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2015-04-14 07:18杜盈哲
中国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贷管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

杜盈哲

【摘 要】本文从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信用社普遍存在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流程有存在漏洞这三个问题的成因,最后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信贷管理

一、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信贷资产质量不高

信贷资产是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资产,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用社的经营安全和经济效益。信贷资产的质量是指信用单位手中信贷资产的回收可能性、信贷资产盈利率、信贷资产的合法性这三种数据的综合判断。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都存在这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问题,很多信贷资产回收可能性较低,信贷盈利率很低,且信贷资产存在灰色区域,一些资产的合法性过低。这些问题对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问题追其根源是由于农村信用单位经营不善、管理松散。很多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员为了争取业绩,对信贷资产的审批不严格,放贷数额不科学,致使很多信贷资产都存在问题,影响了信用社的长期发展。

2.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信贷审批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一项信贷业务通常由4-5个部门协同。然而实际上,各个部门的工作理念有偏差、工作方式有差异,业务在各个部门之间交接时,很容易出现漏洞,而这些漏洞有可能不良资产。而当信用社的高层发现不良资产后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时,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这又影响了业务责任的追究,进而影响信用社的长期发展。另外,由于信贷业务较为复杂,有时一些业务需要几个职能部门协同完成,如果职能部门独立化的成分过高、联系性不强,就可能出现合作上的问题,一些部门职责上有冲突,从而导致了分工不清晰,多头管理的问题,使信贷业务的办理变得十分混乱。

3.信贷风险管理流程有问题

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制定应该是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视角来进行设计的,也就是要体现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监督和处置等内容环节。信用社在进行信贷业务时,需要根据上述的信贷管理流程逐步展开信贷业务。然而,很多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的问题,没有严格的按照以上的步骤执行业务,而是按照贷款的具体流程来进行业务办理的,也就是从贷前调查到贷中审批,再到贷款发放,最后到贷后检查等流程来展开的。这种信贷流程重视虽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信贷业务办理的效率,但是由于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环节丢弃,可能导致贷款的质量不高。管理部门对信贷业务的掌握力度不够,再加之业务员对信贷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很多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都存在问题。

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分析

1.加强对信用社信贷的审批管理

为了避免信贷质量过低,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信用贷款的审批工作,要视情况加强对信贷的审批力度。在贷款前,业务负责人一定要对贷款人(单位)的经营情况和抵押情况、信用情况等数据进行详细的调查。另外,信用社的财务部门要经常性的对现有信贷资产进行清算,分析不良信贷资产占本社总信贷资产的比例,若信贷不良率高于10%,则要考虑紧缩贷款,适时追贷,避免不良信贷率过高,影响信用社的长期发展。

2.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

信贷业务组织结构的优化对于信用单位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上文所述,若将信贷业务机构分割为数个独立的部门,则各个部门间工作的衔接可能出现问题,影响业务办理的效率,也影响相关责任的追究。为此,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可考虑可改组各个部门,组织成立独立的信贷业务小组,每个业务小组都是对每个贷款业务设立单独的业务组织,由各个部门发派人员进行负责,信贷小组的责任可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可提高小组的业务办理效率,避免业务混乱的情况。而一旦出现责任问题,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可直接根据小组的责任分配情况追查到具体的责任人,有效避免了负责人之间互相推诿的问题。这种信贷管理组织具有责任集中、垂直管理的特点,其业务办理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各部门协作的工作方式,而且风险性较低,也避免了灰色交易。

3.建立高效、低风险的信贷管理流程

高效、低风险的信贷管理流程应严格按照信用评级、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监督和处置的步骤进行。业务人员在接触一个新的客户时,要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资产情况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再根据客户的预期贷款金额与客户的现有资产情况对本次信贷业务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避免出现风险评估漏洞。在客户通过以上审批流程,得到贷款之后还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对客户进行后期的风险进度和处置。完整的信贷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实践证明,完整的信贷流程可将信贷业务的风险性降到最低,为此,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信贷流程来执行业务办理工作,决不可为提高贷款效率而给客户“走后门”,为信用社的长期发展带来威胁。

三、结语

按照以往的经验,信用单位的不良贷款率应低于8%,欠发达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应低于10%。然而很多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在20-30%之间,个别单位甚至达到45%以上,可见其信贷资产的质量实在过低,这会对县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力提升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为此,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本社业务工作的改革,改变以往松散的管理模式,要定期对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评估,避免信贷不良率过高,影响信用社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现龙.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17)

[2]段合会.试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8).

[3] 赵延仓.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12(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贷管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
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