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先谦《庄子集解》的学术成就

2015-04-11 02:47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王氏成就庄子

张 蔚 虹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系,广东 阳江 529500)

论王先谦《庄子集解》的学术成就

张 蔚 虹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系,广东 阳江 529500)

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是清代研究《庄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广泛征引前人注庄成果,且大量引用了与他同时代学者的较新研究成果;注重篇章内容的训释概括,且对《庄子》文章结构进行了分析;善于用本校法前后互证,使注解更加深刻,有说服力;大量引用经史子集书证,目的重在释义。王先谦为注释《庄子》做出了重要贡献,《庄子集解》的学术成就对后世研究《庄子》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清代训诂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学术成就

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卒于民国六年(1917),是晚清学术界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经学、史学、诸子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尤其在诸子之书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诸子研究的代表作《荀子集解》和《庄子集解》,就是主要参考前人旧注,爬梳删削,博采众说编订而成的。二书问世之后,被学界广泛使用。其中《庄子集解》一书,以其简明扼要的文字解释《庄子》本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自问世以来已先后被翻刻或影印了很多次,是近百年来较为通行的庄子学著作之一,与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同为爱好庄子者所必备[1]201。

《庄子集解》共8卷(下简称《集解》),属于注释类典籍,作于宣统元年(1909),由思贤书局刊行,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下简称《集释》)并称庄学集注类研究的双璧。二书虽然风格不同,但在庄子学史上各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集解》在注释的角度、方式和风格上,与郭氏《集释》明显不同,有自己治庄的鲜明特色。其主要学术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泛征引前人注庄成果

在庄子研究的历史上,历代为《庄子》作注者举不胜举,成果丰硕。《集解》广泛征引前贤旧注说解。如郭象、陆德明、成玄英、方以智、王夫之、宣颖、卢文弨、姚鼐、王念孙、王引之、郭嵩焘、俞樾、李桢、郭庆藩、苏舆共15家之成果,其中还间接引用了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李颐、司马彪、崔讠巽、向秀、支遁、王叔之、简文帝、李轨等人的成果。这些注庄成果,主要有晋代郭象的《庄子注》、司马彪的《庄子注》、向秀的《庄子注》、支遁的《逍遥论》、王叔之的《庄子义疏》;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疏》;明代方以智的《药地炮庄》;清代王夫之的《庄子解》、宣颖的《南华经解》、卢文弨的《庄子音义考证》、姚鼐的《庄子章义》、王念孙的《庄子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郭嵩焘的《庄子札记》、俞越的《庄子平义》、李桢的《庄子注》、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等。

王氏《集解》除了引用陆德明《庄子音义》、成玄英《庄子疏》较多之外,还大量引用了宣颖之成果,出现的频率极高,近八百余次。宣颖为清代前期以儒解庄的代表性人物,约于康熙末年著成《南华经解》。该书在揭示庄子文章意境方面取得了比前人更大的成就,因而备受王先谦推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氏《集解》还大量征引了与他同时代的学者郭嵩焘、俞越、苏舆等人的较新研究成果。《集解》引郭氏《庄子集释》42次,俞越《庄子平义》123次。苏舆为王先谦弟子,是清末较有影响的湖湘派学者,为王氏得意门生,其人品与学识深受王先谦嘉许,著有《春秋繁露义证》、《校订晏子春秋》等。苏舆治庄颇有心得,《集解》征引苏舆之说来注释《庄子》,共引用60余次,比引郭庆藩《集释》还要多,可见王先谦对后学之说非常重视,并没有因为苏舆是其弟子而不引用。

二、注重篇章内容的训释概括

《庄子》语言富有深邃的哲理性,博大玄妙,深奥难识,素以难解著称。清儒林云铭称《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2]136。因而研读《庄子》者以各种方式来阐释庄子。按照考据学常规——通训诂以求义理,这在《庄子》研究方面固然很重要,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注释家在宏观上把握庄子的思想,进而去解读其作品[3]267。王氏《集解》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就,《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字词解释,还能够进一步对《庄子》篇章思想内容有所揭示。首先从解释题旨上可以看出,《集解》多自注解题,且都是高度概括篇名题旨,这种解题旨的做法,对理解庄子全篇思想内容有很大帮助。例如:

(1)《逍遥游》篇

《集解》释为:“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

(2)《齐物论》篇

《集解》释为:“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已。”又引苏舆云:“天下之至纷,莫如物论。是非太明,足以累心。故视天下之言,如天籁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自然,而一无与于我。然后忘彼是,浑成毁,平尊隶,均物我,外形骸,遗生死,求其真宰,照以本明,游心于无穷。皆庄生最微之思理。然其为书,辩多而情激,岂真忘是非者哉?不过空存其理而已。”

(3)《养生主》篇

《集解》释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

《庄子》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是内篇中非常有名的篇章,但其思想内容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通过《集解》相对简洁概括的解释题旨,可以让研读者容易理解庄子的寓意,深刻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

