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标识语中英翻译实证研究

2015-04-10 11:14刘春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标识语归化译者

◎刘春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日趋国际化,很多景区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服务,以期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的导游信息都采用英汉两种语言标示。景区标识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要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将景区的信息传递给游客。[1]毫无疑问,双语甚至是多语标识语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给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提供方便,然而,由于制作不当、翻译不规范或翻译模糊却给游客带来不便。

公共标识语翻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顾及到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社会特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译者在处理公共标识语的英汉翻译时都会遇到麻烦。例如,在某些景区,厕所(toilet)被翻译成了“water place”。直到2005年第一次全国公共标识语翻译研讨会召开后,公共标识语才开始受到人们关注。这当然也得益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和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

就语言特点来说,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公共标识语一般都很简洁明确。很多译者甚至认为公共标识语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简洁而且标准一致的。[2]大部分公共标识语,比如道路标志,都比一个句子简短,至多等同于一个句子。然而,同时应该指出,也有一些标识语,比如关于公共设施使用规定的,则可能是包含了几段文字的详细描述。

在公共标识语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入下面几个范畴:拼写错误、语法错误、误译、语义不清或者歪曲甚至是语义缺失。[3]“小心地滑”一般翻译成“wet floor”,但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翻译成“slip carefully”(小心地或者仔细地滑到)。“严禁本部门人员入内”或者“非公莫入”被翻译成“Guest go no furthe”,其实 “staff only”就足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其含义。

解决这类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可以采用下列一些策略,包括借用英语语言中的标识语表达或者对其加以调整,根据汉语的上下文进行英汉语码转换。同时也应该注意由于其用途广泛,公共标识语也被用在很多不同的语境中。事实上,就公共标识语的设计来说,无论英语版本或者中文版本,都还没有公认的准则或者标准做法。正如一些翻译工作者所说,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是一个现实操作问题,翻译研究工作者需要确认其问题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4]

一、旅游景区标识语汉英翻译实证研究

旅游作为一个很广泛的领域,很难确切界定专为其提供的服务及配套设施。旅游景点内常见的一部分标识语在其他场合也能看到。本文所引用的译例仅限于景区,不包括机场、宾馆和饭店。实证研究所使用标识语译例都来自于笔者在山西、河南和陕西等省多处旅游景区的实地调查。为了保持例证的原汁原味,本文未对标识语的译文错误或不妥作任何修订。数据分析表明,景区导游标识语与其他文体翻译一样都有很多共性误译,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语义不清甚至语义曲解。

拼写错误译例:

例1:讲究秩序,注意安全。

Keep morder,be careful.(秩序为order,误拼为 morder)

语法错误译例:

例2:非工作人员请勿入内。

Not the worker please not into side.(完全字词相对直译死译,令人看后一头雾水。)

例3:禁止设摊,禁止停车,违者取缔。

No peddling,no parking,crack down on that if you are against the regulation.

(crack down为镇压之意,用在此处有夸张之嫌,同时句子结构错误,建议译为No parking.No hawking.Offenders will be removed.)

语义不清或语义曲解译例:

例4:持半票者,出示证件。

Show your certificate for half-ticket.

(半票为一般价格的票或者享受过优惠价格的票,当然不是半张票“half-ticket”,建议译为:Show your ID for concession tickets.)

有别于其他领域的公共标识语,景区导游标识语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在发挥提醒引导游客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传递友好、温暖和关爱情怀的作用。

例5: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译文)

江河湖泊,花草树木,造物主为我们造就了多彩多姿的美景,置身其中,徜徉其间,谁能无感于怀?谁又能无动于衷?“总关情”意为倾注自己的关怀和爱心,译为英语为“showing care or passion.”笔者自译为:Each flower and grass has life;each branch and leaf deserves your care.既能忠实表达源语的信息,译文句子结构也和源语一样对称工整。

