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探析

2015-04-16 04:40李亚兄,郭维,孙琪
吉林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金匮要略抑郁症

百合病探析

李亚兄,郭维*,孙琪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摘要:《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典籍的杂病之宗,其提及的“百合病”在理论及临床实践上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仲景所创立的百合地黄汤等经方经久不衰,与后世治郁名方逍遥散联合使用,为情志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仅就《金匮要略》提及的百合病及其治法做以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百合病;情志病;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逍遥散;《金匮要略》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10.005

中图分类号:R222.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10-0988-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逍遥散抗慢性应激损伤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30801529)。

作者简介:李亚兄(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情志相关疾病的中医药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丹2015-04-08)

*通信作者:郭维,电话-18795306079,电子信箱-gw2004831@aliyun.com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Lily disease

LI Yaxiong,GUO Wei*,SUN Qi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4,China)

Abstract:Golden Chamber is the model of hybrid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Its reference to “lily disease” has a higher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both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Founded by ZHANG Zhongjing,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such as lily and rehmannia decoction has enduring popularity.Combining with Xiaoyao powder,which is a famous prescription of treating depression afterwards,lily and rehmannia decoction has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clinical though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related to emotional disorders.Do a simple analysis on lily disease and its therapy mentioned in Golden Chamber.

Keywords:lily disease;emotional disorders;menopause syndrome;depression;Xiaoyao powder;Golden Chamber

情志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是内科杂病中重要的一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症、癔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隐匿性抑郁症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的身心正饱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情志病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数据显示,全世界现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性疾病的病人近5亿[1],情志病的发生与外界情志刺激有关[2],中医对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记载了大量外感和内伤疾病中的情志变化,提出了“百合病”等情志病的具体名称,而且谨守辨证论治精髓,灵活选方用药,为后世情志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笔者就《金匮要略》提及的百合病及其治法做以简单的探析。

1病名及病因病机

1.1病名百合病,其病变部位主在心肺,与肝肾相关。因心主血脉,肺朝百脉,百脉合病而症状百出,其治疗以“百合”为君药,故称之为“百合病”。现代医家多认为百合病是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伤于情志者类似于现代医学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因外感热病所致者类似于现代医学感染后精神系统疾病。

1.2病因病机关于百合病的病因病机大抵有:伤于情志之说,与肝肾亏虚、阴虚内热相关,误治之说。

1.2.1起于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阴悲忧皆为肺志,由肺精、肺气所化生,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体现。当肺精、肺气虚衰,或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时,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和调节能力下降,则易产生悲哀忧愁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4]。情志病好发于女性,因女性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多为耗血伤精之体。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而施疏泄,体阴而用阳。肝血亏虚或者肝失疏泄,肝体不用则诱发情志抑郁,郁久化火伤阴。表虚易感或平素忧郁不解,突遇惊恐,内外合邪,则易于引触而发病。

1.2.2热病(伤寒、温病)后期余热消烁或年过半百,肝肾不足为患百合病或由外感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邪热内扰,或由肝肾亏虚,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若热病后期余邪未尽,耗气伤津,或人年半百而肝肾不足,水不涵木,心肾不交,则心肺失于濡养,“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形成以精神、行为及饮食失调等为临床特征的百合病。

1.2.3误治之说百合病经汗、吐、下误治后分别以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黄汤治疗,宋·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认为百合病是汗吐下误治所致,故在其书中改其语为:“治汗后,百合病,治吐后,百合病,治下后,百合病”。清代朱光被在《金匮要略正义》中说:“此病多由误治所致也,误汗则伤上焦,误下则伤下焦,误吐则伤中焦……以致变生百合病。”这两种说法有悖仲景原意,牵强附会。仲景提及的百合病的误治法意指先有百合病,后经误治而出现他症,而非因误治才致百合病。

2临床表现

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患者出现神志恍惚不定、饮食失常及营卫不和的表现,但从形体上观察似乎如常人。正如《百合狐惑阴阳毒并脉证并治第三》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病起于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病后期,气阴两伤,或正值年岁半百,肝肾不足,心肾不交,阴阳失调而诸症层出不穷。心藏神而主血脉,肺朝百脉,人体百脉同出心肺。百脉皆得气血的滋养而各司其职,倘若心肺气血不及,则百脉合病而症状百出。百合病者,虽“身形如和”,但似有鬼神作怪,出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饮食行为失调的表现。

