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5-04-14 17:55李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防线校园思想

李涛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李涛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防渗反渗工作,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建立组织防线、管理防线、思想防线、监督防线和制度防线,从根本上抵御宗教向高校的渗透。

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对策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境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大学生和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阵地。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思想不稳定,心理不成熟,对新事物好奇,信教比例虽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宗教暧昧现象。境外敌对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向学生灌输“西化”思想,淡化理想信念,最终达到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因此,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宗教渗透”的内涵

宗教渗透是指以“颠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环祖国统一、控制团体和宗教事务以及在我国境内非法建立和发展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为其目的进行的各种宗教活动”,具有政治恶毒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等特点。宗教渗透的实质是要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隐藏在宗教外衣下的政治破坏活动,会给我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二、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较松散,防渗工作体制不健全

按照一般规定,宗教事务由统战部门进行管理,加上宗教的敏感性,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单独成立任何学校层面、学院层面的管理机构,没有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与宗教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隐患。

(二)高校教育回避宗教问题,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三)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广泛存在,防御意识淡薄

宗教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其产生好奇,使得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宗教暧昧。

三、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对策

(一)完善反渗透工作机制,铸造防渗反渗联动网络,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组织防线

1、高校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目标一致,党政齐抓共管,统战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加强情况沟通和协作配合,形成“防渗抵渗”的联动网络,形成“上”有“决策层”,“中”有“协调层和监控层”,“下”有“责任层和落实层”的组织结构。理顺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努力探索建立“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长效机制,筑牢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组织防线。

2、发挥基层院系的巨大作用,成立防范抵御高校宗教渗透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院、班三级工作网络,并构建以学生信息员—辅导员(班主任)—学院—学校具体部门为一体的情况排查和信息报送制度,制定防范宗教渗透的预警方案,完善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给境内外利用宗教向高校渗透提供可乘之机。

3、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管理,坚定政治信仰,确保党员、团员不信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并在抵御高校宗教渗透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防范校园传教意识,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管理防线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直接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提高这支队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首要位置。要抓好培训,提高其对宗教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

2、加强专任教师队伍管理

高校教师在成长背景、学历层次、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都会对学生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坚决杜绝任何教师利用课堂讲台传播宗教。

3、加强外教、留学生的管理

高校外事部门、有外教、留学生的院系,要加强对外籍师生的管理,了解其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对其加强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教育,使其规范言行,严明纪律,规范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辅导活动,一旦发现其有违规行为要及时劝阻,顽固坚持的要予以解聘、退学。

4、加强学生管理

坚持尊重理解和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了解学生宗教信仰状况,通过班级同学、人人网、QQ、微信等网络媒介对信仰宗教学生要特别关注,对少数民族同学给予关爱,尊重其民族习俗和宗教感情;加强党员、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能信教,更不能校园传教;严格学生社团活动审批程序,对集体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严禁在学校建立宗教团体组织,坚决杜绝在校园进行任何宗教活动。

5、加强外来人员管理

学校安保部门要提高安全意识,坚决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审查制度,严把入口,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拒之门外,切实阻断外来人员入校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渗透的通道。

(三)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培养师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思想防线

1、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渗透

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使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正本清源,明辨是非。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

筑牢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思想防线。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提高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

3、以和谐校园建设为依托,构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通过文化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通过人文关怀,建立平等、尊重的人际关系;通过心灵沟通,舒缓师生的精神压力。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坚持以科学文化为引领,普及创新教育,通过加强高校社团建设、文化活动、讲座等形式来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之中,用科学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扩大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阵地。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彰显人文关怀的无限魅力。

现阶段,大学生们承受着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导致其会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如果学校、家庭不能对其提供帮助,那么势必会将他们推向对立面。因此,学生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入课堂和宿舍,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疏导情绪,解疑释惑,为学生提供排解压力的有效渠道;

(四)占领网络教育基地,抵制不良思想传入,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监督防线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深影响了当代宗教的传播方式,为其提供了新的载体。据《宗教与世界》刊载,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约有1040个,天主教160个,基督教380个,70%设在我国的港台地区。[3]宗教组织利用互联网、电台进行宣传,使得宗教的传播更便捷,受众更广泛,可谓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在客观上为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高校必须加大校园网络监控力度,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过滤不良信息,加强对涉外宗教因素问题的正面引导,主动占领新媒体领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进行正面引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党的宗教政策,防止恶意炒作及渲染,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引导的合力,实现高校网络安全综合管理。

(五)完善宗教法制法规建设,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制度防线

我国现有的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等.因此,除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宗教法》外,高校在开展抵御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工作时,一方面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另一方面还要结合高校实际抓紧出台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宗教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抵御渗透,有法可依。

[1]汪双喜.高校宗教渗透问题研究综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2]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 //cpc.people.com.cn/n/2013/0528/c164113-21645326.html

[3]覃辉银.新时期境外宗教渗透及其对策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G641

B

1008-7508(2015)03-0011-02

沈阳市2014年统战理论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宗教暧昧及政治信仰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2014-08-07

李涛(1979~),女,辽宁盘锦,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防线校园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防线上有多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