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方案治疗干预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评价*

2015-04-11 05:36刘三运王建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指压风池穴苯磺酸

刘三运,王建明,张 云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 272037)

中医特色方案治疗干预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评价*

刘三运,王建明,张 云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 272037)

目的:评价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加风池穴指压震颤法联合运用清宁颗粒作为中医特色方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在研究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加用风池穴指压震颤组和中医特色方案组,每组各36例,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中医特色方案组无论在降压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及其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特色方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风池穴指压震颤法;清宁颗粒;中医特色方案;高血压病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课题组以风池穴指压震颤法加用清宁颗粒联合运用氨氯地平组成的中医特色方案治疗高血压病进行研究,并观察其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共10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简称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加用风池穴指压震颤组(简称B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加用风池穴指压震颤联合运用清宁颗粒组(即中医特色方案组,简称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及高血压分级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ISH 1999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诊断及证候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

1.3 治疗方法

1.3.1 洗脱期 进行试验前停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或疗法2周,并在第3周测量血压3次。洗脱期间,血压回升达到或超过既往最高血压水平时提前结束洗脱期,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1.3.2 治疗期 1)清宁颗粒:本院制剂室提供,药物由天麻、钩藤、玉米须、夏枯草、菊花、炒酸枣仁、徐长卿、皂角刺、川牛膝、炒白术、炒莱菔子等组成,按比例配制每包颗粒剂重9 g,相当于生药76 g,每次1包,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2)风池穴指压震颤法:①患者取坐位,用滚按揉放松颈肩部肌肉,5 ~10 min;②按揉颈部督脉:左手扶患者前额,右手以拇指指端自哑门向下逐节点揉按颈椎棘突下方凹陷至大椎穴,每处按揉3~5次,操作5遍,以患者感到酸沉或胀为度;③指压震颤风池穴:患者取适当坐位,头部后伸1℃~5℃,施术者取站立位,其拇指垂直点压在患者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前伸并自然分开置于下颌部,精神集中,全身运力至肩、肘、腕、指而产生强烈的震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中压力小、振幅小、频率快、持续时间短的为震法,压力大、振幅大、频率慢、持续时间长的为颤法。力量由轻至重、由重而轻、循序渐进,以患者局部有明显胀感、温热感觉为度,此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传,操作宜轻缓柔和,以得气为度。操作时持续治疗1 min,休息2 min,再重复操作,反复5次;④拍打或叩击颈肩部结束治疗;⑤每天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共治疗2个疗程。3)苯磺酸氨氯地平(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每片5mg)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1.3.3 疗程 每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在服药期间原则上不用其他降压药。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血压测定 时间固定,专人负责,患者坐位休息15 min,测量采用柯氏听诊法、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定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相隔5 min,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以治疗前1周内非同日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观察血压,以疗程最后1周非同日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疗效评定血压。

1.4.2 临床症状的观察 包括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等。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计分,分前、中、后共5次,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相关症状的变化。

1.4.3 每组治疗前后测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至少各查1次。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的疗效标准评定。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舒张压比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反而恶化者。

1.5.2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等。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综合积分下降≥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后综合积分下降≥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综合积分下降<30%。

1.5.3 主要症状轻重分级标准 表1显示,参考《中医量化诊断》[2]制定主要症状轻重分级标准。

表1 症状轻、中、重计量标准

症状计分标准:头痛、眩晕分别以无、轻、中、重记0、2、4、6分,耳鸣、心悸、失眠、烦躁分别以无、轻、中、重记0、1、2、3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及自身对照,各参数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降压疗效比较

表2显示,依据本研究疗效评定标准,疗程结束后,A组降压总有效率 69.4%,B组总有效率81.3%,C组降压总有效率94.4%。与A组比较,B组及C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s)

表2 3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s)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36 8 17 11 69.4 B组 36 9 20 7 81.3 C组36 21 13 2 94.4

2.2 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3显示,依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52.7%,B组总有效率83.3%,C组总有效率97.2%。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疗效具有明显优势(P<0.05),B、C 2组之间疗效比较后者优于前者(P<0.05)。

表3 3组患者疗效比较(±s)

表3 3组患者疗效比较(±s)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36 4 15 17 52.7 B组 36 9 21 6 83.3 C组36 23 12 1 97.2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计分比较

表4显示,3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A组患者头痛、眩晕症状的改善明显(P <0.05),心悸、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症状明显改善(P<0.01),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改善明显(P<0.05)。C组患者在治疗后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等症状明显好转(P<0.01),耳鸣及烦躁症状改善明显(P<0.05)。3组间在头痛、眩晕以及心悸、失眠方面症状改善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计分比较(±s)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计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组别 例数 时 间 头痛 眩晕 心悸 耳鸣 失眠 烦躁 总分A组 36 治疗前 3.48±1.64 3.49±0.87 1.47±0.38 1.51±0.72 0.81±0.59 1.27±0.81 11.58±6.47治疗后 2.11±1.03*2.43±0.92*1.25±0.69 1.49±0.63 0.73±0.45 1.05±0.74 8.73±5.36*B组 36 治疗前 3.49±1.65 3.51±0.85 1.49±0.58 1.53±0.74 0.81±0.61 1.28±0.88 11.59±6.49治疗后 1.99±1.02**2.13±0.91**0.93±0.53**0.99±0.83*0.52±0.42*0.79±0.31*7.51±4.22**C组 36 治疗前 3.53±1.77 3.49±0.86 1.54±0.62 1.51±0.83 0.83±0.48 1.33±0.91 12.32±6.92治疗后 1.52±0.92**1.61±0.01**0.63±0.47**0.93±0.74*0.51±0.39**0.93±0.82*5.45±3.93**

2.4 不良反应观测

A组出现面部潮红2例,下肢水肿1例,但均能坚持治疗。B组和C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以“眩晕”论述最多,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与风、痰、虚关系甚密,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应兼以活血化瘀之法,故将息风平肝潜阳、化痰逐瘀宁神定为本病的基本治则。清宁颗粒以平肝息风的天麻、钩藤为君药;玉米须“宽肠下气”,功以利尿泄热平肝;夏枯草入肝胆经,功以清肝散结利尿;菊花甘苦,功以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三药均为臣药,共奏清肝泻火之功;炒酸枣仁养心宁神;徐长卿益气祛风、利水消肿、活血解毒;皂角刺搜风化痰、活血祛瘀,三者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炒白术、炒莱菔子健脾理气、引痰湿下行,三者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息风平肝潜阳、化痰逐瘀宁神之效。风池位于足少阳胆经,除有清泻肝胆之火、平肝息风之功外,又具有调理诸阳、平息脑府之风邪,健脑宁神、清利头目功效。运用指压震颤手法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贯通气血。分析认为,在风池穴运用该手法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相关症状,其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掌握且安全可靠。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已从单纯的血压控制转变到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治疗药物从单一药物过渡到联合治疗。因此,寻找一种理想、适用人群广泛的最佳组合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而找到一种多种药物或方法的科学组合,既能实现抗高血压,又能提高广大患者依从性的方案仍是人们奋斗的目标。苯磺酸氨氯地平加用风池穴指压震颤联合运用清宁颗粒组成的中医特色方案,无论在降压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及其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且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2] 徐迪华,徐剑秋.中医量化诊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77.

R544.1

A

1006-3250(2015)03-0323-03

2014-12-14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LC2012030)

刘三运(1973-),男,山东鱼台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指压风池穴苯磺酸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指压穴位操并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指压穴位治闪腰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指压穴位治闪腰
德国没收35吨中国产指压陀螺
风池穴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