3治法

百合病的治疗以“百合”为主药,紧扣百合病“阴虚内热”的病机。对于百合病的治疗,仲景言之:“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3.1正治百合病不经误治,病形如初,当属情志不遂,日久郁而化热伤阴或热病后期,余邪损津耗液或肝肾不足,乙癸乏源,均可导致阴虚内热,治以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百合甘,微寒,补虚清热,养肺阴而清气分之热,善“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瘥”(《本草经疏》),解郁而清心安神,为治疗精神性疾病安神定惊之要药;生地黄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养肝肾之阴而清泻伏热,补肾水而亢制心火,交通心肾而清热安神,“其补阴补血之功。气味和平,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本草正义》)。阴得养而热得清,百脉调和,其病自愈。李士材云:“行止坐卧不定,谓之百合病,仲景以百合治之,是亦清心安神之效钦”。尤怡曰:“盖肺主行身之阳,肾主行身之阴。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金匮要略心典》)

百合病以阴虚内热为主,故疗阴虚内热,当养阴以清其内热,以纠阳之偏盛。阴阳互根互用,百合病阴虚日久,阴损及阳,或误用过用苦寒之剂,可出现畏寒、神疲等阳虚之象,故在治疗上,可酌加养阳之品。张景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尤在泾所说:“病见于阴,甚必及阳,病见于阳,穷必归阴,以法狄之者,养其阳以救阴之偏,则阴以平而阳不伤,补其阴以救阳之过,则阳以和而阴不敝,内经‘阴和阳,用阳和阴’之道也。”此外,临床上,情志病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多夹杂他证,仲景独以清灵平淡的百合、生地黄二药治疗,而非其他诸如龙骨、牡蛎、人参、熟地黄等大剂重剂治疗,大概顾虑到滋腻碍胃之品,更易造成脾伤气结,以免二者重剂引起强烈刺激,加重病情。

3.2误治百合病本属阴虚之候,误用汗、下、吐法更伤肺胃津液而虚热更甚,且可致肺胃升降失常而出现虚烦不安、哕逆等胃气不和诸症,故以知母易生地黄,其养阴清热更胜生地黄,且知母除烦止渴尤著,可解百合病误汗后随之出现的心烦、口渴诸症,滑石清热利窍,代赭石降逆止哕,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养阴益胃,以安脏气。故汗后用百合知母汤以清润,吐后用百合鸡子黄汤以清补,下后用滑石代赭汤以清涩[5]。诸方配伍精简,效宏力专,药到病除。

3.3兼症的治疗百合病兼症渴者、渴不差、变发热者,分别以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百合滑石汤辨证施治。百合病兼渴者,阴液更伤,药物内服唯恐不及,因肺合皮毛,其气相通,内外合治,共收养阴清热之功,故配以百合洗方,渍水洗身。用百合洗方,渴不差者,属于病重药轻,当以散剂多服,方可奏效,故以栝蒌根清热生津止渴,生牡蛎引热下行,不使虚热趋上而伤及肺胃之液,则口渴自止。百合病本无发热,现因内热郁盛,《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尚有“小便短赤而涩,脐下坚急”诸症,内热不能从小便而去,郁于肌表而发热,故以百合养阴润肺治其本,滑石清热利窍治其标,标本兼治,使郁热从小便而解。

对于百合病的治疗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从百合病的治疗诸如误下之后不用生地黄,因生地黄有滑肠之虑;误吐之法易伤胃气,不用生地黄,因生地黄有滋腻碍胃之弊,对于病后脾胃虚弱不耐药物攻伐或需要药物调理的患者,仲景注重顾护脾胃;煮饼能益气养阴,盐豆豉损津耗液,仲景提倡患者饮食前者而不食后者,在饮食护理上与治病相结合。又如百合病兼症,可以洗剂、散剂、汤剂等不同剂型灵活选择用药。临床上,谨遵辨证论治,同时顾护脾胃,重视饮食调养,灵活谴方用药。

4百合系列方的现代应用举隅

现代诸医家借鉴仲景治疗百合病的理、法、方、药,在临床中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每获良效。笔者就百合系列方在更年期综合征和抑郁症方面的应用举隅如下。

