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高职应用英语课程开发例析

2015-04-11 06:10黄文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系统化英语课程

李 琏,黄文星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惠州 516057)

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高职应用英语课程开发例析

李 琏,黄文星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惠州 516057)

作为高职理工科课程改革主流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是否适用于外语类课程?在挖掘外语教学的根基,剖析社会对高职英语专业的需求以及深入思考应用英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文章阐明工作过程系统化应用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给出开发该课程体系的思路。

应用英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性思考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目前我国高职理工科课程的主流,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基础上,本土化的创新[1]。该体系的精髓是知识应用,关注做事,即工作的过程;旨在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内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2]。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高职文科专业也尝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然而文、理科差异及外语专业的特殊性使现有理工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无法照搬。广东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新增应用英语专业后,即想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但一接触实际,才发现认识模糊,心中无底,无从下手。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意识到该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的关键在于对“工作过程”的透彻理解及观念的改变,即:理解和认识决定行动成败。

那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应用英语课程体系该有怎样的理解呢?

1 外语教学的根基

首先,“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的发展受社会制约,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3]。语言的工具本质及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是拿来用的,受制于社会需求,不被使用,不被需求,注定消亡。可谓:语言发乎劳动实践,止乎社会无求。外语,脱离其本国的生存环境与土壤,更加依赖于别国的社会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是利益化和不固定的。外语教学要想长期存在并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别无他法。

Halliday提出学习一门外语是建构一个新的现实,或者说是再次社会化的过程。他指出:教师要想保证教学的效率,必须使教学任务有意义,即与学习者自身需求和现实生活中要实现的功能相关[4]。因此外语及外语教学只能在“有求必应”的社会夹缝中生存。在需要决定存在,存在决定意识的人类社会,社会需求就是外语教学生存的根基。

2 当前社会对高职外语专业的需求

首先,如束定芳(2013)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逐渐与世界经济融合,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高校外语专业“要在充分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调整外语教学结构,思考外语人才培养和使用如何有效地对接国家战略”[5]。高职外语专业具有高等教育属性,因此应按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敢于参与国际竞争的高职外语人才。

其次,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职成[2011]12号)[6]。国务院也要求高职教育:“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国发〔2014〕19号)[7]。有别于研究型本科外语专业,高职外语专业必须在教育大局定位下,为国内经济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的外语人才。姜大源(2010)指出:“强调职业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即:高职姓“职”[8]。因此,高职外语专业必须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特色,为企业一线职业岗位提供人力资源并着重培养相应岗位所需的外语应用技能。

3 高职应用英语课程体系思考

姜大源(2014)指出:“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远比专业重要,因为专业实际上是课程的组合。”[2]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新增应用英语专业时,正值高职课程改革掀起浪潮。是沿用以往课程体系,求稳省事,还是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加入改革?

3.1 理念之虞

一项应用英语课程设置研究(赵小云,2010)表明,高职学生顺利就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只有满足岗位群要求的课程设置才对学生未来岗位迁移产生正面影响。所附问卷调查指出:“企业普遍认为应届生缺少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相比工作表现和思想道德,“学生在社交能力、业务能力和业务知识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课程中“英语听说类课程偏少,缺少应用场景下的口语对话,同时在学校环境中使用口语较少,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偏弱,成为其岗位迁移的瓶颈。”此外,“人际交往,社交谈判与各国文化习俗和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很少”[9]。鉴于英语阅读课程课时多,对就业帮助较小,研究还建议减少阅读类课程,增加听说类课程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等。

广东惠州TCL通讯有限公司国际物流部的一份材料提到,面试中企业“看重单一技能:英语口语、社会实践活动、思维清晰度、态度、自我认识”等,“入职后,比较看重综合技能,雏鹰(阶段):快速学习业务的能力、基层锻炼、沟通能力、快速融入团队、发挥英语优势、自我学习能力和执行力;精鹰(阶段):复合型人才转型能力、IT/思维逻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专业解决方法能力、财务VS成本意识能力、英语作为无障碍工作语言能力、行业研究、流程能力及领导力、良好的行为习惯”。部门负责人还反映,入职青年基层锻炼意愿低、错误理解沟通能力和执行力、被动成长、主动学习其他技能的少、对非标准英语工作环境认识不足、听力较差等。

不难看出校企双方存在差异。校方要求学生知识全面、系统、科学和严谨,注重知识储存,而企业方则要求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要求能融会贯通,注重知识应用并看重人的发展潜力。孰是孰非?明确了学校教育为谁服务,答案就不言而喻。接下来,就是怎样使目标实现最大化。

3.2 逆向思维的启示

迷宫是希腊神话中一座用来囚禁国王米诺斯儿子的建筑物。其巧妙结构使设计者本人完工后也几乎无法从中逃脱。此后,繁衍出种种迷宫建筑或游戏。然而出逃路线却不一定只从入口向出口找,有时从出口向入口反而更容易:你会发现从入口进,碰到捉摸不定的岔路口,正确路线不明;而从出口向入口前进,反而一切明了,甚至可长驱直入。这便是逆向思维破解难题的例子。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设计思路,不亚于寻找迷宫出路。当我们明确了“为谁服务?”,确定了目标岗位,就堪比到达了迷宫出口。由此反向推进,从职业工作岗位到知识学习,就能摸索出一条从终极目标倒推,针对需求,删繁就简,直至知识学习入口的设计思路。而反观传统思路:从系统知识学习到局部职业技能掌握,遵循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线。

姜大源(2008)指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是工作岗位,而不是试图从静态知识出发去面对变化的职业未来[10]”。并强调:“要根据高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工作分析”(2010)[1]。这是与传统课程设计截然相反的路线,体现了逆向思维。它的开发路径是: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再由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为要目标实现最大化,高职应用英语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从职业工作岗位群筛选典型工作做起,经过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最后到学习情境设计。

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英语课程体系

4.1 “工作过程”的理据性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对于“工学结合”,可谓“一竿子插到底”,但道理何在?

