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的应用

2015-04-15 22:07程光森彭秀斌陈加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肾盏鹿角穿刺针

程光森, 彭秀斌, 陈加源, 谢 群

经皮穿刺肾镜取石术(PCNL)是通过经皮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击碎并取出结石的方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手术等优点,逐步取代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1],尤其是成为较大的鹿角型肾结石和复杂的肾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案[2]。根据结石占据肾盂及肾盏的多少,鹿角型结石分为完全性鹿角结石(结石充满肾盂及多个肾盏)和不完全性鹿角结石(结石充满肾盂及一个肾盏)。据报道,鹿角型型结石患者行PCNL术后有34%出现大出血并需要输血治疗[3]。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收治的150例鹿角型肾结石患者,采用PCNL术,比较一步穿刺法和二步穿刺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患者资料 全组患者150例,其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为18~73岁。右鹿角型结石82例,左肾鹿角型结石68例,其中双肾鹿角型结石6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6例。15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一步法治疗组和二步法治疗组。一步法治疗组75例,其中完全性鹿角结石34例,不完全性鹿角结石41例,二步法治疗组75例,其中完全性鹿角结石36例,不完全性鹿角结石3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证。

1.1.2 设备和器材 荷兰PHILIPS公司FD-20DSA血管造影机;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16层螺旋CT;德国西门子双源CT;日本八光公司EV穿刺导管针(19G),Cook公司21 G穿刺针,台湾邦特公司10 F多侧孔引流管。

1.2 方法

1.2.1 全组影像资料 150例患者术前全部行KUB(腹部尿路X线平片)检查和核素肾功能测定,46例静脉肾盂造影,81例泌尿系CT,52例泌尿系超声,其中34例患者入院时既行了超声检查,又做了CT检查。

1.2.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DSA手术台上,患侧11~12肋间隙或12肋下,腋后线近锁骨中线方向1~2 cm为穿刺点,消毒、铺手术巾、1%利多卡因局麻;透视下定位,完全性鹿角型结石分别穿刺上肾盏和中下肾盏,植入2条引流管,不完全性鹿角型结石经结石占据肾盏留置1条引流管;穿刺瞬间嘱患者屏气,快速进针穿刺目标肾盏穹窿。

1.2.2.1 一步穿刺法:①采用21G DSA引导下穿刺针穿刺上肾盏或肾盂,当进针有砂砾感时,退出针芯,注入对比剂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充分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如穿刺针未能从肾盂穹窿进入,调整穿刺针方向,从肾盂穹窿进针。②当进针位置良好后,经穿刺针引入微导丝,固定微导丝,拔出穿刺针,切开皮肤进针点。③经微导丝引导,引入19 GEV导管针,导管针进入肾盏后,固定针芯及微导丝,推送EV导管针外套管,拔出针芯及微导丝,经外套管注入对比剂,了解外套管位置。④经外套管导入0.035英寸泥鳅导丝,外套管及导丝配合,将导丝置入下输尿管及膀胱,如肾盏积水扩张明显,亦可将导丝引入扩张肾盏内。⑤固定导丝,拔出外套管,扩张穿刺通道,经导丝置入1支10 F多侧孔引流管,引流管远端位于上段输尿管或扩张肾盏内,皮肤缝针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⑥同法下移一个肋间,穿刺中下肾盏,当导丝及EV套管针外套管进入输尿管后,为节省费用,直接固定导丝及外套管或拔出导丝固定外套管,封闭外套管末端,无菌敷料及弹力胶布固定于皮肤。

1.2.2.2 二步穿刺法:①采用相同的方法定位及穿刺造影,完全性鹿角型结石患者用21 G穿刺针穿刺肾盂肾盏行肾盂输尿管造影。②当上肾盏显示清楚后,直接以19 G EV套管针穿刺上肾盏穹窿,拔出针芯,经套管引入泥鳅导丝。③将导丝引入输尿管及膀胱后,经导丝置入10 F多侧孔引流管。④同法19 G套管针直接穿刺中下肾盏穹窿,成功后经泥鳅导丝配合,将外套管或连同导丝置于输尿管内。⑤在不完全性鹿角型结石中,细针穿刺造影后,19 G EV导管针穿刺目标肾盏穹窿,引入导丝后,经导丝置入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

