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国防建设思想和实践探析

2015-04-10 13:25曹关群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海防林则徐

曹关群

武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福建武夷山,354300

林则徐国防建设思想和实践探析

曹关群

武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福建武夷山,354300

林则徐的国防建设思想体现了中国国防建设思想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艰难转型。林则徐的国防建设转型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在广东东南沿海所主导的海防建设思想与实践活动,以及被贬新疆后,在新疆所倡行的西北边防建设思想及实践。在当今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林则徐的国防建设转型思想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国防思想;海防建设;边防建设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林则徐,在近代中国“千年一遇”之巨变的大风大浪中,以其“赴粤禁烟”和“谪戍新疆”的人生经历,见证并参与了当时中国的边防和海防建设,成为近代中国海防论和防塞论的先驱。以边海防建设为核心的林则徐国防建设思想,体现了林则徐的先进思想,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中世纪他是少有的先知先觉者。同时,也折射出在西方外来冲击与压迫下,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艰难转型与近代化过程。

2 林则徐的海防建设思想

林则徐海防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及战争初期,在广东海防前线领导军民严禁鸦片与抗击外来侵略的军事斗争实践的中期,以及其“谪戍新疆”期间对海防建设一系列思考的后期。在其海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林则徐以其政治家、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洞察出传统海防战略的弊端,开始了对传统海防观的反思,最终使其成为近代中国海防论的先驱[1]。

2.1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海防战略思想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2]762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初林则徐提出的海防战略指导思想。从总体上说,它是一种从“重陆轻海”国防观衍生而来的海防观,主要是以陆防战略为原则,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诱敌深入,力图通过陆战围歼敌军进而巩固海防。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是传统海防观的一种体现,但绝不是一种纯粹的消极防御思想。它体现了林则徐对传统海防措施的扬弃,是一种带有积极防御色彩的海防战略思想。首先,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初,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尤其是海上力量对比来看,以冷武器装备为主的清军水师缺乏外洋作战的条件和实际经验,明显落后于已经使用热武器装备且精于海上作战的英国海军。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来自海上的强敌,避开其作战的锋芒和优势,不与之在大洋决战,而把战场引至我方比较熟悉的近海岸上,应该是一种比较符合战争初期战场态势的选择。

其次,“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并不是消极防御,坐以待毙。林则徐在提出“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海防战略思想的同时,还根据战场形态变化的不同态势,相应地提出了“静则严防,动则进剿,总不稍示柔弱”[3]237“守险攻瑕,皆得随机应变”[3]305等主张作为其海防战略思想的补充。而这些积极海防思想的形成正是林则徐后来建设强大水师(海军)思想的渊源与基础。

林则徐“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海防战略思想,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集中陆上诸兵种优势于一体,力争把敌人的主力吸引至内河或陆地,再与之决战。这是林则徐海防战略思想的主体,它体现了林则徐囿于时代局限所形成的陆战为本的指导思想。在保持陆战优势的同时,建立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海上作战的时机一旦成熟,即刻对敌在海上发动攻击。这表明林则徐已经具有了陆海协同作战的积极海防战略思想。但陆战为本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海战必须从属和服务于陆战,这就大大限制了海战的灵活机动性。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海防战略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海上防御的放弃,也就是对制海权的放弃。这在现代海战中,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一个致命弱点。然而,任何战略指导思想的制定都无法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事实,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给林则徐以太多的苛求,而应该以辩证的观点看到其“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海防战略思想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2.2 建设强大水师的海防战略思想

林则徐重视海战,具有建设强大水师(海军)的思想,是在其被革职查办后,面对战争的失利,对前期“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海防战略思想的反思。

定海失陷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1841年4月,林则徐以“协办夷务”之名向奕山提出海防之策:“外海战船宜分别筹办也,查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如夷船逃出虎门外,自非单薄之船所能追缴,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战胜……此系海疆长久之计,似宜及早筹办”[4]173。这表明,此时,林则徐已经突破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传统海防思想,建设强大水师与敌进行外海作战的海防战略思想已经初步形成。如何打造能够与敌外洋作战的强大水师呢?林则徐进一步明确指出:船炮为“防海必须之物”,“制炮必求其利,造船必求其坚”[5]885。同时,他还强调,“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4]197。至此,林则徐建立一支“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4]182的积极防御海防战略思想基本形成,这是创立中国近代海军的最早构想。

