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政治视阈中政党品格的若干思考

2015-04-15 18:06邓小伟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关键词:先进性阶级品格

邓小伟(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政党政治视阈中政党品格的若干思考

邓小伟
(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政党品格是政党组织所具有的内在且较为稳定的特质,它处于执政理念与执政品格的中间层次。政党品格有基本品格和非基本品格之分。基本品格是政治品格与理论品格的统一,非基本品格由基本品格派生并体现基本品格。政党的先进性是对政党品格的评判而非品格自身。

政党品格;执政理念;党的先进性

理清了政党品格的两个特性,“政党品格”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也就呼之欲出了。简单地说,政党品格就是政党政治组织为实现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并通过其制定的纲领及其形成的组织原则等所映现出的内在且较为稳定的特质。政党的内在组织结构和制度纲领是一个政党其品格生成的根本依据;政党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是政党品格的本质所在;政党的现实活动方式和纪律作风等是政党品格的外在表现;政党的形象是社会以政党品格为衡量标准而作的评价和反馈。

政党品格的两个特性表明:第一,任何一个政党的品格与利益、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品格不能游离于利益之外。而问题在于利益的性质和谋取方式的不同,可以说,品格的形成具有利益机制,品格就是一种对待利益的态度及其采取何种方式谋取利益;因而,对政党品格的分析离不开利益分析法。列宁曾经针对离开利益来谈政党的性质时指出:“如果你们没有指出哪些阶级的利益,哪些当前的主要利益决定着各政党的本质和它们的政策的本质,那么,事实上你们就是没有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你们就是抛弃了阶级斗争理论”。[1](P485)第二,由于品格具有显性和隐性的交融性,使得政党品格可以折射执政理念和固化执政品格,不过这样也有可能使得政党品格不是从正面而是从反面折射执政理念、从而使得政党品格与执政理念、执政品格的背离而不一致,导致政党品格与执政理念、执政品格都发生扭曲,也就是说,处于中间层次的政党品格可能掩盖其真实的执政理念。因而,对政党品格的认识还必须透过现象抓本质,才能真正对政党品格做出科学的定位。

二、政党的基本品格:政治品格和理论品格

一分为二地来看,可以把政党品格划分为基本品格和非基本品格。政党品格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最能表明一个政党根本性质的品格是政治品格和理论品格,政治立场和理论素养最能标识一个政党的品格。无论哪个政党都是以政治品格和理论品格为主轴表征该党的特质,因而,政党的基本品格就是政治品格和理论品格的统一。

政党的政治品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立场。政党是一定阶级的代表,阶级性是基于一定阶级立场所确定的利益目标及其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任何政党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阶级,不具备阶级基础的政党是不存在的。政党品格的阶级倾向性是一个最能表明政党品格的本质内容。阶级倾向性表现为谋取或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政党就是为实现或代表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自从政党产生之日起就是同一定的阶级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哪个政党游离于阶级之外而存在。我们知道,政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出现的,自从政党产生之后到今天,世界上党派林立,名称各异,但有一点即依附于一定阶级并谋取或代表一定的阶级的利益,是任何党派都相同的。基于此,阶级利益、阶级立场是政党品格的代名词,政治品格就是把政党摆到一定的阶级中来说的,政党品格具有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品格,是这一阶级品格最集中的反映和体现。阶级性制约政党的品格,政党的阶级属性是以其所代表的利益来区分的,作为一定阶级利益代表的政党,其利益归属和价值取向无不与整个阶级联系在一起。政党品格的阶级属性,从政治立场来说就是谋取阶级利益的阶级立场;从价值取向来说就是为谁谋取阶级利益的价值立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以政党的阶级归属把政党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两种类型。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其阶级归属是工人阶级,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政党;而资产阶级政党是少数剥削阶级的政党,其阶级归属为资产阶级,是代表少数剥削阶级利益并为剥削阶级的政党。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262)江泽民同志也曾经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3](P505)由于政治品格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所以,政治品格往往也称作阶级品格。

