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4 14:41孙阳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

孙阳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2014年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呈现出一些问题,如内控意识薄弱,会计基础不规范,财务控制不建全,内控体系不完善等等。因此,为了解决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强化内部控制,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对本单位的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建立建全会计制度,日常会计核算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执行;强化预算管理,形成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依靠内部审计,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以检验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会计核算;预算管理

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内控意识薄弱

有的单位对内控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资金来源稳定,没有资金风险,因此也就没有内控问题。而单位有的单位则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预算制,只要按预算控制实施,就能有效的控制风险。

2. 会计基础不规范,财务控制不建全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但原始凭证往往缺少相应的依据,如办公用品的明细清单,快递单回执,发票验真单,机票验真单,出入库单,签报,会议通知,会议预算、决算,专家签到表等等,从而限制了对经济业务的有效监督,不能有效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准确,合理,有的单位甚至有用假发票报销的情况,发票验真的金额与票面金额不符,或发票验真不通过,而有的机票验真单的金额 ,与员工报销金额不符,等等。

由于编制预算的时间紧张,因而预算编制粗糙,从而导致预算上报数据不严谨;预算执行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批复执行预算,同一项目内部随意调整预算。预算的调整较随意,或者外部发生重大变化后,不能即时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预算执行偏差较大;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3.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风险。在资产购置时,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政府采购,或未按预算采购,未及时进行会记核算,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账;未指定专人管理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账实不符,国有资产安全没有保障;资产处置时,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未能按规定进行资产盘点和清查,或及时报废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4. 内控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2014年实施。在此这之前,有的单位对于专项经费的管理,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支出随意较大,资金安全不能保证。有的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没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一般延用以前的管理经验,内控执行比较随意,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的单位虽然 也有内控制度,但是执行不力,未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制度的执行缺乏控制,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三、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和建议

1. 强化内控意识

单位负责人要正确认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单位负责人作为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应首先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工作的牵头部门。牵头部门一般应由财务部门担当, 具体负责协调财务、审计、纪检监察、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同时根据本单位具体业务情况,有重点、分步骤实施,确保内控规范施行取得实效。

健立健全单位内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可建立适合自身的内控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改进,防范风险。

2. 规范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系统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费用支出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界定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支出标准,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报财务报表,并且设置科学系统的会计处理程序,按照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一定要从严把关,金额较大发票要同时打印税务局网站的发票信息查询,将假发票拒之门外。机票验真单也必须打印。原始凭证一定要以真实存在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同时明确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会计人员不仅每年要坚持继教育培训,也要积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单位应加强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将会计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岗位和人员,每个岗位都应当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责任到人。以确保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资料和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可靠。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大力推广使用公务卡,以规范日常公务费用支出和财务报销的现金支出,增強日常开支的透明度,规范日常财务活动,防范风险。

3.强化预算管理

科学准确地编制预算,很好地执行预算,还取决于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准确,及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要与相关的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充分有效沟通,按照预算的批复内容,参照上年预算批复后的数据,尽量细化预算的具体编制,合理进行预算的指标分解,汇总编制预算草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达到即符合项目的需要,也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

及时发现并解决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每月末根据预算执行进度,统计出预算执行率,及时通知具体预算执行部门,以使各部门能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进度,财务部门也及时了解项目的执行进度,帮助业务部门分析预算执行缓慢的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序时完成预算,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同时进行事中的监控,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等年底时再监督,就容易形成预算的执行不到位;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追加调整预算,不得随意调整,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

决算编制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决算结果的分析,将决算的分析结果应用到工作中;并且完善评价机制,监督决算是否按照预算的项目分解目标完成,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以此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最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固定资产的购买,保管,使用和处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按照政府采购的程序,按预算采购所需固定资产;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和保管责任人,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和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的领用填写出入库单,按规定程序报批领用,使用人按规定保管自行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处置时,由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按程序报批处置;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发现问题及时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处理,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5. 借助外部审计

财政和审计部门也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风险防范情况进监督检查,对于检查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相关单位将未按内控规定执行的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并将其结果上报。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只依靠内部审计常常由于人员不足,审查的内容、范围有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行政事业单位也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样也可监督和检验内部审计的不足,提高审计的效率和结果,完善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王海红.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4(6):24-26.

[2]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课题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基于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卷调查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4(6):12-14.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