首先,借鉴成功经验。哺育德国制造的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的二元制职业教育,其意在用工作过程这一动态结构把技能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我国高职教育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这种课程范式如姜大源(2010)所指出:关注过程性这种根本性知识,因为它促进学习者将形式上具体的工作过程转变为实质上人的思维工作过程,即:经验策略,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8]。

其次,增强技术教育。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工业化基础薄弱,虽引进外国生产线等,但无制造能力,是“外国核心技术加本国廉价劳动力的组合”;又因缺少高科技改造,成了外国名牌的天下。除政策因素外,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教育薄弱。姜大源(2008)指出:我国工业从劳动密集走向技术密集时需要大量经验层面的中职技能型人才,而从技术密集走向知识密集,实现第二次工业化即知识经济时,则需要策略层面的高职高技能型人才[10]。因此,要告别“贴牌生产模式”,就要增强技术教育,尤其是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培养策略型,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高职教育。

第三,遵照国家要求。国务院要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7](国发〔2014〕19号)。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范式通过工作过程把知识存储变为知识应用,把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联系起来,将今天的学习与未来就业联系起来,正好诠释了国务院要求的“五对接”。

4.2 对“工作过程”的理解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关注做事,及做事的两个过程,即:工作过程和思维过程;旨在通过工作过程帮助学习者掌握对知识和技能“迁移”和“内化”的思维过程。“所谓工作过程,泛指一切从事职业的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概念,适用于一切职业,不管是技能的、技术的、科研的,或是操作的、管理的、教学的,等等,莫不如此”[2]2014)。文科外语专业相应工作岗位群均有任务导向的工作过程或做事过程。通过做事,使知识和技能内化,上升到经验和策略层面,这与理工科专业工作过程的效应“异曲同工”。这就是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应用英语课程体系关键的认识基础。

4.3 “工作过程”为培养目标服务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涉外事务管理方向培养英语语言能力+涉外事务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技能型英语专门人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强调岗位工作职业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基于知识应用,关注做事即工作的能力,旨在通过动态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知,两者吻合一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用来为培养目标服务。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路径,第一步到企业调研和访谈,确定职业岗位群,做工作任务分析,即:筛选典型工作。一开始,我们的企业走访很盲目,心中无数。随后,我们意识到文、理科有区别,其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体现各自的特点,不能“一刀切”,就针对性专访和调研企业。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涉外事务在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设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常由其他岗位兼管。而且,为拓宽就业面,这个专业还普遍“偏商”,兼顾其他专业的部分岗位工作。即,不像理工科那样各专业有相应的工种群,各职业岗位分工明确,任务固定。应用英语涉外事务管理所涉职业岗位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这意味着关注点应从职业岗位转移到共有的典型工作任务,即突出共有的职业能力。例如常见核心岗位有涉外事务专员、陪同口译、外事译员、公关专员和国际商务助理等,主要典型工作任务有外事活动策划与组织、涉外电话接听、中英文现场口头交流、一般性中英文商务笔译、外贸函电写作、单证缮制及办公软件与设备使用等。经过行动领域归纳(整合典型工作)和学习领域转换(构建课程体系),我们把核心课程的内容指向工作过程,把名称改为动宾结构。

随着国务院国发〔2014〕19号文件的下发,我国举全国之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大潮已经到来。中国职业教育人适逢良机,沐浴春风,应抓住机遇,大有作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课题组将乘风顺势,在国家发展战略和职教使命的指引下,继续发扬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英语课程体系,并着手核心课程的学习情景设计(设计学习单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我们还未最终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接下来的学习单元设计还靠“教中学”,“学中教”继续摸索进行,但正如姜大源指出“职教人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2014)。我们将凭着职业教育要把“不成功者”变成成功者的坚定信念,在正确理论指引下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1] 姜大源.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新疆职业教学研究,2010(1):1-6.

[2]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11.

[3] 王振昆,谢文庆.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3.

[4] 周惠,刘永兵.意义·思维·学习——Halliday的语言发展理论[J].中国外语,2014(4):33-41.

[5] 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426-435.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8] 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6.

[9] 赵小云.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岗位迁移和课程设置的双向影响研究[J].考试周刊,2009(39):206-208.

[10] 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4-10.

Rational Reflection o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 Case Analysis of Applied Englis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LI Lian, HUANG Wenx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Guangdong 516057, China)

As the main stream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does the curriculum model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pply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a? On the basis of tracing the root ca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alyzing the social needs for the English majors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flecting on the Applied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ationality,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ed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gives arough plan for developing this curriculum system.

Applied English;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ational reflection

G710

A

1672-0318(2015)04-0076-04

10.13899/j.cnki.szptxb.2015.04.014

2015-02-27

*项目来源: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20120202090B)的成果,课题主持人:李琏

李 琏(1949-),女,安徽安庆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黄文星(1982-),女,广东河源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系统化英语课程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