组成。公司为余彦千人计划工作站提供了180㎡办公场地,建有站长办公室、工作站成员及科研助手办公室、会议室,并建立了300㎡研发实验室、1000㎡中试试验基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同时,公司建有年产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满足项目中试及产业化生产需求。海四达公司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就电动汽车用高能比长寿命强续航锂电池及管理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研究项目展开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攻克电动车寿命问题。此外,南通东泰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湖南大学等就新能源领域项目展开产学研合作。江苏河海嘉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在节能科技领域展开深入产学研合作。江苏启力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与燕山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入展开产学研合作领域。南通安捷机械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在机械领域展开产学研专项合作。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在环保领域展开产学研专项合作。启东锦桥轴承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在汽车领域展开专项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启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过程中,还引入了新加坡亿安集团,与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深入合作,在启东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为启东以至全国培养智能制造人才,并成立产学研专家顾问小组,协助启东当地企业提升生产力,实现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四)区域内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成果

近年业,启东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优化产学研合作环境,不断提高产学研服务水平,产学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启东经济开发区内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已达到50多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85项,通过产学研获得的专利数量近百件,已经转化为产业化生产的专利数量超过30件,部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韩华新能源

二、区域未来发展规划

当前,启东经济开发区已进入了转型升级新时期,既面临着宏观经济日趋严峻、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不利局面,同时也面临着要素大集聚、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经济大提速的发展机遇。启东经济开发区将牢牢把握“开发开放,奋发向上,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发展理念,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接轨上海的样板区、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示范区、规模经济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和宜居创业的新城区。

(一)强化产学研产业绩效,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营造猛攻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重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加快一批产学研技术成熟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一批产学研成果落地的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加快一批产学研转化经济效益的竣工项目投产达产。集中力量抓好林洋光伏产业园、艾力斯制药、汇通镀饰等一批大中型产学研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着重培育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借鉴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注重扩量提质,努力在招商引资上谋求新突破。一是抓好招商信息源。健全完善招商信息源和招商网络,从源头上全面拓宽招商途径。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及国内知名大中型 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大项目。

(二)加速转型升级,努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借助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加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引导扶持和鼓励企业加大产学研投入的基础上,培育了林洋新能源、东泰电工、海四达化学电源、乾朔电子、艾力斯制药等产值数十亿的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重点加快区内研发中心、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吸纳和引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三年内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3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二;设立国家级研发中心5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10家,争创中国名牌2个,省名牌10个。

姚记集团

(三)加快环境优化,努力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进一步抢抓机遇,抬高起点,刷新目标,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发展水平。按照“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升档次”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切实增强城市功能和产学研特色,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坚持走特色化道路,高规格、高标准、高准入,做大做强做精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全力打造生态型工业园区。

三、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

(一)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千人计划”工作站

“千人计划”工作站由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核心专家团队组建,由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余彦教授担任站长,工作站团队成员由余彦、倪小敏、王佳庆等教授、博士,以及海四达公司唐琛明、沈晓彦、王兴威、黄钟琪多名技术副总、工程师,共7人组成。

公司为余彦千人计划工作站提供了180㎡办公场地,建有站长办公室1间、工作站成员及科研助手办公室1间、会议室1间;建立了300㎡研发实验室、1000㎡中试试验基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同时,公司建有年产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满足项目中试及产业化生产需求。

公司建有规范的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制定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对外技术合作制度等,从流程制度上提高研发人员积极性的,以及研发资金的保障。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1%以上作为工作站专项研发经费。近三年来,千人计划工作站每年的科研经费达500万元,从而确保了科技创新的持续性。

建站以来,余彦教授率领专家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联合攻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容量提升”和“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性电解液研究应用与产业化”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及性能,完善了高性价比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电池一致性制造技术、电池组均衡管理系统的工程化设计和开发,完成了大容量储能的监控、保护和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储能电站监控保护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及调度技术优化、大容量双向储能变流器技术,开发出新一代比能量达到300Wh/Kg的电化学体系蓄电池并实现产业化,完成了高安全、低成本、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制备研究与产业化实施,为国内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主要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产品综合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至今,已在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中心光储联合微电网示范项目、深圳前海出口加工区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及江苏方程电力科技等多项工程中成功推广应用,反映良好。该产品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特别是在高温环境或者高倍率充电电流条件下能量转换效率≥93%(国外同类产品能量转换率为90%)特性得到用户肯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项目于2014年6月通过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终期验收。2015年1月本项目产品获评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上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老化耐高温动力型锂离子电池”、“HSDLFP-336100A储能系统”、“宽温幅高容量18650-3000mAh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产品均已通过南通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意见为“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上述新产品近两年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800多万元,新增利润880多万元,上缴税收利税610多万元。

同时,工作站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的电化学研究生实习基地和科研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以及千人计划余彦团队工作站的实验基地,三年内共为企业培养了3名无机材料专业研究生,培训了20名技术骨干,其中2人由工程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4人由助理工程师晋升为工程师。

未来三年工作站运行计划是:一、利用余彦博士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解液方面形成的技术成果,继续加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领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新一代比能量达到300Wh/Kg的电化学体系蓄电池并实现产业化,实现电动大巴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量产,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二、针对公司的研发战略,加快推进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和军事武器装备等特殊领域的渗透力度,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主力电池制造商。同时利用余彦博士的集聚效应,积极引进省外高层次研发团队参与企业研发,为企业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二)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的CCD影象系统产学研合作项目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就CCD影象系统项目的研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360万元,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检验工序大量耗费人力,且人工检验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CCD影像系统来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外观,来解除外观异常产品,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并减少人力成本。连接器产品外观较小,肉眼检查对检验人员要求较高,极易造成视力疲劳,且容易有误差,而用普通的显微镜检查则速度较慢,基于此,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CCD影像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多个镜头,对产品多个面进行外观检查,并对产品进行共面度检查,以排除不良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且提高了品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人力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产学研合作专项

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就基于水汽相变的协同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和PM2.5高效脱除技术研究项目展开产学研合作,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主要结合燃煤、油、生物质与煤混烧及垃圾焚烧电站与工业锅炉烟气排放特性,围绕目前现有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特点及PM2.5有效控制的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水汽相变技术促进WFGD系统脱除PM2.5,通过WFGD系统的过程优化和脱硫塔入口烟气温湿度调节实现水汽相变所需的过饱和环境,并在烟气温湿度调节过程中协同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利用。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在于:建立全面考虑烟气余热利用效率、PM2.5脱除率和脱硫性能等多准则的节能减排设计系统,提出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PM2.5排放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PM2.5排放控制若干关键技术及集成创新上取得突破,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水汽相变为基础的可协同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电站及工业锅炉PM2.5排放控制技术,对于有效控制电站及工业锅炉PM2.5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同时,深度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可有效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并可减少脱硫洗涤过程中水分的蒸发量,节省脱硫洗涤塔工业水补水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作为江苏省内离上海浦东最近的省级开发区和长三角地区最具价值的开发区,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一直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加快经济转型,借助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依托“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大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力度是唯一的选择。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启东经济开发区与中国成长企业创新联盟展开深度合作,未来必将有更多的成长企业,创新企业从启东腾飞。

林洋电子

猜你喜欢
启东产学研开发区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这边风景独好”——畅玩启东正当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启东:城乡联动 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