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04-14 05:54刘芬芳
海南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开腹

刘芬芳,彭 秀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518108)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芬芳,彭 秀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518108)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43)与开腹组(n=43),分别给予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以及CD3+、CD4+等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开腹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血清CD3+、CD4+以及CD3+/CD4+比值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肿瘤能够减少手术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腹腔镜;开腹手术;卵巢;良性肿瘤;免疫功能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好发器官,而卵巢良性肿瘤在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中占1/4~1/3,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育龄妇女较为多见[1]。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学分型较为复杂,且其中少数可恶变为卵巢癌或其他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为疾病的根治带来较大困难。卵巢良性肿瘤可因蒂扭转引起突发下腹剧痛,且多需紧急手术治疗,否则将有可能造成肿瘤坏死、感染或肿瘤破裂等严重后果。关于该病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无疑是较为彻底的方法,但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在卵巢肿瘤切除术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2-3]。为了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了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于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6例,年龄26~51岁,平均(37.7±12.4)岁。其中卵巢囊肿66例,卵巢黏液腺瘤14例,畸胎瘤6例。所有患者的卵巢良性肿瘤诊断均于术后病理证实。入组标准: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近3个月内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凝血功能正常,近期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史;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6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大小、病程、月经婚育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 本组患者均于气管插管静息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患者取头低臀高位,采用标准四孔法操作,采用CO2维持气腹压力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腹腔镜常规探查盆腔,并于卵巢肿瘤囊壁皮质剪开,深达肿瘤囊壁,并使用分离前、电凝钩等器械钝性分离肿瘤及囊壁,之后采用血管钛夹夹闭离断肿瘤根部,电凝止血,肿瘤体积较大者,可置入塑料袋剪碎之后再用腹腔镜取出。术后置盆腔引流管引流,并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

1.2.2 开腹组 本组患者麻醉方式与腹腔镜组相同,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下腹正中切口,首先对下腹部及盆腔进行探查,之后使用纱布垫对手术区进行保护,并使用电刀沿肿瘤瘤体边缘将其皮质切开,将肿瘤游离出来,电凝止血或钳夹止血之后,置盆腔引流管引流,术后同样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

1.3观察指标

1.3.1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采用细菌吞噬法测定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2598菌株)接种灭活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将其配制成为含有菌株6×108的菌液1ml,之后将20µl加入到已加入肝素20µl、静脉血20µl的洁净玻璃片凹孔,充分混匀,并于经37℃预热、铺有湿纱布的有盖容器内,37℃加热30min,期间每隔10min进行一次搅匀。之后涂片、甲醇固定,美蓝染色之后油镜观察,计算吞噬细胞百分数(100个中性粒细胞中所含吞噬有细菌的细胞数,即吞噬率)以及吞噬指数(1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平均数)。

1.3.2 CD3+、CD4+等T细胞亚群检测 采用Coulter Epics-XL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CD3+、CD4+单克隆抗体均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开腹组患者术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显著低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吞噬率(%)吞噬指数开腹组腹腔镜组t值P值434372.2±6.176.8±5.93.55440.00064.5±1.77.6±1.68.70760.0000

2.2 两组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CD3+、CD4+等T细胞亚群以及CD3+/CD4+比值均显著低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CD3+(%)CD4+(%)CD3+/CD4+开腹组腹腔镜组t值P值434346.6±7.756.3±8.05.72850.000034.3±5.038.2±4.93.65310.00041.61±0.091.93±0.1015.59710.0000

3 讨 论

人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在抗感染、术后恢复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腹腔镜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多种腹部、妇科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腹腔镜以较小的创伤、较快的术后恢复以及相对较为简便的操作获得了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好评。但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应用面的不断扩大,对机体造成的各种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相关专家学者对该技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尤其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5-6]。开腹手术由于创伤较大,对于机体来说是一种应激反应,将对免疫功能将造成较大影响,若过度损伤免疫功能,则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进而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

以往的研究曾经认为,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使用CO2气体制造人工气腹方可通过腹腔镜实施各种手术,而CO2气体则较易被血液吸收,造成暂时性高碳酸血症,可能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如红细胞或粒细胞免疫功能的减低等[8-9]。为了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了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切除肿瘤,并对比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开腹手术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限制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CD3+、CD4+等T细胞亚群以及CD3+/CD4+比值均显著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系统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内含丰富的溶酶菌、溶酶体以及过氧化物等,均可对外来入侵的病原体起到一定杀伤作用,此外中性粒细胞还具有吞噬功能,将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吞噬,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能够直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10]。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将明显降低,导致机体感染发生率增高。本研究中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T细胞是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部分,其中CD3+是所有淋巴细胞共有的亚群,而CD4+则是辅助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主要参与MHCⅡ抗原识别提呈过程,并且也是免疫记忆产生的重要的识别免疫细胞之一。因此,CD3+、CD4+等指标的表达程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状态[11-12]。笔者的研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CD3+、CD4+以及CD3+/CD4+比值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说明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相对较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操作时间较短,对机体刺激时间缩短,从而对免疫功能的损伤也较小,不仅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对于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1]杨 丽,韩 萍.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89-292.

[2]廖镜芳,周冬梅,钟东彩.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微创手术84例临床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2):168-169.

[3]孙录仙.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14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52-453.

[4]刘凌云,孟 洁,何 沙,等.胸腺肽α1联合康艾注射液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4):3605-3607.

[5]邵稳喜,赵长勇,章佳新,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492-496.

[6]牟 莉,钱 荣.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4-66,69.

[7]任鹏涛,张 苑,闫庆辉,等.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与免疫功能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65-967.

[8]吕桂军,杨小峰,吕 慧.全身麻醉联合与不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及免疫功能影响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345-347.

[9]王隽婕,韩承新,郑 皓,等.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2):217-226.

[10]刘义庆,卢冰如,张炳昌,等.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性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5):712-716.

[11]Torres K1,Torres A,Chrościcki A,et al.Evaluation of lymphocytes CD4+and CD8+and expression of ZAP-70 kinase on CD3+and CD19+lymphocytes in obese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Surg Endosc,2013,27(3):872-879.

[12]Grzanka AA,Placek W,Grzanka A,et al.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in mycosis fungoides and benign dermatoses.Expression of CD3,CD4and CD7receptors[J].Neoplasma,2010,57(1):41-46.

Influen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laparotomy on the immune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benign tumor.

LIU Fen-fang,PENG Xiu.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Shiyan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Shenzhen518108,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influen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laparotomy on immune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benign tumor.MethodsEighty-six patients with ovarian benign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laparoscopic group(n=43)and the laparotomy group(n=43),which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laparotomy,respectively.Then the devouring rate and devouring index of neutrophils,and levels of CD3+,CD4+T cel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devouring rate and devouring index of neutrophils,CD3+,CD4+,and CD3+/CD4+in the laparotom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P<0.01).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reduce the damage on the immune function,with great significance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aparoscopic;Laparotomy;Ovarian;Benign tumor;Immune function

R737.31

A

1003—6350(2015)20—3079—03

2014-09-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0.1120

刘芬芳。E-mail:fang178505949@qq.com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开腹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英文的中性TA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