政党的理论品格,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品格,它表现为一个政党以何种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以及这种理论在实践中的调适度和张力,它以共同理想的形式内化为组织成员的精神面貌从而凝练成政党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其立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成为制约政党品格的则是以何种理论作为政党的指导思想 (即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是否科学)。因而理论的特质则是理论品格的内在因素,一个政党选择何种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取决于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一是取决于一个政党对理论的把握和领悟程度。一个政党为何以这种理论而不是其他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是与该政党对这种理论的把握和整体上对该理论的认同度相关的。二是取决于理论本身的阶级倾向性。在有阶级和政党存在的社会里,作为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同样具有阶级性,而政党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是站在其所属的阶级立场上,选择最能体现本阶级利益并为其服务的理论作为政党组织的共同思想基础。一种理论一旦成为一个政党的思想基础,就会对该政党组织的纲领、宗旨及其行为起引导和制约作用,通常政党会把以何种理论作指导思想写进其党纲和章程中并使其成为组织成员的精神力量和动力。理论本身是否科学以及对待理论的态度成为制约理论品格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从理论本身是否科学来看,一个政党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还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是与该政党所选择的理论密切相关的,而且,从品格的视角来看,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理论能否为组织成员确立坚定的信仰和树立崇高的理想。这两个方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风貌,它是政党品格的魅力。从对待理论的态度上来看,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调适度及其张力。对待理论的态度决定了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其品格并使其品格获得时代的内涵。一个政党是无视实践的发展固守既有的理论,还是适应实践的变化发展不断地对理论进行创新,这就是政党对待理论的态度。固守既有的理论从而使理论僵化是保守的理论品格,是教条主义;适应变化了的实践并创新发展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品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理论品格。

政党的政治品格和理论品格统一表征着一个政党的基本品格。其中,政治品格表明政党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为哪个阶级服务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制约一个政党的政治品格的是实现哪个阶级的利益及其对待利益的态度。理论品格表明政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水平、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及其如何更好地为本阶级服务的能力。制约一个政党的理论其品格的是理论的特质、共同理想的引导性及其对待理论的态度。

三、政党品格研究中几个需厘清的问题

政党品格是以政党组织为载体,以实现利益为目的,以共同理想为引导所形成的政党组织的内在特质。为了更深刻地把握政党品格的性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需厘清。

第一,政党的基本品格和非基本品格的关系。政党品格是多方面的,除上述政治品格和理论品格的基本品格外,还有非基本品格方面。非基本品格是指政党组织围绕建党在组织原则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程式化特质。任何一个政党在其制度建设、组织原则等层面都有与其基本品格相适应的非基本品格。相对于基本品格而言,非基本品格具有从属的意义,它受基本品格的决定,非基本品格映现基本品格,为基本品格的形成、保持和发展服务。例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提出的党建方面的重大举措,通过抓学习促进党的建设,使学习成为党的一种经常的、自觉的活动并成为党内的一种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形成乃是政党非基本品格的一个方面。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更好地为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把党建设好的必然要求。因此,学习的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非基本品格的一个方面。

政党的基本品格和非基本品格的区分表明,我们把握一个政党的品格,既要着重抓住该党的基本品格,同时也不要忽视了非基本品格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了一个政党的品格。如果抛开一个政党品格的基本方面而仅看到政党的某些非基本品格,那就会本末倒置。例如,西方的一些学者所谓的政党的“民主”品格就是这样,这是一种就现象避本质的形而上学方法。如果一个政党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会有真正的民主吗?民主离开了政党的阶级属性能在社会上行得通吗?

第二,政党品格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关系。同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一样,政党品格也是一个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政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政党品格的变化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形:一是获得新品格。这种情形表现为基本品格不变,非基本品格有了新的发展。如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品格就是一种获得性品格。尽管学习在中国共产党还是革命党的时期就提出,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只是限于党的领导层次,还没有形成全党的经常性的风气。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对执政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就不仅限于领导层次,而且要求广大党员也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地加强学习,使学习成为党内的一种风气。二是丧失原品格。这种情形主要表现为基本品格发生变化,从而丧失了一个政党的原有品格。任何一个政党的品格形成之后,其内涵会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充实。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一个政党不加强自身的建设,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在一定的条件下 (即党内多数成员和领导丧失了本阶级的立场,谋取个人利益和对社会理想失去信念等情形)会使基本品格发生变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P143)。前苏联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情形。苏共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多数党员和高层领导的基本品格丧失和对共同理想失去信心,这样使得党的组织松散,脱离人民群众,淡忘了“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党的宗旨,由于苏共原有品格的丧失,导致其执政地位的丧失。

政党品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关系表明:一个政党既要保持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及其属性不变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即保持基本品格的稳定性,又要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使基本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内涵,即非基本品格有新的发展。

