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

2015-04-14 14:41王建辉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建议事业单位

王建辉

【摘 要】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服务型组织,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承担的社会职能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对单位预算年度各项收入、支出在资金计划上的全面的综合体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将有效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的重要保障,其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建议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工作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监督,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务预算方面的改革也正在实施中,预算管理日益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模式

狭义的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主要采用的两大预算管理模式。极视智库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指出,“我国事业单位中九成以上实行进行财务预算。”顾名思义,财务预算即是与钱挂钩的预算。它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财务预算,运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收支是我们主要考虑的三大要点。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设计,首先得基于该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其次要建基于财务预算基期该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金收支状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案,以指导单位下一财年各项活动情况。一定程度上,财务预算有助于使事业单位决策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以建立起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是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核心。全面预算管理是广义的预算模式,它不仅包括财务预算,同时还包括以财务预算为准绳的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和非财务活动进行资源分配、考核、控制,以实现事业单位运营目标等内容。就是说,财务预算仅仅只是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而全面预算则是包括了对事业单位财务、实物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它是由事业单位高层组织领导的,针对其单位所有运营活动的预算管理和管理方案设计的总和。全面预算是单位奋斗目标的具体化和协调部门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乃至控制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具体走向的工具,它还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主要标签。

二、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基础不科学,编制方法模式化

预算编制是单位实行预算管理的开始,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预算编制中我们常常在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的目标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起着关键影响力,同时对于预算管理的最终成效也是影响重大的。企业在实行预算编辑时采取的方法有很多,列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以及概率预算等,企业在实行不同项目时自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而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仍采用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最简单,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通常受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往往使得项目实际支出远超预算支出,出现不得不调整预算的现象。

2.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

在实施预算执行控制的过程中,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没能进行具体的跟踪、分析,没能建立一整套严密而又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监督机制,没能因地制宜地合理采用适当预算控制方法。有的项目在实际费用支出时,没有与下达的预算相联系,致使有些费用的发生没能达到真正的事前控制的效果,失去预算的可控性。同时,也有的单位内部部门往往根据部门的收支情况随意更改已下达的预算标准,对预算调整的审批权限分配不明确,常常在预算超支时申请调整或在整个预算中进行调剂,使预算管理责任难以明确。实际工作中,单位各部门没能进行有效的预算分析工作,往往只是简单的将执行结果与下达预算进行比较,算一下执行率等,并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严重脱节。

3.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措施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对预算实行考核时并没有表现出重视态度,他们在实行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重视对预算进行编辑,而忽视预算考核的情况常常出现。预算在考核的指标表现的十分不科学,企业只把财务部门的业绩作为考核的核心,往往轻视了其他部门的考核情况;与此同时,企业只是关注针对预算实行状况中的考核,却漠视了对于预算编制最为关键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考核。奖惩制度不完善,预算考核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一是奖惩制度过于宽泛,不利于实际操作,难于起到激励作用;二是由于在考评中领导是最终的考评者,他们对于预算考核往往没有准确的标准,就会出现奖励的情况很多,然而处罚的情况很少出现。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1.合理选择和运用预算编制方法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增量预算以及弹性预算等,但是美中预算编制方法所正对事业单位实行的任务时也不同,事业单位要根据预算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他们首先要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预算出需要的费用,如果在实行工作中是由于自己的责任而造成费用增多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预算出合理的费用。经过稳定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依据当前政策的改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最后事业单位可以利用零基预算方法确定最终所使用的最为合理的预算费用。只有这样,避免了年年都是用零基预算实行预测,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

2.严格按照批复预算执行,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随着国家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单位各项收支都要纳入部门预算,对资金收支管理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如中央、地方财政零余额帐户管理。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新的预算法对违法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要加快预算执行,项目部门应该早作准备,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始前,审批项目,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项目资金支出细化,对一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安排详细的执行时间表,保证资金批复后,项目能立即执行。部份项目的执行周期长,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部份项目包含招标等程序,如果出现废标,重新招标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各单位应在预算批复后尽早开始安排工作,避免在年底集中支付大量财政资金,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现象,造成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之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促进预算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用好财政资金,时间上才能保证预算执行进度。

3.加强预算管理评价与考核

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对预算执行的重视和过程中的沟通协作,建立相关责任制和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各责任中心要对考核结果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对预算指标的绩效考核,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而言之,在预算后期,必须对预算实行状况实行考核,深入分析产生误差的因素,各部门还要必须考核得出的结果负责,并且要接受相应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使各部门及责任人责权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互配合,更加积极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从而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四、结语

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推行预算编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认识到预算法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正确理解预算管理制度新变化、新要求,全面把握精神实质,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改革顺利实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邢渊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

[2]赵玥.浅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1).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建议事业单位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