多通道穿刺患者中,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上盏通道留置引流管、下盏通道留置EV针外套管,还是上盏通道留置EV针外套管、下盏通道留置引流管;术后返回病房,行止血等对症治疗,2~7 d后行肾镜取石。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检测两组资料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70例完全性鹿角型结石患者均成功植入2条引流管,80例不完全性鹿角型结石患者植入1条引流管,一步法治疗组手术时间18~45 min,平均36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5 ml(术中出血指经皮肾穿刺术中),术后3例(4.0%)大出血需输血治疗的患者(术后出血包括穿刺引流术后及取石术中、术后出血);二步法治疗组手术时间16~42 min,平均34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 ml,术后大出血需输血治疗的有7例患者(13.3%),1例肾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行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一步法治疗组未出现肾周器官损伤,结石残留6例(8.0%),二步法治疗组气胸1例,结肠损伤1例,脾损伤1例,结石残留7例(9.3%)。一步法和二步法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鹿角型结石是指结石的分支占据整个肾盂和1个或多个肾盏,根据结石占据肾盏的多少,又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鹿角型结石,完全性鹿角型结石是结石充满肾盂及多个肾盏,不完全性鹿角型结石指结石充满肾盂及1个肾盏[4]。鹿角型结石导致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的风险极高[5]。随着PCNL技术的进步,该治疗已成为鹿角型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1,6],虽然PCNL治疗非鹿角型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非常明确,但是在鹿角型结石中,PCNL治疗的风险仍较大,文献报道,PCNL术后出现需要输血治疗的大出血高达34%[3],而其中穿刺技术及患者自身因素最为重要[7-10]。

我院自2006年开始采用PCNL技术,累计治疗患者约2000余例,效果良好,但术后大出血仍有发生,特别是体积较大的鹿角型结石,通过回顾分析那些出血患者的资料,发现穿刺方法及穿刺路径极其重要,理想的穿刺路径应是穿刺针经目标肾后外盏穹窿进入,避免自肾盏颈部及肾盂进针,因肾盏颈部及肾门区为肾血管密集区[11],经过上述部位进针,术中及术后大出血概率大大增加。自2011年12月开始,我们在一部分患者中改进穿刺方法即细针一步穿刺法,并同二步穿刺方法比较,效果满意。

经比较后发现细针一步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较二步穿刺法低,体会如下:①细针一步穿刺法先行21 G穿刺针穿刺肾盂肾盏,做肾盂输尿管造影,清楚展示各肾盏,选择目标肾盏进针,如进针位置良好,直接引入微导丝,减少穿刺次数,如进针位置不理想,调整穿刺针重新穿刺目标肾盏穹窿,细针穿刺损伤比19 G穿刺针损伤大大减轻,避免19 G导管针反复穿刺引起的损伤。②手术时间两组间差别不大,一步穿刺法如第1针位置理想,可以明显节省手术时间,尤其在鹿角型结石合并肾盏积水的患者中,通过术前CT资料分析,选择进针路线,很大可能一次穿中目标肾盏,但在积水明显的患者中,建立第2穿刺通道时,因已行肾盂输尿管造影,直接19 GEV针穿刺目标肾盏相对较容易,减少了细针穿刺及引入微导丝的步骤,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在不积水的鹿角型结石中,因穿刺置管较困难,但细针穿刺损伤较少,本研究10例术后大出血患者均为无积水患者,穿刺肾盏穹窿成功,但导丝不能通过结石进入输尿管或扩张积水的肾盏,调整穿刺点,穿刺肾盏基底部置管引流引起。③本研究出现气胸及结肠、脾损伤各1例,均出现于二步穿刺组中,经对症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与EV导管针无针芯,针尖远端斜面较长、锐利有关,当穿刺路径中有肾周脏器时,损伤周围器官。④因费用问题,本研究行2条通道引流的患者,均实行1条通道置入多侧孔引流管,1条通道置入EV导管针外套管,如患者经济允许,Cook公司微穿刺套装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进一步减少周围器官及血管的损伤概率。⑤引流管远端尽可能位于输尿管上段,尤其是无需引流的患者,需要引流的患者,应确保侧孔位于肾盂内,以防引流后扩张的肾盂肾盏回缩,引流管侧孔退回肾实质内,引起大出血,本组1例患者穿刺术后第2天突然引出大量血性液体,行引流管造影显示肾脏积水扩张明显减轻,引流管一个侧孔位于肾实质,调整引流管位置后出血停止。⑥本研究肾镜配合激光碎石,在肾镜直视下,采用激光探头直接碎石,将结石打击成粉末状经通道冲洗出体外或经尿路排出,不直接钳取石头,避免由此引起的出血。⑦两组患者穿刺术中抽出脓性尿液共19例,一步法治疗组11例,二步法治疗组8例,均采取消炎,引流管冲洗等对症治疗,炎症控制后再行取石。

