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技术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2015-04-10 15:18白俊卿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音乐作品音乐

白俊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现代传媒技术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白俊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现代传媒技术赋予音乐艺术以时代特色,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传播、欣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大了音乐的社会影响,传媒技术的现代性使音乐更富有时代特色,现代传媒技术的更新推动了音乐创作的个性化和自由化,现代传媒技术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音乐欣赏习惯。

现代传媒技术;音乐艺术;时代特色;个性化和自由化;审美习惯

音乐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代社会,音乐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这种全新发展和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最初的口语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这些传播方式都是单向的。到了网络数字化传播时代,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一变化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出现了兼有电视、广播、期刊和图书等多种元素的新传播方式,对现代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传媒技术对音乐发展的影响只是传播技术在当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侧面。下面仅就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1 现代传媒技术赋予音乐艺术时代特色

现代传媒技术的出现打破了音乐艺术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使之快速地走向了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音乐艺术一方面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艺术特色来丰富和发展自身。这种发展因为现代传媒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变得更加实际和富于可操作性。就歌曲艺术而言,除了传统的民族唱法吸纳了西方的美声唱法之外,根据大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和国外音乐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流行音乐也成为我国歌坛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就器乐而言,国外许多新老器乐被我国借鉴和运用,即使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也开始大量吸收西方的音乐元素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如在20世纪90年代,京剧《大唐贵妃》大胆地启用了交响乐来增强气势和艺术感染力。2013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月照塞北》一剧就创新性地使用了数字音乐技术,几个人通过操作数字乐器,利用真声采样的技术,模拟几十人大管弦乐队的伴奏。尽管对这种借鉴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是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改革的尝试精神确实值得赞扬。

现代传媒的发展带动了音乐载体的革新,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也带动了音乐载体的全面升级与改善,这种升级是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革新而慢慢发展的。人们欣赏音乐,从唱片、磁带到VCD光盘,现在又逐步发展到了用电脑播放,甚至用精巧的CD、MP3作为载体来播放;后来,MP4、MP5等新兴的多媒体设备也陆续出现[1]。近几年,手机除了通讯之外,也兼具了音乐播放的功能,平板电脑的出现更是为音乐欣赏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这些设备可以播放出优质的音响效果,甚至有的还可以欣赏画面。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下载、播放,欣赏活动也变得更为灵活多样。

通过开放式的兼收并蓄,我国的音乐艺术在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老百姓,洋溢着浓郁的时代特色,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更好地展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我国的人民群众奉献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2 现代传媒技术促进了音乐创作的个性化与自由化

音乐创作属于艺术创作,需要音乐创作者具有很高的天赋,能够灵活调动和运用各种音乐素材来为创作服务。有的音乐作品,是作者耗费毕生的心血才最终创作完成的,比如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等作品。也有的作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来共同完成,因此说,音乐艺术创作是一项兼具天赋和后天努力的创造性艺术劳动。

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传媒对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现代传媒技术,音乐艺术创作者能够在一个数字化、虚拟性的艺术宝库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捕捉艺术灵感。通过这些艺术素材的不断吸收,音乐创作者能够感知到艺术创作领域的各种潮流和思想,推动音乐创作者不断激发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借鉴相关艺术门类的做法是经常性的。京剧大师程砚秋在欣赏了美国电影《凤求凰》之后,把电影插曲的一些音乐元素创造性地运用到了京剧《锁麟囊》的唱段中,越剧表演艺术家金彩风把京剧的拖腔运用到了越剧《盘夫索夫》中,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歌曲《情怨》《江山无限》借鉴了京剧音乐,《重振河山待后生》《前门情思大碗茶》借鉴了京韵大鼓的音乐元素,都成为传唱一时的歌曲作品。在数码时代,人们获取其他艺术门类的途径更多,通过逐步欣赏相关艺术门类的作品,汲取其中有益的素材为音乐创作服务,这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共识。人们不仅可以及时欣赏到中国最新的音乐作品,就是国外最前沿、最流行的音乐也能够迅速欣赏到,这是现代传媒技术带来的便利。

音乐艺术是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艺术化感知。音乐创作虽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但是也不能脱离大众的审美水平和生活体验。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乐创作者对于社会的感知更加广泛和全面,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到听众的需求和感受[2],因此,创作就会更加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更加大众化和娱乐化。现代传媒使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创作也更加拉近了音乐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使音乐成为大众可以分享的对象,促使音乐创作走向生活化和娱乐化[3]。在现代传媒技术的支持下,音乐创作更加自由和便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理念自由地、个性化地去创作音乐作品,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去感染、影响听众。