更年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刘翔川等[6]用更年百合逍遥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总有效率92%。仝小林教授善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疗效显著[7]。李运兰[8]应用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总有效率91.7%。陆秋月[9]认为该病在妇女绝经期前后诸症中,由七情内伤而致较为多见,以百合地黄汤用于妇女更年期出现的内伤情志神明之证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陈玉星[10]用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60例,总有效率为94.7%。

抑郁症[11]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属精神心理学范畴,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属中医学情志病的范畴。王煜坤[12]认为,抑郁症与肺的关系密切。悲忧为肺志,肺为气之主,抑郁症为气病,肺与肝、心、脾、肾关系密切。从而认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在调四脏的同时,还应注重对肺的调理,可帮助提高疗效。霍云华等[13]总结临床经验提出,抑郁症主要由于忧思郁怒,劳心伤志致气血逆乱,阴阳失和,虚实夹杂,形神俱病。魏玉霞等[14]认为抑郁症多是由于现代生活条件和饮食条件的改变。城市人体内多痰湿,又因生活节奏较快,学习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而多郁,气郁则生痰,因痰致瘀,痰瘀互结,化热化火,热扰心神所致。郑绍周认为,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类型多为抑郁体质,即性格沉静、严肃、多愁善感,受到挫折易于陷入消极,中医学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情志刺激与体质禀赋相互作用的结果[15]。李卫[16]认为百合作为百合病方的主药用于治疗“抑郁症”效果颇佳。

后世治郁名方“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的功效。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逍遥散临床应用进行的Meta分析[17]及大量动物实验研究[18-20]结果显示,该方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逍遥散与百合系列方联合使用具有滋水涵木、清心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为情志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

5结语

纵观《金匮要略》,情志异常是很多内伤杂病的伴随症状。中医学认为,情志病的发生与情志刺激与体质禀赋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发的精神创伤超出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即可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现代社会医学模式已由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身医学模式转变,“情志”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经被现代医学理论所证实,“情志致病”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西医在情志病的治疗中,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易于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成为其有效治疗的瓶颈,寻求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已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百合系列方联合逍遥散具有滋水涵木、清心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为情志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

参考文献:

[1]苏莉,韦波.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J].内科,2010(4):416-419.

[2]王文萍,李晓斌,王天芳,等.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抑郁症的中医证候主、次症状[J].环球中医药,2009,3(2):110-112.

[3]赵建民,赵占宏,陈红梅.古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J].国医论坛,2006,21(2):49-50.

[4]张盨颖.从《金匮要略》看阴血亏虚与情志病的关系[J].河南中医,2006,26(12):4-5.

[5]刘越.图解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刘翔川,郑传仁,郭霞.更年百合逍遥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J],陕西中医,2005,26(5):395-396.

[7]周强,赵锡艳,逄冰,等.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验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81-582.

[8]李运兰.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J].新中医,2001,33(1):63-64.

[9]陆秋月.百合病小议[J].河南中医,2003,23(8):14-15.

[10]陈玉星.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46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01-102.

[11]倪海燕.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11):1739-1741.

[12]王煜坤.从肺论治抑郁症[J].光明中医,2010,25(8):1332-1333.

[13]霍云华,韩笑冰,曹守忠,等.李炳文治疗抑郁症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104-105.

[14]魏玉霞,严季澜.治疗抑郁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3):204-205.

[15]王伟.郑绍周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经验[J].光明中医,2010,25(12):2175-2176.

[16]李卫.《金匮》百合病篇方药治疗“抑郁症”临床体会[J].河南中医,1992,12(2):74-75.

[17]金卫东,王鹤秋,陈炯,等.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临床疗效Meta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74-775.

[18]高萧枫,秦雪梅,王明军.逍遥散和柴胡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药理与临床,2005,21(2):6-7.

[19]王竹风,汪宝军,岳广欣,等.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大鼠应激脑区GAP-43和Nogo-A蛋白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295-297.

[20]秦雪梅,高晓霞.从逍遥散证与逍遥散抗应激研究看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521-525.

猜你喜欢
更年期综合征金匮要略抑郁症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子午捣臼补泻法对更年期综合征雌激素影响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孟氏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5例疗效观察
自拟中药方治疗更年期失眠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