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5 0例临床观察

2015-04-12 09:20夏清青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薤白肺病半夏

夏清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市中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本病由多种肺系疾病迁延所致,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亦可根据主诉偏重归于“咳嗽”、“哮”、“喘”[1],后期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而出现心悸、腹胀、下肢水肿、消瘦乏力等症状,往往存在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临床辨证复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COPD,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5例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6岁,平均年龄(64.1±13.8)岁;病程 3~31 年,平均病程(15.8±6.1)年。对照组 55例:男 27例,女 28例;年龄 50~89 岁,平均年龄(63.8±13.7)岁;病程 3~36年,平均病程(16.4±5.8)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已知病因的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症、原发于小气道的病变 (如囊性肺纤维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GOLD(慢阻肺全球倡议)2013年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策略》[2]。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内科学》[3]“肺胀”篇。中医辨证均属于痰瘀互结,可伴有肺肾气虚。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吐痰浊,唇甲紫绀,舌淡或黯紫、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数或细滑数。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低流量吸氧,卧床,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电解质、优质蛋白的软食。予抗感染药 (以抗革兰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为主如三代头孢、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辅以化痰药(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 13010203,60~1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并随症加减。基本方:瓜蒌15g,半夏12g,薤白、桃仁各10g,白酒适量。发热明显加金银花、连翘各15g;痰黄胶黏不易咯吐加玄明粉15g,海蛤粉、浙贝母各10g;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各10g。如同时使用抗感染药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则去白酒。每日1剂,水煎,每次150mL,分上下午温服。

2组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改善情况;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治愈:喘息及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好转:喘息及其他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2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及FEV1%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FEV1%组别 例数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55.92±11.86 73.46±11.42#* 56.82±10.7280.84±10.69##*对照组62.03±10.38#50 5554.86±11.74 60.58±12.41# 55.71±11.82

4 讨论

COPD的基本病机是肺脏反复受邪,气机阻闭,宣降失司,痰浊内蕴,久而不愈,伤损肺气,使其生理功能减退,日久累及脾肾,并产生病理性产物痰、瘀、水饮而发为本病,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丹溪心法·咳嗽》中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杨明高[5]认为慢阻肺加重期血瘀证的发生高达84.7%。“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由瓜蒌、薤白、半夏、白酒四味药组成,具有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转胸中大气的作用,原方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心肺同居胸中,此方经过加减用于治疗心、肺疾病疗效肯定。

本方中瓜蒌甘寒滑利,宽胸理气,化痰开结,复肺宣发肃降之生理,肺生宗气,主气而朝百脉,与胸中大气运转关系密切,故以此为君;臣以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导滞,苦泄痰浊,与瓜蒌寒温相配,辛开苦降,能使阴寒得散,痰浊得化。因心与肺同居胸中,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心主血,为君主,统摄诸脏血脉。心肺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畅通,无瘀阻痰生之弊,否则心气不足,行血无力则心脉瘀阻。肺之气阴亏虚则宣肃失司,痰浊内生,痰与瘀交结为患,故佐以半夏辛温化痰,下气降逆;桃仁行血散瘀。最后使以白酒温通经络脏腑,其气轻扬,载药上行直达病所,与前药相配一升一降,胸阳得以温通舒展,阴邪得以行散,心脉瘀阻得除,胸中大气恢复运转,诸症渐消。此正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意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病程绵长的慢阻肺终末期,出现痰瘀互结、虚实夹杂诸证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扩张支气管并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延缓慢性炎症导致的支气管小气道重塑,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1] 李志英,阮威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治疗进展.华夏医学,2008,21(5):1040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13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5] 杨明高.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辨治思路.四川中医,2014,32(3):7

猜你喜欢
薤白肺病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薤白 白薤露中肥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响应面法优化瓜蒌薤白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瓜蒌薤白半夏汤防治冠心病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