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

2015-04-08 15:31唐永政
生物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英语水平双语

柳 莹, 高 丽, 唐永政

(烟台大学 海洋学院, 烟台264005)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

柳 莹, 高 丽, 唐永政

(烟台大学 海洋学院, 烟台264005)

目前中国许多高校的分子生物学课程采取了双语教学的模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满意程度不高的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初始英语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

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公认的核心学科之一,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生物合成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等,其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主要学科前沿领域,因此,分子生物学也成为目前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其专业文献大多发表在影响因子比较高的英文期刊之上,在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学术交流中也都使用英语。而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领域,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工作。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同时为了满足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许多高校的分子生物学课程采取了双语教学的模式。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专业英语,增加其英文听力、阅读及理解能力,为将来撰写英语论文奠定一定基础。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出现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满意度不高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双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及具体实践,对影响其效果的诸多因素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1 学生的学习态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科学研究也日渐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英语成了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要想了解某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必须阅读相关英文文献,而先进的科研成果,也首选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用英语发表相关论文。因此,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双语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使用英语的环境,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在于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认识不到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内不同高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在实施双语教学的高校中,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较多的学校双语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因此学习热情比较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1]。因此,能否认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影响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华南师范大学通过发放匿名问卷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相同的教材,同一个老师教学,学生素质及学习能力较强的理科综合班学生对老师的肯定程度更高[2]。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成了目前中国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1.3 初始英语水平的限制

双语教学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初始英语水平也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CET6或CET4优秀),学生方可受益于双语教学,在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3]。但是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多侧重于语言学习,不追求内容的相关性与连贯性,学习主题各不相关,使得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专业英语方面仍是一片空白,存在着专业英语词汇量小、句子结构与语法知识相对匮乏、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其后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展。

2 对当前问题提出的对策

2.1 做好前期准备,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1.1 提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其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的外语教育应把学生从“做题、过级”的怪圈中解放出来,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之前,应首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英语词汇有初步的了解,具备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就创新性地构建了大学公共英语基础阶段(英语基础课)、大学公共英语提高阶段(英语选修课) 和专业英语阶段( 医学英语与中医英语课)的三级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并为其后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

2.1.2 根据初始英语水平进行分级教学

由于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而这一差距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最好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英语基础较好(通过CET6)、出国意愿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方法,而针对英语水平一般(通过CET4)的学生,则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中文讲述的比例[4],使其也能掌握对应的中文术语及概念。在课件中的中英文比例也应依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做出相应调整,而教材的选择也会由此产生差异。在安徽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同时开设了双语教学班和非双语教学班,对学生采用自主选课的方式进行分班,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5]。在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2.1.3 构词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词汇的掌握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分子生物学领域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英语单词构成有其固定规律,掌握了构词法,就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记忆单词。目前国内许多在线翻译网站如沪江小D等均提供词根记忆的相关信息。教师应在授课前提前熟悉词根词缀的逻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法,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1 视频的使用

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涉及许多细胞内的动态化过程,如DNA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翻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具象化,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比较差。但是有关动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过程,加深对于抽象概念的把握程度。实验相关视频如质粒克隆等可以使学生在无法亲自动手实验的情况下,对于实验的药品、操作及流程有初步的了解。而一些较为轻松幽默的视频如“PCR之歌”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目前,国外许多高等学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及商业动画公司的网站上都有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动画[6],希望中国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示范课程的相关网站可以对这些动画资料加以整理,供其他高校参考使用,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提高全国高校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水平。

2.2.2 小组学习模式

作为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创立了“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7]。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章节讨论并计入平时成绩。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疑问,同时,由上一级学过该课程的优秀学生担任助教,参与及引导小组讨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思考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组织能力,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国计量学院的教改研究也表明,在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设立小组“DIY”学习模式后,学生的期末成绩、考研率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数均有了明显提高[8]。实践表明,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2.3 知识点的复习

双语教学课程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方式,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5版,沃森等著)一书中附带有电脑光盘,以彩色动画的方式描述了各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其后还有知识应用题,用于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非常适合帮助学生复习每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升其后续学习的能力。

2.3 注重自我更新,加强教师的执教能力

2.3.1 英语口语能力

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对于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研究者建议实施双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教师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9]。大学也可设立双语教学基金,专门用于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最好具备一定的国外学习经验,学校方面也应加强骨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

2.3.2 知识更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前沿领域,重要成果层出不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相关知识点的更新,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最新的科研进展,教会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将个人的科研工作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增加对科研工作的认识。

2.3.3 人文综合素质

分子生物学是一个多层级的理论知识体系,着重于变化过程中多因子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目前已有人文社科工作者从哲学层面探讨其基本规律,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哲学概念,也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辩证的思维习惯,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10]。教师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个人内在因素(如道德修养、专业水平等)和个人外在因素(如仪表、仪态等)[11]。因此,理工科教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内在的人格魅力。

2.3.4 交流沟通能力

双语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教师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使学生收获到耳濡目染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计入最终成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

3 结语

分子生物学多年来一直是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也是高校教学内容和方法发展较快的生物学课程。随着教育观念的推陈出新,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涌现。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应格外注意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着重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目前,双语教学成为高校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许多高校教师对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是各个高校之间,学生素质和师资水平等往往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立足本校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契合本专业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黄国清,肖军霞.《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 251-253.

[2]李德红,陈帼英.《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尝试效果的调查与评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47-51.

[3]俞理明,韩建侠.初始英语水平对全英语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1(3): 74-81.

[4]周 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 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 68-76.

[5]葛亚东,葛雅丽,王 鹏,等.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8): 1251-1254.

[6]赵新民,夏 莉,徐 玲,等.分子生物学教学动画网络资源的利用[J].广东化工,2011(7): 196-198.

[7]张 翼,郭德银,朱 应,等.“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在《分子生物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06(3): 96-97.

[8]王雪艳,张明洲,王唯芬,等.DIY学习模式在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3-24.

[9]吴 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10]聂光军,岳文瑾,薛正莲,等.基于哲学思维的“分子生物学”教法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4(1): 111-113.

[11]宁震霖.教师视阈下大学生学习态度理论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7): 75-76.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ing effect of molecular biology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interrelated countermeasures

LIU Ying, Gao Li, TANG Yong-zheng

(Ocean School,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t present, many universities offer their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in the mode of bilingual teaching. However, the actual effec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s far from satisfying.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clude learning attitude, ability and English level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raise their own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and promote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s by upgrading teaching 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

2015-01-21;

2015-02-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73130);烟台大学教学研究改革项目(No.2011C115)

柳莹,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E-mail: liuyinger@sina.com。

G642

C

2095-1736(2015)05-0108-03

doi∶10.3969/j.issn.2095-1736.2015.05.108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英语水平双语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英语水平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