经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景区导游标志用语都倾向于温和、友好以及富含韵味。在所收集到的150个例证中,41个(27.3%)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类语言表达常常给译者带来挑战。分析表明,译者一般会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处理这类标识语的英译:(1)直译:保持原文内容和原文语言结构,当源语言与目的语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仍然采用直译,则会使译文显得生硬、晦涩难懂;(2)直译+归化:能够直译的尽可能直译,无法直译的则以归化处理;(3)归化: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汉译英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这时,就有必要借用英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明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归化其实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5]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目的语国家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目的语。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一)直译

例6:水的自白:世界因你而精彩,景区因我而跳动。

Water’s confession:the world is wonderful because of you and the scenic spot is bouncing because of me.

例 7:亲爱的,别踩我。Dear,don’t tramp me.

例8:我很美丽,但我很脆弱,需要您的呵护。I am beautiful but tender,I need your care.

以上三个译例都采用了拟人这一修辞表达手法。例6中,中文标识语是要告诉游客景区的水是干净的,其中用“你”和“我”将游客融入美丽的景区画面,同时提醒游客要关爱环境。同样,在后面两个译例中,中文标识语没有使用“禁止进入”“不准触摸”这类生硬语言,而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拟人的使用能够创造温馨亲切的移情功效,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必须具备的修养,也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方式。[6]尽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很少出现在英语国家的公共标识语中,对此类标识语采用直译,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译者认为这种表达直译是可以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同时源语要表达的信息也能为目标语读者所重视。

(二)直译加归化

当景区标识语中文文本因为使用修辞完全直译较为费力麻烦,且会造成译文晦涩难懂,译者一般会采用直译加归化。归化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为目标语读者着想,替读者扫清语言文化障碍。

例9:人间仙境,不食人间“烟火”。

This wonderland will not tolerate fire.

此标识语意在警告游客不要吸烟或者点火。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人间烟火是指炊烟,引申的意思就是做饭,人人都得吃饭,只有神仙不用吃饭。标识语设计者采用奇特比喻将周围环境比作仙境,仙境当中也就自然没有人点火或者吸烟。“人间仙境”译为“this wonderland”,鉴于目标语读者道教文化背景缺乏,对“不食人间“烟火””采用了归化翻译。 “No Smoking”、“No Fires”或“Total Fire Ban”虽是英语语言国家常见习惯表达,但是警示告诫语气太重,与景区放松休闲的大环境不太相称。

例10:大地之绿与您同在。Green of earth with you.

该标识语语言设计巧妙,意在提醒游客要保护景区的花草树木。很显然译者试图在译文中再现原文本精简的语言表达风格,但是译文却没有传递出原文本的信息,更谈不上再现其语言之美,因此这个译文也就毫无意义。笔者建议改为:Keep the earth green for you to live in.

(三)归化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7]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当直译标识语有可能造成硬译或者死译,译者一般会采用归化翻译,有意识的采用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

例11:小草小生命,足下多留“青”。Keep your feet off the grass.

“手下留情”是中国人熟知的言语,意为下手时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在上述译例中,中文标识语将其修改,“手下”改为“足下”,“留情”变为“留青”,用“青”代替“情”,此处指草坪,增加“多”是为了维持两句的对仗工整,将如此蕴含文化含义的标识语直译为简洁的英语表达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译者放弃直译而采用了常见的英文表达:Keep off the grass,只保留了原文本中的小草(grass)和足(feet)。

例12:请别摸我,您怕污水,我怕污染。

Keep me clean,please don’t pollute.

中文标识语包含三条信息,但其确切要表达的含义并不清楚。该标识语似乎要警告游客不要触摸什么东西,然而游客对于污水的担心恐惧似乎和这儿的语境没有多大关系,提及污水似乎是要制造移情效果,但就标识语的功能来讲没有翻译的必要,因此译者省去“您怕污水”的翻译。

例13:美景当前留英姿?请注意安全。

Be cautious while taking photos.