3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习惯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音乐欣赏感受。在这之前,音乐是听觉艺术,自从出现了电视和网络传媒,音乐可以与声音、画面、故事情节等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了MTV、MV等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欣赏悦耳动听的音乐的同时,还配合着生动可感的画面,带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对推动这种“可看的”音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主办了多次音乐电视大赛,还开办了《中国音乐电视》栏目,推动了中国音乐电视的不断发展。在网络媒体时代,不仅仅是著名的传媒机构可以推出音乐电视,甚至个人也可以通过有画面的音乐来传播音乐艺术,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配合着他们沧桑的形象和艰苦的环境唱出来了《春天里》,感动了亿万观众。歌手李代沫通过网络传播的MV,将一首《我的歌声里》唱红了大江南北。音乐审美习惯的改革,也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不少歌曲刚刚推出,就不仅有CD版本,还出现了有画面的音乐电视版本。

正因为音乐审美方式的不断更新,音乐欣赏也改变了“面对面、近距离”的格局。通过数字技术,今天仍然可以欣赏到20世纪初著名戏曲演员的经典唱段,也能够欣赏到帕瓦罗蒂、多明戈等国外著名歌唱家的精彩演出。尽管不在现场,但是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实现了艺术形式的跨地域、跨时空传播,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欣赏更为直接、及时、方便和快捷。而且在现代传媒技术的支持下,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传播,而且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活动。听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留言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其中,既可以发布即时的三言两语式的“褒贬”,也在欣赏之后发表自己长篇大论的欣赏感受。这些观赏者的反馈意见也会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很迅速地反馈到音乐艺术的表演者那里,他们会根据这些反馈改进表演方式方法,提高表演水平。在电视台的一些大型选秀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谁是打擂主》等节目中,甚至设置有专门的短信投票环节来决定选手的去留,互动式的审美评判方式在节目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4 现代传媒技术扩大了音乐艺术的社会影响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和表现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寄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音乐艺术的载体、创作、欣赏和特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艺术中体现出的现代传媒艺术的影响越来越丰富多样。通过这些变革实现了音乐艺术的与时俱进,音乐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地增大和提高。

在现代传媒手段产生之前,音乐艺术的传播范围是相对有限的。因为音乐是一种有声的、稍纵即逝的语言艺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过去人们必须亲临现场,通过现场演奏、演唱来传递音乐艺术的魅力。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在欣赏歌剧时仍然保持着穿正装和礼服的习惯,这说明在当时人们把欣赏音乐为主的艺术作品看作神圣的事情。

在现代传媒手段不断得到更新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通过最早产生的广播技术,人们通过“大喇叭”就可以收听到来自千里之外的音乐。唱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把喜爱的音乐作品放在家中,随时都能播放。而到了电视阶段和网络时代,便可通过媒体的巨大力量,使得音乐作品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即时传播。在中国的某一个角落,都可以欣赏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或者悉尼歌剧院的精彩演出,如果不能收看直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中央电视台的《回声嘹亮》《空中剧院》等节目,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传递到千家万户,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路途遥远等问题。网络上的千千静听、百度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播放软件和网站,不仅提供免费的音乐作品搜索和下载功能,而且还提供各种歌曲排行榜供人们参考。这些音乐服务和相关联的其他服务都是传统音乐媒体无法做到的。可以说,“音乐艺术是现代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传媒的产生,音乐艺术就成为现代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音乐依靠传媒来传播,传媒依靠音乐来丰富”[4]。

5 结 语

作为一个艺术门类,音乐在诞生几千年以来一直不断发展,不断结合时代的节拍来丰富和改进自身,使得各个时代的音乐都表现出不同的风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魅力。在现代传媒出现以后,音乐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传媒技术对音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推动了音乐艺术创作,还在传播方式、社会影响等方面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现代传媒技术不断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还会对音乐艺术产生更多的影响。音乐艺术工作者应该及时捕捉这方面的信息,有意识地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来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1]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8-11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5-62

[3]付琦琦.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N].光明日报,2013-10-8(B5)

[4]王德胜.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J].现代传播,2004(2):13-17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3.022

2014-09-18

白俊卿(1976-),女,山西五台人,艺术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J0-05

A

1673-2006(2015)03-0084-03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音乐作品音乐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音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