尽管林则徐建设强大水师的思想是在其被撤职查办后才真正形成,对正在进行的鸦片战争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和作用。但这并不能否认它是近代中国海防意识的觉醒,也是对中国传统海防思想的一个重要突破。从后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它对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崛起,和现代海军的发展建设起到了思想先导和理论助推的作用。

3 林则徐的边防建设思想

林则徐边防建设思想集中表现为防俄侵略、巩固西北边防的战略思想,即对俄罗斯蚕食、侵略我西北边疆地区的防范和应对。林则徐防俄固边思想最早起源于其“赴粤禁烟”主持东南海防期间。

1939年,在其编著的《四洲志》一书中,关于俄罗斯“攻取波兰十部落,又击败法兰西五十三万之众,其兴勃然,遂为欧罗巴最雄大国”[5]127的描述,使林则徐预感到俄罗斯的强大和崛起将成为中国北部边疆的主要威胁。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为了获取英国入侵东南沿海和贩卖鸦片的第一手资料,“日月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6]421。1840年7月25日,《澳门新闻纸》中两段关于英俄争夺土耳其的报道引起了他的关注:“我等切不可闭目不理,容沙俄的预备兵威以广阔其国分……”“沙俄对我等说:凡依例属沙俄之地方,沙俄尽皆要在彼处设立法律……俄罗斯王倘既得了他所得之地方,岂肯立即收兵呼?”[6]492-493。在把这些译文资料所反映的内容比对地图进行研究和查看后,林则徐敏锐地发现俄罗斯向南扩张会给我国西北边防带来严重的威胁。为此,林则徐在此译文后的按语中明确指出:“出了俄罗斯国之后……过阿付颜呢士旦即到印度,过印度即系西藏、缅甸矣”[6]494。上述这些国际知识的获得,有效地促成了林则徐防俄固边国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之成为近代中国“防塞论”的先驱[7]。

1841年6月,林则徐在谪戍新疆途中,与魏源偶遇于镇江,两人互顷爱国之心与怀才不遇之苦。林则徐把其在广州辑译的《四洲志》交给魏源,嘱其加以扩编,魏源欣然接受,并作《江口晤林少穆制府》诗二首,记载此事。其诗中“方术三年艾,和善两戎图”[8]之句表达了林魏二人反侵略思想的共同信念。此诗中的“两戎”即指东南海防和西北边防,这表明林则徐此时已经把预防沙俄入侵和与东南沿海的抗英斗争看得同等重要。

如果说1842年冬到达新疆伊犁以前,林则徐的边防建设思想还处于通过书报去了解边防实情的感性认识阶段,那么,到达新疆后,面对西北边疆的实情,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沙俄的侵略威胁。当时,沙俄已经入侵吉尔吉斯,其侵略势力已经扩展到伊犁河畔,通过目睹沙俄胁迫清政府开放伊犁和塔城边界的现实,林则徐预感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入侵已经迫在眉睫。至此,林则徐防俄的边防建设思想开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升华,并由此化作实实在在的防俄固边的行动上来。从1842年-1845年,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在“谪戍新疆”期间,以巩固西北边防为核心的边防建设思想和实践主要体现在:

