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状态下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

2015-04-16 04:40周萱,曹姗,赵紫薇
吉林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理论框架

健康状态下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

周萱1,曹姗1,赵紫薇1,王泓午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

摘要:目的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理论框架,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的运用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在中医精气神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的理论框架。结果中医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包括精气神充足和精气神不足辨识2个类别,每个类别含有形象、窍象、神志象、舌象、脉象5个方面内容。结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对指导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中医精气神理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论框架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10.006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10-0992-04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法研究”(2011CB505406)。

作者简介:周萱(1984-),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丹2015-05-10)

*通信作者:王泓午,电子信箱-tjwanghw55@163.com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nstruction of TCM essence, qi and spirit diagnosis

in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

ZHOU Xuan1,CAO Shan1,ZHAO Ziwei1,WANG Hongwu2*

(1.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2.Chinese Medicine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health status identification and practice,build up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CM essence,qi and spirit diagnosis in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MethodsUnder the guide of the original thought mode of “xiang-shu thought-view of body-spirit syncretism-qi for monism of TCM”,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TCM essence,qi and spirit diagnosis in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 by the brainstorming method.ResultsThe framework of TCM essence,qi and spirit diagnosis in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 gives two classifications of the essence,qi and spirit respectively: sufficiency and deficiency.Both of the classifications contain “xiang” of physique,orifices,consciousness,tongue and pulse etc.five.ConclusionThe framework of TCM essence,qi and spirit diagnosis can be provided for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 practices as a guide.

Keywords:essence,qi and spirit theory of TCM;TCM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theoretical framework

王琦教授提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为依据,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及运动变化规律[1-2]。在该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基于中医精气神理论,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的辨识理论框架,对指导和辨识健康状态有重要意义。

1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的理论基础

1.1精气神与健康健康是“身体、生理和心理所处的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是在各种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影响下,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和谐状态[3]。“形神合一”是生理健康与精神心理健康的统一。精气神是以形气神为基础提出的,形指整个有形的机体,精指有形机体中的精华部分,“精”的内涵在西汉时期与气、神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4]。在《寿世传真·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第三》云:“人一身所恃,精、气、神具足,……保全三者,可以延年,……谓之三宝。”[5],强调“精气神”是人体生命及健康的关键。因此要将精气神与健康状态有机联系起来。

1.2中医精气神理论

1.2.1精气神的涵义精气神是对人体生命本原及发展变化的一种认识,精为形体之本,是生命之原;气为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和调控力;神为生命的主宰。

精气神分为先天之精气神和后天之精气神。先天之精气神,又称为元精、元气、元神,是生命来源的基本物质。后天之精气神,包括水谷之精、脏腑所生之精,气分宗气、营气和卫气,神包括识神、心所藏的神及情志等[6]。

精气神的关系:三者可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精气神三者的主宰。精气神是一个整体,三者不可分割,积精能全神,伤精则伤神;精为气之母,精失易致气散不固,精气伤则神无生化供给之源;神为精气之主宰,失神则人体失去生机。精气神融合为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2精气神的生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精气神主人体生命活动,是人存亡及生命活动的根本。如《类经·运气类》曰:“人生之本,精与气耳,精能生气,气亦生精,气聚精盈则神王,气散精衰则神去。”[7]其次,精气神主人体正气强弱,保持精气神活动的正常状态,可以维持脏腑气血功能的正常运行和阴阳的平衡,是“正气存内”的一个重要内在条件[8-9]。如《类经·摄生类》认为:“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赢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9]。

精气神三者的功能体现在人一生的“生长壮老已”过程中,表现为生命体的生长、发育、盛壮、衰老、死亡。因此,精气神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停止,可以说精气神三者存则生,灭则亡。

1.2.3精气神不足精气神不足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损之伤生。精气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若受损则人体活力减弱。如《素问·疏五过论》曰:“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10]《灵枢·天年》曰:“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11]说明神若损耗,精气也会衰弱,精气不足,神化生乏源,在外人就会表现出疲惫。精少则难以化气,气虚无法养神,而神躁不安会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可见人的精气神不足,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的生命活力及生活质量。

二是伤之易虚。精气神的充足与否反映人体正气的强弱,精气神损耗导致不足,则人的身体易虚损。《三元参赞延寿书·欲不可纵》曰:“欲多则损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发浮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12]。

2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及内容

在“象数形神气”的中医原创思维指导下,基于中医的精气神理论,形成健康状态的辨识理论框架,旨在用于指导分析健康调查得到的资料,辨识人体健康状态。从中医理论出发,构建精气神的健康辨识理论框架,分为精气神充足和精气神不足,从形、窍、神志、舌、脉的“象”进行归类总结,形成辨识体系。

2.1辨形从面、头部、头发、皮肤、形体、胸部、四肢等方面辨识精气神充足和不足。

2.1.1面精气神充足者,表情自然,面部皮肤有润泽,中国人面色主要为红黄隐隐,面色要含蓄,体现“神藏”。在《望诊遵经·望色先知平人》曰:“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13]不足者,面色苍白晦暗,缺少荣润光泽;表情淡漠。《医门法律·一明望色之法》有:“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14]。