第三,政党品格的先进性问题。一个政党的品格先进与否是通过对比而作出评价的。评价政党品格主要看一个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是否先进、其所代表的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一致,以及政党的理论基础是否具有科学性。从本质上看,也就是一个政党的行为和理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及其程度。有的学者把先进性看作是政党的品格,这就混淆了品格本身与品格评价之间的关系。品格是政党内在的特质,其主体是组织化的政党。而对政党品格的评价又是另一回事,其主体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个人或不特定的群体。因而,先进性只是对政党品格的一种评价性认识而不是政党品格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政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品格和纯洁党性,才能被广大群众认识和认同。例如,“三个代表”就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品格的基本要求和方向,实质上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品格,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才使它真正成为一个先进的党。还有学者在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以党的先进性取代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先进性与阶级性对立起来,其实质就是把事物本身与评价事物混为一谈。从本质上看,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认为党要保持先进性就要祛除其阶级性,也不能认为党有阶级性就不能体现先进性。政党的先进性更多地是带有总括性、历史发展性的含义和内容,而政党的阶级性是就其社会属性特别是其阶级归属来定位的。试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否具有先进性呢?回答是肯定的。尽管中国共产党所代表利益的阶级基础状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不尽相同 (如现阶段我国就出现了许多新阶层),但并非是阶级基础、阶级属性的变化。不管中国共产党是过去革命年代的革命党还是建设时期的执政党,党所代表利益的阶级属性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价值立场始终没有变。

[1]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韩 曦)

Some Thoughts on the Party Characters in Perspective of Party Politics

DENG Xiao-wei
(School of Marxism,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Party characters are inherent and stable qualities of a political party organization.It is a medium between the party's ruling philosophy and its ruling characters.Party characters include basic characters,as unity of political characters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s,and non-basic characters which are derivatives and reflections of basic characters.Party progressiveness is judgment and party characters,not the characters themselves.

party characters;ruling philosophy;party progressiveness

D05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5.04.011

1674-8107(2015)04-0074-05

一、政党品格的含义及其特征

2014-09-28

邓小伟(1977-)女,江西峡江人,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哲学研究。比执政品格要宽广,在很多情况下,政党品格通过执政品格表现出来。

—个人,有个人的性格;一个民族,有民族的性格;—个政党,也有政党的品格。目前,国内外学界并无“政党品格”的严格、统一的定义,学界使用“品格”一词多以执政的具体要求及其评判来论述相关的具体品格。从目前学界所使用的与政党政治相联系的品格概念主要有:科学品格、政治品格、理论品格、文化品格、领导品格、务实品格、廉政品格、处事品格、进取品格、先进性品格等。这种概念上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政党性质的认识和研究。本文把政党品格分为基本品格和非基本品格,并对政党品格的内涵及其变化规律作粗浅的探讨,以期发展学界关于政党性质的理论研究,更希翼以“政党品格”为基点牵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党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与一定阶级相联系并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社会政治组织。政党品格即通常所说的党性、党格,它是各种不同政党派别区分的实质性标志。从品格的决定性因素及其形成机制来看,政党品格具有以下两个特性:一是利益制约和目的引导的手段与目的相统一。政党品格的获得与定型往往与其特有的利益紧密相连,任何政党都必然要代表或者实现一定的利益,为了代表或实现利益,政党又必然把掌握统治权力作为手段或目的,在此,代表或者实现什么样的利益以及怎样去代表、实现利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品格的决定性因素。利益和统治是任何政党都必须面对的,尽管有很多政党在现实中并不是执政党,但是,掌握统治权力是任何一个政党都期望的。因为统治本身也是一种利益,而且由于处于统治地位便能更好地实现本阶级的其他利益,特别是根本利益。可见,统治既是一种利益,同时也能确保本阶级利益的顺利实现。统治也就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以统治为直接目的和以实现利益为根本目的的统一也就成为政党品格的轴心。二是显性与隐性的交融性。政党品格的获得和内化,是从政党的价值体系和其现实活动中凝结而成。作为执政党,其品格与执政理念和执政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党品格中既有隐性的理念,又有显性的活动方式。拿执政党来说,其政党品格与执政品格是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执政理念属于意识形态,它是隐性的;执政品格属于行为方式,它是显性的。而政党品格则属于两者的中间层次,它既是执政理念对政党组织的要求,同时又是执政品格形成的组织品行。政党品格比执政品格内在深刻并决定执政品格,执政品格体现、反映政党品格。政党品格涵盖的范围

猜你喜欢
先进性阶级品格
篆刻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