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的三个理由

2015-04-09 09:24
社科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

田 欣

(军械工程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5)

道路问题是实现中国梦最根本的问题。“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中国梦的目标与追求,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的过程。这条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三个“源于”。深刻理解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源于对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2]回首复兴之路,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道路选择不可能割断历史,而是必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主动创造。正是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孕育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被“逼”出来的新路,也是一条闯出来的人间正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继往开来的人间正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条道路充分借鉴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提供的历史经验和成果积累,从而走出了一条继往而开来的人间正道。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2]为什么用“出发阵地”来形容前三十年呢?客观地讲,没有前三十年打基础,就没有后三十年的起飞。众所周知,主权国家经济上独立的前提是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工业结构。否则,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底子是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奠定的。1956年,毛泽东在同民主党派谈话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3](P329)为什么呢?我国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此后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旧中国的废墟上,逐步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4](P164)一个贫穷的国家迈上了工业化的第一个台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继承过往经验和成果积累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以往的失误甚至是错误。《论语·子张篇》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中国共产党人就应当具有这样的君子气度。在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我们党没有搞历史虚无主义,而是坚持了实事求是,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冲破旧藩篱的新路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它是在不断改革中奋力前行的。当改革遇到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时,就会有人产生怀旧情绪,想要回到老路上去。

1978年至今的几次大争论就是道路之争。1978年前后,大争论的焦点是坚持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还是走改革开放的新路。1992年前后,大争论的焦点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1997年前后,争论的焦点是私营经济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活水,还是背离这条道路的祸水。2007前后,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到底对不对。这些争论实质就是要不要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那是一条死路。改革就是要打破旧的制度藩篱,从而为前进的道路扫清障碍。

改革不是改向,而是要通过改革逐步解决中国道路探索中的困难和问题。没有改革开放就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是正确的,前进中面临的问题只是“成长的烦恼”。每次大争论都伴随着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创新每跟进一步,在实践中就会跨越一个有一个旧的藩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向迈进前一大步。

二、源于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悉:这条路我们“走稳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而是越来越同世界大势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在地区矛盾和冲突的纠结下,我们更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所遭遇的种种危机与困境的反思中,坚定不移地走稳中国道路。

(一)经济发展道路上,决不完全照搬西方市场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向市场经济过渡”成为许多转型国家的目标选择。上世纪90年代,华盛顿共识广泛传播。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华盛顿共识的经典之作。1992年,以叶利钦为首的执政的激进民主派宣布实行休克疗法。叶利钦誓言,要“像彼得大帝时期命令种马铃薯那样,强制地、坚定地放开价格,也就是实施市场经济。”[5](P105)事实证明,俄罗斯不仅没有摆脱危机,反而陷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大衰退。1992年,俄罗斯的通胀率高达2510%。百姓存款贬值所受损失超过5000亿卢布。人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20年。华盛顿共识的理论依据是新自由主义学说,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众所周知,新自由主义学说是建立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之上的,而俄罗斯经济脱胎于长达70余年的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壤,几乎完全排斥了市场因素。“休克疗法”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完全背离了俄罗斯的国情,这是俄罗斯激进民主派改革者们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2008年的经济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完全的市场经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俄罗斯等国经济转型的失败使人们开始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开出的新自由主义处方可谓背道而驰。在十多年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基础上,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过程。直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化改革依然是正在进行时。纵观我国的市场经济转轨道路,积极稳健是其典型特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政府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基石,而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应对和降低市场失灵带来的巨大风险。

(二)政治发展道路上,绝不盲目移植西方民主

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既要尊重本国历史传统,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现实问题,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6]只有扎根本国政治土壤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阿拉伯之春”的突然爆发引发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这些国家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期待通过移植西方民主来解决自身“不民主”的问题。结果却事与愿违,如今留下的是较之从前更不民主的乱局。为什么“阿拉伯之春”没有带来民主的真正“春天”呢?从外因分析,西方国家输出民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国家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阿拉伯之春”的幕后推手。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直言不讳地说,中东和北非真正的民主变革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从内因分析,西方民主在如今的阿拉伯国家缺少扎根的政治土壤。阿拉伯国家的宗派主义、集权主义传统至今依然根深蒂固。作为对阿拉伯人政治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同样包含着威权主义的倾向。于是,阿拉伯各国最终基本走上了高度威权化的道路。“阿拉伯之春”以后,原有的威权政治垮塌,而西方的民主制度短时间又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国家权力的失衡与真空是“阿拉伯之春”以后国家政局动荡的真正原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不能完全背离本国传统,从来存在什么所谓的“普世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7]评价民主的好坏,关键在于结果而不是形式。

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到近几年发生的“颜色革命”,西方国家输出民主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不断进行着花样翻新。我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醒,自始至终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勾画了依法治国的新蓝图与新举措,这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采访时指出:“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8]

三、源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切把握:这条路我们“走好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身优势是我们坚持这条道路的内因,也是主因,这条道路具有三大优势。

(一)党的领导优势

中国道路成功的真正秘诀,就在于坚持这条道路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回首近代以来的各种道路探索,都指向一个问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政治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由乱到治、由衰转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治国能力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一是党具有牢牢把握全局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卢卡奇曾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就是总体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9](P243)回首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拥有六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解决了由乱到治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由于党牢牢掌握了发展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得远、走得好。

二是党具有坚定不移的执行力。没有落实的目标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民族复兴总目标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分轻重缓急,制定了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及具体目标。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如今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既体现了我们的雄心壮志,又做到了切实可行,都是一个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长期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二)理论指导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疑问:中国现在搞得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的底气就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优势。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它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老祖宗,根据我国实际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曾经走过弯路,甚至犯了严重错误。为什么我们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就是由于我们党能够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样具有这一理论品质。

(三)社会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集中精力办大事是其集中体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对了,而且走稳了、走好了。我们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梦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3]毛泽东选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鲍里斯叶利钦.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06.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2.

[8]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人民日报,2013-3-20.

[9]卢卡奇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
中医的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