本译例中文标识语要表达的实际信息正如英语译文所传达的一样简单明了,但是原文本形象地描绘了游客在美丽的自然景观前摆弄造型拍照留念,却忽视了潜在的危险。译者可能觉得类似细致描述没有必要,因此省译了不必要的部分,这个译例也再一次证明了景区中文标识语即使在传递一个简单信息也会使用形象生动的描述。

如前文所提到的,大约四分之一的景区中文标识语使用了描述性兼或比喻表达,文中所举译例表明这一特殊类别的标识语在中文表达及其英译方面呈现出很多独具一格的特征。旅游景区的标识语为体现人文关怀,通常不用过于生硬的语气,而是使用语气柔和、友好且礼貌地表达,以实现交际意图。一般认为当游客到景区旅游,欣赏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大都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因此使用类似“禁止”、“不准”生硬的命令性口吻表达是不妥当的。景区标识语使用温和表达和直白表达所产生的提示效果虽是一样的,但却更能体现人文关怀,顾及受众的心理感受。[8]

二、结语

对偶、诗歌及抒情表达在我国很多景区随处可见,这些文体表达在押韵、节奏、选词和对称方面都很讲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为了和景区的语言环境相一致,标识语也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段。运用温和措辞及充满诗意、令人回味的表达,有时会令其要传递的信息变得模糊,给本来应该简单明了的信息增加了额外的含义,当然这类标识语的翻译对译者来说也就成为棘手的任务。前文中所讨论的译例表明很多景区标识语被直译过来,译者不管中文有多么复杂,即使冒着传递模糊信息或者造成不地道甚至是荒谬英译的风险,试图再现源语中所有信息及涵义。

从数据统计来看,26个(63.4%)使用了直译,8个(19.5%)使用了直译加归化,只有7个(17.1%)忽略或者省译了标识语原文本中复杂的表达(省译的部分要么完全不可译,要么即使翻译过来也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直译是景区标识语英译中很受欢迎的翻译策略。如前文所述,直译也有诸多缺陷,如一些译文语言不畅,一些则是在英语语言使用者读来觉得奇怪或者不相关的文字,还有一部分译文没有多少意义。另一方面,归化也会产生问题,由于标识语要向所有游客传递同样的信息,过于自由的意译或者省译带来的结果是中文标识语传递一种信息,而其译文传递另外一种信息。

中文景区标识语由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给译者带来很多挑战,在将等量信息流畅自然地由中文转化为英文时,直译、译述和归化都有自己的局限,是忽略源语文本的内容,采用流畅地道的英语表达,还是不过多考虑译文能否被目标语读者接受,以奇怪的蹩脚语言将源语的全部信息进行语码转换,这种选择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无异于心灵上的煎熬。[9]是省去中文标识语的部分“多余”信息,还是让英语语言使用者接受中文语言表达风格?如果无法在这两方面达成一定的妥协,景区标识语的英译很难会有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在匆忙肯定哪种或者哪几种策略能更好地应用到景区标识语的翻译上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作出何等妥协之前,景区标识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成天娥,崔雅萍.翻译批评视阈的城市标识语英译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2010(5):171-172.

[2]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3]董爱智.河北省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及其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04-108.

[4]樊桂芳.公示语翻译的互文性视角[J].中国科技翻译,2010(4):47-50.

[5]贺学耕.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57-59.

[6]黄田.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00-103.

[7]刘美岩,胡毅.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及对策[J].外语教学,2009(2):110-112.

[8]吕和发,蒋璐.公示语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馆,2011.

[9]承云.从关联理论角度探析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误差[J].东北师大学报,2013(4):127-130.

猜你喜欢
标识语归化译者
新媒体语境下公共标识语英语翻译规范化现状与对策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归化(双语加油站)
浅析城市标识语的汉英翻译
青岛市沿海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及翻译对策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