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成长 在成长中创新
——记2013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庆彬

2015-04-09 09:35
中国有色金属 2015年15期
关键词:技术难题烟灰方圆

赵庆彬,1982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008年3月来到方圆工作,现任综合回收厂厂长,负责“年处理3万吨铜冶炼烟灰项目”的生产管理工作。

“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赶上了公司发展的好机会,遇上了信任我并支持我的好领导和好老师。”综合回收厂厂长赵庆彬如此总结自己七年的方圆工作生涯。

他个头不高,体型微胖,小眼笑眯眯,各种段子张口就来,曾是“方圆曲艺界”的名人。自从走上管理岗位,他就离开了曲艺圈,也从“小赵”变成了“老赵”,遍布头顶的白发凸显出他这几年的辛苦操劳。

2008年,老赵离开老家,告别教育事业,来到东营市打拼,后进入方圆公司。在实习期间,他就接触到了阳极泥处理回收稀贵金属的相关工艺技术,这为他以后从事烟灰综合回收提取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过三个月的基层磨炼,他被调到化验室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良师益友,很快掌握了所有元素的测量方法,很多创新想法也在这里得以实现。作为质检工作的“过来人”,赵庆彬认为,质检作为生产经营的“眼睛”,眼光一定要长远,绝不能鼠目寸光,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一切问题,绝不能被现有的标准和方法所束缚,不思进取,不求改进,得过且过,要想为生产、经营真正服务好,就必须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持续优化。

2010年,由于在化验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他被调入刚刚成立的稀贵稀散金属研究所,跟着老专家曾维搞科研攻关。当时他们主攻的方向是铜冶炼烟灰中稀贵稀散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取。由于底吹烟灰的特殊性,根本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他说:“曾工带领我们一项一项分析,一步一步试验,一段一段打通,一遍一遍修改工艺流程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最终取得成功。”这一年,赵庆彬所在的稀贵稀散金属研究所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集体。

经过各类生产技术难题的洗礼磨砺,赵庆彬在这个集体中快速成长。他说:“我从曾工身上不仅学到了工艺技术知识,更学到了不空谈、重实干、看实效的工作作风。面对技术难题,一定不能被现有的生产经验以及理论常识所局限,一切以实战为依据,不断去尝试探索,用事实证明一切。”

2012年,烟灰综合回收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赵庆彬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历经一年多的建设施工,综合回收厂湿法工序正式投产——事实证明,他们的科研攻关理论上可行,实际中也可行。赵庆彬的用心付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与赞誉:年轻有为,后生可畏。项目建成,班子设立,他也从项目负责人变成了厂长,技术员出身的赵庆彬自感管理经验缺乏,便通过各种方式补课充电,提升管理水平。他说:“在各位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事的密切配合下,凭着钻研技术的那股劲头,我慢慢适应了新岗位、新角色。”

总结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赵庆彬认为年轻人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不断争取,大胆提想法,敢于实践,即使错了,也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践中得到提升。

在方圆,像赵庆彬这样在生产技术创新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一定的专业背景,年轻,充满朝气,他们渴望着机遇的眷顾,希望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他们是方圆的未来,是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

猜你喜欢
技术难题烟灰方圆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中国船级社“深远海技术难题”入选中国科协2021年度10大工程技术难题
烟灰去油污的原理
中国城市低保瞄准困境:资格障碍、技术难题,还是政治影响?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浅论预制装配式住宅设计及施工
刀鲚的采集与运输
像烟灰一样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