Srivastava等[12]研究表明结石大小是影响出血的唯一因素,王晓庆等[7]报道鹿角形结石患者的出血风险是非鹿角形结石患者的2倍;本研究一步穿刺法术后大出血需输血患者3例,二步穿刺法7例,远远低于Liatsikos等[3]报道的34%的输血率,也低于王晓庆等[7]报道的7.7%的输血率,可能与我们严格选择中后肾盏穹窿进针有关,尤其是细针穿刺法减少术中对肾实质及血管的损伤,多针及粗针穿刺是引起大出血的主要原因。1例二步穿刺法的患者在术中取石扩张通道时大出血,经扩张管压迫后出血停止。本研究表明,2种穿刺方法在PCNL术中都安全、有效,但细针一步穿刺法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粗针穿刺,随着器械的进步和操作水平的提高,相信PCNL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造福更多的患者。

[1]Karami H,Arbab AH,Hosseini SJ,et al.Impacted upper-ureteral calculi>1 cm:blind access and totally tubeless percutaneous antegrade removal or retrograde approach[J].J Endourol,2006,20:616-619.

[2]Preminger GM,Assimos DG,Lingeman JE,et al.Chapter 1:AUA guideline on management of staghorn calculi: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JUrol,2005,173:1991-2000.

[3]Liatsikos EN,Kapoor R,Lee B,et al. “Angular percutaneousrenal access”.Multiple tracts through a single incision for staghorn calculoustreatmentinasinglesession[J].Eur Urol,2005,48:832-837.

[4]Preminger GM,Assimos DG, Lingeman JE,et al.Chapter 1:AUA guideline on management of staghorn calculi: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JUrol,2005,173:1991-2000.

[5]Koga S,Arakaki Y,Matsuoka M,et al.Staghorn calculi—longterm results of management[J].Br JUrol,1991,68:122-124.

[6]曾国华,钟 文,李 逊,等.一期多通道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鹿角状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250-252.

[7]王晓庆,胡敬海,芦志华,等.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出血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19-23.

[8]王大伟,鲁 军,夏术阶,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脏鹿角状结石 128例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27: 1361-1363, 1366.

[9]黄 斌,熊正平,李国文,等.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口术在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中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78-481.

[10]陈新晖,李 晓,宋圆圆,等.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24例梗阻性肾盂积水[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510-512.

[11]Sharma G,Sharma A.Determining site of skin puncture for percutaneous renal access using fluoroscopy-guided triangulation technique[J].JEndourol,2009,23:193-195.

[12]Srivastava A,Singh KJ,Suri A,et al.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are there any predictive factors?[J].Urology,2005,66:38-40.

猜你喜欢
肾盏鹿角穿刺针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哪里来的鹿角
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性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精准指导经皮肾镜手术目标肾盏选择和穿刺的临床研究
突然头上长鹿角
Friends
纤维胆道镜在肾盂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CTU和CTA在经皮肾镜手术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