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散”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3 0例临床研究

2015-04-12 09:20江雯波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腺肌病经期血瘀

江雯波 朱 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为妇科的常见病。该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是因为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造成子宫内膜损伤,使正常部位的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并随激素的变化而生长成为包块或结节所致。临床以进行性加剧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等为主要表现。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笔者应用自拟中药五味散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以西药米非司酮作临床对照,结果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5.4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6年;轻度6例,中度20例,重度4例;其中6例有3次以上人流史,1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合并子宫肌瘤。对照组30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8.9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7年;轻度8例,中度17例,重度5例;患者均有生育史,4例有3次以上人流史,2例合并巧克力囊肿,3例合并子宫肌瘤。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B超诊断及妇科检查综合拟定。(1)临床表现:①痛经进行性加剧;②月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延长;③慢性盆腔痛,肛门坠胀痛或性交痛;④周期性直肠刺激征,进行性加剧。(2)妇科检查:①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或局部隆起结节;②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明显;③附件区可触及粘连包块。(3)B超诊断:①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非均匀性增大,一般似孕2月左右;②子宫内膜线前移,后壁增厚,子宫前壁与子宫后壁的比例约为1∶2~4;③子宫肌壁回声不均匀,表现为光点回声增粗,器件夹有小的低回声区,或除了光点回声不均匀外还出现小片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大小约为2cm左右,与周围边界不清;④CA125≥35U/mL。凡必具备临床表现中①②中之一,妇科检查中1项,辅助检查中1项即可做出临床诊断。中医血瘀型证候诊断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相关诊断标准制定。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自拟中药方五味散口服。药物组成:全蝎 0.5g,蜈蚣 0.5g,土鳖虫 1.0g,血竭 1.0g,水蛭0.5g。化裁法:气滞血瘀者,加三棱10g、莪术10g;寒凝血瘀者,加吴茱萸3g、小茴香6g。统一采用江阴天江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次温水冲服,经期停服。2.2 对照组 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mg,每日1次,经期停服。

2组均于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痛经程度改变:采用国际通用的慢性疼痛分级问卷法评定[3]。(2)月经情况:包括周期、经期、经量的改变(经量以同种卫生巾计算,请注明单位);(3)中医证候积分改变: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证候积分。(4)子宫大小改变:以超声测量子宫体积计算。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1]及文献[2]综合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子宫大小恢复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子宫缩小,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子宫略缩小或基本无变化,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子宫大小基本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附:积分减少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中,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4.2 2组痛经程度比较 见表1。

3.4.3 2组月经情况比较 见表2。

3.4.4 2组子宫大小比较 见表3。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由于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滞于冲任胞宫,结块于小腹,形成气滞癥瘕,或妇女产后、术后,耗气伤津亡血,血室正开,外邪乘虚客于胞中,瘀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再加上产后术后余血浊液,日久渐积成癥瘕,发为本病。“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本研究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方中水蛭味苦咸,专入血分,有“善破冲任之瘀”的功效,且具有“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的优势,祛瘀、软化、散结而不伤气。“服后腹不触痛,并不觉开破,而瘀默消于无形”,故对瘀血灶有较强的吸收功效,系活血化瘀的佳品。土鳖虫归肝经,活血逐瘀,消癥破坚,破而不峻,能行能和,其性善走窜,而通经络,引诸药直达病所。血竭归心、肝经,为“活血圣药”,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收敛的双重调节作用,使瘀血得除,新血得以归经,脉络通畅,从而达到祛瘀止血的目的。蜈蚣走窜之力最强,能内达脏腑,外达经络,有解郁开凝之功,凡一切无名肿毒及疮疡,肿瘤诸毒皆能消散。全蝎味辛,能行风药直达病所,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蜈蚣与全蝎配伍,相须为用,相得益彰,加强了活血通络的显著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具有抗炎镇痛、抗凝、抗血栓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全方有机配伍,共奏活血消癥、散结止痛之功。综上所述,五味散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是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优势之一。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 时间 疼痛程度(分)30 治疗前 74.4±11.7治疗后 22.5±10.6*▲30 治疗前 76.6±9.8治疗后 34.2±14.5*影响活动程度(分)活动能力丧失(点)痛经分级(级)54.8±12.8 3.2±1.2 2.3±0.6 21.3±10.5*▲ 1.5±1.3*▲ 0.6±1.2*▲55.7±9.4 3.3±0.9 2.4±0.5 33.3±14.5* 2.4±1.4* 1.2±1.0*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例数 月经周期(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经期(d)治疗后治疗组 3030.8±2.4 30.4±1.4 9.1±1.74.6±2.0*▲对照组 3030.9±2.3 30.6 ±1.2 9.5±2.07.2±2.5*月经量(mL)治疗前 治疗后155.0±27.7 104.3±20.1*▲154.6±27.8 124.0±18.8*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s) cm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s) cm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平均缩小率治疗组对照组30 30 133.1±14.4 136.6±14.2 104.3±13.7*▲ 21.6%116.9±10.1* 14.4%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6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3] Lindheim SR.Ch ronic pelvic pain:presumptive diagnosis and therapy using GnRH agonists.Int J Fertil Womens Med,1999,44(3):131

猜你喜欢
腺肌病经期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血瘀体质知多少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