3.1 屯田耕战,寓兵于民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在边境屯田,用以加强边防的经济力量,支持在边境上集结的军队,对外防备敌国犯境,对内巩固对边陲各族人民的统治地位[9]500。“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10]。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地广人稀,戍力单薄,粮产不丰,一至有事之秋,调兵转饷,千里赴援,不持劳费倍蓰,且恐援不济急”[11]552。林则徐“谪戍新疆”后,深切地体会到了屯田耕战对增强新疆边防实力和防范沙俄入侵的重要性。他认为“夫田亩欲招民户者,为边防计耳。殊不知回疆之所谓边防者,防卡外之浩罕、布鲁特、安集延而已。若八城回民,何防之有?”[12]43“如果南路欲严备边之法,只有将巴尔楚克旷地大为开垦,设为重镇,厚集兵力,不难成一都会,则卡外各夷如浩罕辈,永远不敢窥边。”[12]441843年,林则徐编录《喀什噶尔、巴尔楚克等处屯田原案摘略》《巴尔楚克等城垦田案略》《哈密厅卷宗》等资料,对治理新疆有了自己的认识[13]。在伊犁将军步彦泰的鼓励和支持下,林则徐不顾年老体迈,积极开展屯田活动。其在新疆的屯田“历时约两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垦伊犁附近的阿齐乌苏荒地。第二阶段为勘办西南疆库车、阿克苏、乌什、和田、喀什噶尔、叶尔羌、依拉里克、塔而纳沁等城的垦务。接着续勘吐鲁番、哈密两城的垦务”[11]551-552。其中,第一阶段伊犁及其周边垦荒,是开创新疆屯垦新局面的前奏,历时半年,林则徐“协助步彦泰完成了在伊犁三棵树、红柳泉的垦地工程,新垦荒地三万三千余亩,完成了在伊犁阿勒卜斯的垦地工程,新垦地十六万一千余亩”[14]747。第二阶段西南疆垦荒,历时11个月,“遍历新疆十城,行程兼及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经他丈量查勘的荒地,不包括后勘的哈密垦地,面积达七十万亩”[15]。通过南疆屯垦,推动了全疆屯垦新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加强清军在新疆防范外敌入侵的能力,保证军队正常操演,确保战斗力,林则徐在屯田垦荒过程中,提出改屯兵制为操防制的改革措施,这是对新疆军事边防政策的一项重大改变。改屯兵为操防的具体措施为“撤销原有屯兵,让屯兵回营专事操练防守;把兵屯转交屯民,全靠屯户供应军粮,它不是‘合兵农为一’的制度,它要求官兵专事操防,要求屯民专事垦种”[14]767。通过这项改革,驻新疆的清军从繁重的农垦事务中脱离出来得以专事武备。后来的事实表明,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清军在新疆的战斗力,为巩固北疆、防范沙俄的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富民强边,巩固国防

林则徐在谪戍新疆的三年中,第一次直接面对回疆事务,逐渐形成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思想。林则徐正确的民族思想对巩固西北边防,有效抵御外敌入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林则徐看来,要巩固边防.首先是要处理好当地各民族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这也可说是林则徐边防思想也即是塞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16]。林则徐在新疆的屯田活动,尤其是其近一年多的南疆屯田,使他亲眼目睹了南疆少数民族的贫穷与落后,在他1845年进关后,给道光帝的一份奏折中写道:“查南路八城回子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仅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遇有桑椹瓜果成熟,即取以充饥,其衣服蓝缕者多,无论寒暑,率皆赤足奔走。”[17]南疆少数民族的贫困使林则徐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群众土地资源的缺乏是根本原因。为了使少数民族群众获得土地、摆脱贫困,在屯田开垦荒地的过程中,林则徐和布彦泰等人反复商议,决定要“因地制宜,毫无成见,惟应给回户者,仍不能强招民人”[9]。按照当地实际情况,通过采用民屯或者回屯的方式使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新开垦的土地。在给少数民族群众分配新开垦土地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采取了“全部给回”“民回兼顾”“全部招民”[18]等三种不同的形式。林则徐的这些建议在后来的南疆垦地屯田中绝大部分被采纳,此举大大推动了屯田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发展进程,改善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为巩固新疆西北边防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林则徐在“谪戍新疆”的三年多时间里,根据新疆地方特点,利用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倡导因地制宜地利用水源,促进新疆的开发。其推广的坎儿井技术,使新疆的农田水利灌溉受益巨大,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林公井。而林则徐当年负责督造的伊犁龙口水利工程,育就千顷菜地,养出万亩麦田,使伊犁十余万亩荒田变为良田,至今还造福当地的百姓,这项水利工程被后人称之为林公渠。

