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析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2015-04-11 09:07高玉峰李艳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关联度硕士

高玉峰,李艳坡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析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高玉峰1,李艳坡2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导师的创新能力、学科建设、社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相关性最强,关联度分别为0.881,0.869,0.829,0.805,0.799;而与招生制度及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关联度最低,均低于0.400以下,这将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创新体系的创新是全民族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精神关键,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创新教育更应该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从200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改变,在于培养教学人才和科研人才为主;但专业学位研究生则有很大不同,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市场紧缺的、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企业—职业教育契约”模式、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等[2]均开创了将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企业的应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而我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还不是十分明确。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时间短、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招生选拔制度[3]、课程设置[4,5]、 教学方式[6]、导师队伍[7,8]、教育观念[7]、社会环境[8]、学生本身等[9,10]因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的文献资料多是研究影响研究生创新的因素及其对策,还没有做到定量的程度。

灰色关联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创立的基于数学理论的系统工程学科[11,12],主要解决一些包含未知因素的特殊领域的问题,已广泛应用于育种、经济、教育、工业控制等学科领域[13~15],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间的关联程度。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尚未见到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评价招生选拔制度、 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导师队伍、教育观念、社会环境、学生本身等因素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关联度的研究。因此,笔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判断,对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排序,以期为将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1.1 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因素

经文献查询[3~10],确定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共20项(表1)。

对河北省某学院4个研究生专业的在校生对影响创新能力的20个指标进行走访和坐谈,这20个指标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学科建设、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写作、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质量监控与考评体系、导师遴选和评估、导师的创新能力、实验室建设、学术氛围、招生目的、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实施办法、社会宏观环境、就业预期和社会对专业人员的需要,并分别用xi(i=1,2,…,20)表示。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计分法进行统计,从“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不大”、“没有影响”依次计为5,4,3,2,1分,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平均。Y1表示植物保护教育专业学生,Y2表示作物栽培专业学生,Y3表示蔬菜学专业学生,Y4表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记为Yk(k=1,2,3,4)。参照文献[11~15]进行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数据分析过程见表2~表5。

1.2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关联度的分析过程

1.2.1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是指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本次研究中指各项指标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均为“影响很大”,分值为5分,记为参考数列x0(k)(k=1,2,3,4)。比较数列是指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本次研究中指影响4个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项因子,记为比较数列xi(k)(i=1,2,…,20;k=1,2,3,4)(表2)。

表1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表2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子的数列表

1.2.2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数据单位不同,需要对原始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

ρ为分辨系数。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的取值区间为(0,1),通常取ρ= 0.5。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导师的创新能力(x12)、学科建设(x4)、社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x20)、学位论文的写作(x7)和社会实践能力(x8)相关性最强,关联度分别为0.881,0.869,0.829,0.805,0.799;而与招生制度(x15)及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x16)关联度最低,均低0.400以下(表5)。

表3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子的无量纲化表

表4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系数

表5 影响因子关联度(ri)及排序

2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在于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能力[16],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双师型导师的遴选和考核。

2.1 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德国大多数高校研究生的管理主要是教授主导的项目管理体制。学生们根据爱好和需要选择导师和科研项目,导师将学生组成科研团队,1年后,要对项目成果进行演示并接受导师的验收[16]。大多数英国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是以学院制为基础的导师制,每位学生刚一入学就会配备 2~3名导师,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课程、研究计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17],英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更强调双师型[18]。创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均衡、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导师队伍[19],能够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完整知识结构和体系。

2.2 社会实践特别是校企合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当前研究生普遍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想,一个人连问题都提不出来,何以能够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新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等、要、靠”思想,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条件提供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和平台。英特尔采取直接投资来资助相关专业的创新研究[2];英国工读交替的学徒制度[20]成功地实施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我国《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形成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确立成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校企合作的风气[21]。如何改变高校过去的培养模式,灵活机动地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了解用人需求,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高惊层次专门人才[22,23],一方面解决了用人单位“用工荒”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有工作单位作保障,学习时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有了学习动力,势必能激活研究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2.3 注重论文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阶段

美国要求专业学位学生的论文应具有应用性特征,能利用本专业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论文的研究专业必须体现其实用价值[24]。论文选题着眼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鼓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实事求是,勇于创新[25];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创新方法和先进手段如采用新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传统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性改革。

2.4 学科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战略基础

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稳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充裕的科研经费和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是建设高水平学科的基本条件[26],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的硕士点,往往承担着重大科研项目[27],不断提供前沿性选题,为研究生开展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战场,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又一支生力军,参加科研攻关,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果势必又促进学科的发展[28]。为此,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

因此,在明确了导师队伍、学科建设、社会需求、学位论文的和实践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性的影响力关联度分别为0.881,0.869,0.829,0.805,0.799的基础上,应在学科建设、培养方案、 教学方式、 校企结合、增进导师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尤其是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并重、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EX/OL].(2009-03-19)[2015-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2/s3493/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2] 张苏俊.中外校企合作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206-209.

[3] 安东平.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 曹慧芠.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5] 时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驻济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D].济南:济南大学,2011.

[6] 崔峰.关于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环境的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7] 易凤霞.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8] 杨胜.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D].重庆:重庆大学,2009.

[9] 唐维同.我国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制度制约与制度变革[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10] 徐厚礼.研究生招生制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11]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 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3] 董开居,陈国琛,陈爱娜,等.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蚕豆区试品种[J].种子,2012,31(3):95-97.

[14] 许秀莉.灰色关联、聚类、预测的改进及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1

[15] 刘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 597-7 598,7 622.

[16] 张月梅,周文翠.国外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以德、美、英、日四国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2):141-144.

[17] 曹瑞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8] 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6):51-54.

[19]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0] 刘曼玲,蔡释宇.英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33):175-176.

[21] 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16-18.

[22] 余秀琴,荀莉,陈鸿. 我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历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3-33.

[23] 裴昌幸,于晓飞,王汉江.提高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手段[J].中国电子教育, 2005(3):47-49.

[24] 田联进.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国家特征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5):20-22.

[2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6] 邓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7(2):1-4.

[27] 刘小丹.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28] 项延训.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123-126.

(责任编辑:朱宝昌)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Analyzed with Grey Correlation Analytical Method

GAO Yu-feng ,LI Yan-po

(1 College of Extended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066004; 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ina)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were analyzed with Grey correlation analyt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novation had close relation with professors’ innov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ocial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 dissertations writing and capacity of social practice. correlation degree were 0.881, 0.869, 0.829, 0.805, 0.799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the enrollment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ce factors were the lowest on the students, less than 0.4.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postgraduate of professional degree;innovation;influence factors;grey correlation analytical met

10.3969/J.ISSN.1672-7983.2015.02.016

2015-06-10

G643

A

1672-7983(2015)02-0075-06

高玉峰(1972-),男,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关联度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