其次,还可以从《集解》引用其他治庄成果中看出,王夫之的《庄子通》、《庄子解》、宣颖的《南华经解》和姚鼐的《庄子章义》,分别在疏解《庄子》文本、考释《庄子》章句等方面颇有研究,影响较大。王先谦征引这些成果,着重在于阐释《庄子》的篇章内容,比如《集解》大量征引了宣颖的《南华经解注疏》。宣氏之书主要从儒学的思想解释庄子本意,而王氏《集解》对宣颖的儒学训释进行了大量删减,仅从篇章句义上解释庄子的思想内容,有时还对《庄子》篇章的文法、修辞等进行分析。如《庄子·养生主》第一段末,《集解》注释为“从正意说入,一篇纲要,下设五喻以明之”,进而分析后文以庖丁、介人、老聃死、泽雉、薪火五喻以证开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又如《庄子·逍遥游》:“小年不及大年。”《集解》注释为:“上语明显,设喻骈列,以掩其迹。”可见,王先谦还非常重视对《庄子》文章结构的分析,进而达到解释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王媛认为,王先谦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庄子》的艺术和思想。

三、善于用本校法来前后互证

王先谦善于发现庄子文本的前后联系,并以前后相似之处互证,既能加强对前后文本的理解,又使注解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古今解庄者之中,这是比较有特色的[4]。王氏在注释《庄子》时着力使用这种方法,尤其是作《庄子》文本校勘,运用的校勘方法主要就是这种本校法。所谓本校法,是指以本书前后文互证以辨讹误。由于王氏对所注的《庄子》十分熟悉,因此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此法。例如:

(1)《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集解》:“《文子·道原篇》引《老子》曰:‘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徐无鬼篇》与此二句同,‘木’作‘骸’。《知北游篇》:‘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庚桑楚篇》亦有二句,‘槁骸’作‘槁木之枝’。《达生篇》亦云:‘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是此‘槁木’即槁木之枝。槁骸,亦槁枝也。”

(2)《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

《集解》:“‘鸡’疑是‘卵’字之误。时夜,即鸡也。既化为鸡,何又云因以求鸡?惟鸡出于卵,鸮出于弹,故因卵以求时夜,因弹以求鸮炙耳。《齐物论》云:‘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与此文大同,亦其明证矣。”

(3)《庄子·则阳》:“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

《集解》:“‘正’作‘匹’,说见《天运篇》注。”

类似以上例子在《集解》中非常常见,这种前后互相印证的方法,是王氏自家校勘采用的本校法。如例(2)王氏疑“鸡”是“卵”字之误,而引《齐物论》为证明。其说甚确。王叔岷《庄子校诠》云:“鸡当作卵,王说是。”又引《淮南子·说山篇》“见弹而求鸮炙,见卵而求晨夜”为佐证。例(3)“正”作“匹”即“正乃匹之误”,此说见《庄子·天运篇》“外无正而不行”。《集解》:“俞樾云:‘正’乃‘匹’之误。《礼·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郑注:‘正当为匹,字之误也。’是其例矣。此二句与宣三年《公羊传》‘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文义相似。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此言中无主而不止也。自内出者无匹不行,故此言外无匹而不行也。《则阳篇》‘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正亦当为匹,误与此同。”从中可以看出,王氏对《庄子》文本非常熟悉,运用本校法可谓是信手拈来。

四、引用经史子集书证释义

《集解》大量征引经史子集等古籍书目40余种,引书侧重子部,其中道家引书最多。就具体引书而言,《列子》及张湛的《列子注》是其引用次数最多的著作,为注释《庄子》补充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集解》引用书证的目的,主要是侧重于释义,很少作繁琐论证,也较少引用大量异文说法,往往只是寻求一种较为合适的解释,以方便读者理解《庄子》。今举《逍遥游》篇中的例子说明如下: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集解》:“《释鱼》:‘鲲,鱼子。’”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集解》:“《玉篇》:‘运,行也。’”后加案语:“行于海上,故曰:‘海运。”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集解》:“《汉书·扬雄传》注:‘息,出入气也。’”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集解》引《尔雅》、《玉篇》、《汉书》主要是用来解释词义,且注释简明扼要,一般不作繁琐论证。

总之,通观王先谦《庄子集解》全书,发现王氏注释《庄子》所取得的成就,与郭庆藩《庄子集释》相比,各有千秋,有些方面是《集释》不可取而代之的。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并不影响它在庄子学史上的学术价值。《集解》在清代庄子研究注本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但不局限于字词解释,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揭示庄子的思想内容,注释也简明扼要,虽缺少大量文献论证,但时有新解,要言不烦,颇方便读者。因此,该本自问世以来,刊印多次,成为近百年来较为通行的《庄子》注本之一。《庄子集解》的学术成就对后世《庄子》研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一些学者研究《庄子》多参照该注本进行注释校勘。

[1]方勇.庄子学史(全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费振刚,常森,安小兰.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孙玉敏.王先谦学术思想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陈湘君.晚清湖湘老庄学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责任编辑:高建立】

2014-11-15

张蔚虹(1976-),女,河南开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古典文献研究。

B223.5

A

1672-3600(2015)02-0026-03

猜你喜欢
王氏成就庄子
了不起的成就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失恋“成就”的CEO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