4 林则徐国防建设思想的当代意义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自近代以来,在国家安全战略方面,边海防建设一直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其海防与边防建设思想对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国防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1 林则徐的海防建设思想,是我国建设强大海军和实现海洋强国的历史起点

林则徐的海防战略指导思想,是有一定积极防御色彩的近岸防御作战指导思想,它揭开了中国海防战略思想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序幕。此后,伴随着中国海军形成、组建与艰难发展和对海洋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海防战略思想逐渐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并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逐渐演化为积极防御的近海防御战略思想。从近岸到近海,不仅仅体现由陆到海的距离转变,更折射出近代中国海军经略海洋的艰难转型。

进入21世纪,海洋在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安全防护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任何一个海洋国家都极其重视海洋的发展与安全。我国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经略海洋、保卫海洋安全与权益,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大局。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9]的海洋发展战略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使我国海防战略思想又迎来了一次新的转型和提升。2015年5月26日公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又进一步指出,中国“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20]。这表明,中国海防战略指导思想已经从单纯的近海防御阶段进入到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战略发展阶段。

通过对中国海防战略思想转型与发展轨迹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从以陆战为本的有限海上攻击到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再从近海防御到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这种中国海防战略指导思想的形成,恰恰是由一百多年前林则徐的海防建设思想演化而来的。

4.2 林则徐边防建设思想,对我国在新疆地区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启发作用

在林则徐所生活的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代,其边防建设思想集中表现为防俄固边、巩固西北边防的战略思想。为此,林则徐通过改屯兵制为操防制的屯田耕战,寓兵于民,加强边疆武备,用以抵御外敌入侵。同时,通过屯田分配土地给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兴修水利工程等方式改善和提高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在这里,林则徐紧紧抓住了改善民生与促进民族团结这两个主线,基本实现了在其“谪戍新疆”期间,新疆地区的富民强边,国防巩固。林则徐“谪戍新疆”期间,所提出的边防建设思想理论与实践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且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的国度里,巩固国防与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发展密不可分。只有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防巩固与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与进步。

多年来,在新疆境内的少数民族分裂分子与境外三股势力内外勾结,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并形成以“东突”为代表的暴力恐怖犯罪势力。他们在新疆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东突”的暴恐犯罪活动已经成为新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严重障碍。在当前,打击“东突”的暴恐犯罪活动已经成为巩固新疆边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核心任务。

在当前打击三股势力、捍卫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的斗争中,林则徐当年处理新疆问题时紧紧抓住的两个主线:改善民生与促进民族团结,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 语

以边海防建设为核心的林则徐国防建设思想,是中世纪向近代艰难转型过程中对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它对近代中国的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世纪,在中国军队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在中国由大国变强国的关键转型阶段,林则徐转型时期国防建设思想和实践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2

[2]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研究室.林则徐集奏稿:中[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齐思和.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1[Z].北京:中华书局,1964

[4]杨国桢.林则徐书简[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5]林则徐.四洲志[M].张曼,评注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齐思和,林树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2[Z].上海:神州国光社,1954

[7]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4

[8]中华书局编辑部.魏源集:下[C].北京:中华书局,1976:781

[9]杨国桢.林则徐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EB/OL].[2015-08-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5/c_1112715697.htm

[11]林崇墉.林则徐传[M].台湾: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

[12]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林则徐全集:第8册信札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13]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220

[14]方英楷.新疆屯垦史[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9

[15]龚书铎.中国通史:第1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922

[16]啸马.林则徐与民族精神[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181

[17]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林则徐全集:奏折[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511

[18]谷苞,蔡锦松.林则徐在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153-155

[19]胡锦涛.十八大报告[EB/OL].[2015-08-30].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8.htm

[2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EB/OL].[2015-08-30].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5/Document/1435161/1435161.htm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04

2015-08-01

曹关群(1973-),福建武夷山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国防教育。

H309

A

1673-2006(2015)11-0017-04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海防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禁烟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中法海防三·六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