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2015-04-15 20:20康彬彬
江苏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蚕桑产业园园区

汪 玲 康彬彬

(南通市蚕桑指导站 226000)

1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顺应产业发展要求

1.1 传统蚕桑产业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蚕桑产业的区域迁移已基本完成,蚕桑生产已经由传统的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了以广西、四川、云南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并且发展迅猛,但是我国的蚕桑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产品单一、行业不稳等,同时还面临新兴养蚕国家印度、泰国、越南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次,由于养蚕业在农村中的竞争力受到多方面的挑战,栽桑养蚕单位土地面积收益和人工劳动报酬已从优势向劣势转变,并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1];第三,产业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无法有效扩大,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产业收益率相对下降,生产要素流出本行业[2]等诸多问题。

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转变蚕桑生产的模式,形成高组织化程度的生产,改变完全依靠一家一户的手工生产方式,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等省力、现代生产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业基础。

1.2 蚕桑资源综合多元化开发技术日渐成熟

目前,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已从蚕丝纤维的开发,扩展到桑叶畜禽饲料、桑树生态利用、景观及休闲农业、蚕桑药食、桑枝条板材加工、蚕蛹加工与利用、蚕丝生物质资源利用等领域。桑枝栽培食用菌、桑枝条板材加工、蛹虫草加工及科教休闲等方面技术和条件均较成熟,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开发,市场反响较好。

桑叶畜禽饲料、桑树的生态利用、蚕桑资源的药食化开发、蚕丝生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技术路线规划图,在未来1~10年内有望逐步实现产业化开发[3]。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的技术进步,为蚕桑产业园区的建立提供了契机。通过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将一切蚕桑资源以园区内部的种、养、加工等多种方式实现循环利用,达到“高效、生态、零排放”的产业目标。

2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立需解决的要素

2.1 土地流转

园区建立的基础是需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集中,以栽种桑树,形成连片的桑园。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第一,地点的选择。除了要避开工业污染区、还要与当地国土规划部门沟通,避开基本农田区域,否则将影响园区后期开发厂房的建设;第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合同上要明确土地交付使用的时间、交付时的土地上基础设施完善情况等内容,除了双方签字之外,还要鉴证方签字盖章,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2.2 专业人才

人才是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园区建成后,蚕桑生产不仅是一个种、养相结合的产业,更是涉及到缫丝、纺织、生物、食品、医药等行业部门。所以,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包括蚕桑、生物医药、纺织、食品工程、微生物、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外语等多学科的专业人才。但是,蚕桑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必须面对且急需解决的要素之一。以江苏地区为例,目前江苏地区仅有2家大专院校继续培养蚕桑专业人才,其中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蚕桑技术专业,但该专业还包含服装设计;苏州大学的蚕学也被并入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已无专、本科专业。这就导致了目前江苏地区能在一线的蚕桑专业年轻技术力量的缺乏,企业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区要招聘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并留住人才难。

所以,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企业要做好技术人才储备,尤其是要注重蚕桑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园区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不光要考虑人才的专业背景,还要考察人才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人才的工作愿景、生活诉求等,建立有序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

2.3 新技术、新设备

我国现有的蚕桑生产省力化技术是与目前“一家一户”的手工劳作模式相适应的,产业园区每期上千张级的饲养规模的配套技术和配套机械设备还严重缺乏。新技术、新机械设备的优化与应用是企业建立产业园区必须要考虑的,否则无法提高劳动效率,将耗费大量的人工。

所以,在目前的技术水平现状下,要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首先,要企业将现有的省力化技术进行优化,如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田间保温、遮阳大棚育的应用,从小规模的生产实践,然后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改善,逐步形成适应更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其次,借鉴其他产业(如果树)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尤其是桑园规模化管理(翻耕、喷药、伐条等功能于一体)机械,加以改造后进行应用。第三,企业需要联合相关的科研院校,共同筛选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2.4 组织管理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组织管理形式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模式,基本认为在技术、设备条件均成熟的条件下,以机械化代替人工劳作,大规模减少用工,提高劳动劳动生产效率。但在初期,技术、人才水平条件均有限的条件,所以要建立产业园区,可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即将流转的土地再分块承包给愿意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民,签订承包协议,承包者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按时有序开展蚕桑生产以及园区安排的其他生产任务。“返租倒包”后,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考核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承包者的积极性,打好园区发展的基础。

除上述四点要素之外,企业还必须充分研究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以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项目资金扶持、宣传推介,以减少园区建立初期的资金压力。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蚕、茧、蛹、桑叶、桑枝、桑皮、林下经济、科教休闲等以蚕桑产业园区为中心的多种资源开发产业化应用。在园区建立初期,就应注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建立生态桑园。

综上所述,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发展还处在摸索试验阶段,很多后道开发技术产业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应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在管好桑、养好蚕、产好茧的基础上,逐步向林下经济开发、桑枝、桑果开发等技术较成熟的方向稳步推进。

3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发展前景展望

建成之后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科教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根据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技术的成熟度,园区可逐步建成茧丝绸生产、生态农业、生物医药、科教休闲基地,具备多种社会功能。

3.1 建成高档茧丝生产基地

园区建成后,在优选的桑、蚕品种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应用机械化、省力化、标准化的蚕桑生产管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蚕茧的差异,生产高档的生丝产品。届时,将形成规模、稳定的茧丝绸生产基地。

3.2 建成生态农业基地

园区建成后,首先将形成连片的桑园,吸收、转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成为生态基地。其次,园区将少施或不施化肥和化学农药,采用物理、生物等方式防治桑园病虫害,通过桑园放养鸡、鹅进行生物除草,鸡、鹅粪便肥田;桑园采用轮作、间作方式种植大豆、荠菜等蔬菜;桑叶养蚕,蚕粪发酵后肥田;桑枝栽培菌菇或粉碎后与桑叶喂鸡等等。届时,生产出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成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3.3 建成生物医药基地

桑、蚕资源历来为重要的中药原料:桑叶性平、味甘,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根皮又称为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桑嫩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桑果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僵蚕性平味咸辛,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4];蚕蛹性甘平,具有生津止渴,消食理气的功效等等。而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桑、蚕中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高值化活性药物开发价值[5]。桑树的叶、枝、果皮中含有较高的白芦藜醇和1-脱氧野尻霉素(1-DNJ)。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而白僵蚕富含多糖、白菌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和抗肿瘤作用。

建成后的园区可提供或联合医药公司逐步开发上述的资源,充分挖掘蚕、桑资源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功能,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届时,可建成蚕桑资源生物医药基地。

3.4 建成科普休闲基地

建成后的园区通过展示现代蚕桑生产的技术应用、桑蚕资源开发的多元化产品以及园区的生态功能,让现代人群充分感受到传统蚕桑产业的技术革新以及多元化产品对其生活的影响,届时,将会吸引中小学生、城市人群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成为蚕桑科普教育的观光休闲基地。

随着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的完善及资源多元化开发技术的成熟,现代蚕桑产业园区还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语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立是在我国蚕桑产业急需转型发展的前提下,是对我国蚕桑产业的生存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其建立初期所面临的问题不光是蚕桑产业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跨产业、跨部门的问题,需要客观看待,需要全产业或其他产业的有知之士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涛.中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黄先智.我国蚕桑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廖森泰,肖更生,等.蚕桑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摘要[A].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全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1-2.

[4]宿树兰,郭盛,等.桑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4,32(7):38.

[5]张作法,金洁,李有贵,等.桑、蚕高值化药用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全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164.

猜你喜欢
蚕桑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