2.1.2头部精气神充足者,头的形状正常,头脑清晰。《医原·人身一小天地论》曰:“头为诸阳之会,头主天气固也。”[15]不足者,头的形状过大、过小或者畸形,常有头晕的症状。

2.1.3头发精气神充足者,头发颜色黑亮,稠密有光泽。《类经·藏象类·六节藏象论》有:“发为血之余,精足则血足而发盛。”[7]16反之,则头发颜色黄或早白,稀疏易断易脱落,发质干枯少光泽(排除经常烫染头发的情况)。

2.1.4皮肤精气神充足者,皮肤细腻光滑润泽。《四诊抉微·五色见于面审生死诀》曰:“气由脏发,色随气华。”[17]不足则易有皮肤粗糙干燥,缺弹性,无光泽等表现。

2.1.5形体精气神充足者,生长发育正常,骨骼健壮,肌肉充实,筋骨柔软,不胖不瘦动作灵活,反应机敏。不足者,形体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肢体不健,易疲倦。《景岳全书·劳倦内伤·论治》曰:“脾主四肢,而劳倦过度,则脾气伤矣。”[18]203

2.1.6胸部精气神充足者,呼吸功能正常,呼吸既和缓又有均匀的节律。不足者常有呼吸急促,气短,少气,痞满等症状。《杂病源流犀烛·痞满》曰:“痞满,……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19]。

2.1.7四肢精气神充足者,四肢活动灵活,肌肉坚实,运动自如。不足者,常有腿部及膝盖部疼痛或酸软,手脚怕冷,动作反应迟缓。《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指出:“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11]。

2.2辨窍从眼、耳、鼻、牙齿、二阴等方面辨识。

2.2.1眼精气神充足者,视物清晰,眼球转动灵活。《灵枢·大惑论》曰:“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11]不足者,视物不清,目光晦暗,眼球转动不灵活。目视物的功能是以神气为基础的。如果人疲劳过度,可出现神志恍惚,神不守舍,眼睛无神,意志散乱。

2.2.2耳精气神充足者,耳形态正常,耳廓红润肉厚,听力正常。《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11]不足则耳形瘦小肉薄,无光泽,听力下降甚至耳鸣、耳聋。

2.2.3口精气神充足者,口唇色红润,言语清晰,发声自然洪亮圆润,味觉很灵敏。不足则口唇淡红或发白,言语不清,味觉失灵。如出现口淡,《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总说》云:“虚则口淡”[20]。

2.2.4鼻精气神充足者,嗅觉很灵敏。嗅觉与神的关系密切,神正常时嗅觉灵敏。《医林改错·脑髓说》有:“脑髓渐满……,鼻知香臭。”[21]不足则嗅觉不灵敏。

2.2.5二阴从二便、生殖、月经等方面辨识。

二便:精气神充足者,大小便均正常。不足则尿增多或遗尿,大便稀或大便秘结。《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11]《景岳全书·秘结》云:“下焦阳虚,……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18]576。

月经:精气神充足者,初潮、闭经年龄正常,月经规律,量、色、质正常。月经的产生是以肾为主导,若先天之精充足,天癸至,冲、任脉能及时得通,则月经正常。不足,易导致女性初潮年龄延后,而闭经年龄提前,或月经的经色浅淡、经质清稀,经期延长、甚至无故闭经等经期失常表现。

生殖:精气神充足者,生殖功能正常。不足者,女子可能出现受孕困难,妊娠期体虚,无力生产,产后泌乳少或无乳等表现;男子则出现精少、遗精、早泄、阳痿甚至不育等表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到:“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10]。

2.3辨神志精气神充足者,神志清楚,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记忆良好,睡眠正常。不足则易有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思维迟钝等表现。《本草备要·辛夷》曰:“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23]。

2.4辨舌精气神充足者,舌体柔软,活动灵活,舌质明润有血色,舌苔薄白。精气神充足,气血充分,神能得养,控制舌体自如运动,伸缩正常。《辨舌指南·辨舌之形容》曰:“有胃气则舌柔和,无胃气则舌板硬。”[24]《辨舌之苔垢》篇对正常人舌苔的论述有:“如平人无病常苔,宜舌质淡红,舌苔微白隐红,须要红润内充。白苔不厚,或略厚有底,然皆干湿得中,斯为无病之苔。”不足则可有舌质色淡,苔少的表现。

2.5辨脉精气神充足者,脉动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景岳全书·神气存亡论》曰:“脉中有力,即为有神。”[25]不足则可能出现脉动不均匀,节律不整,虚而无力。

3结语

人体之精与健康密切相关,不仅为人体健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可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26]。中医精气神理论是“形神一体观”的发展与延伸,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的辨识理论框架,有利于指导中医健康管理的建立,促进和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产生,预防疾病或进行早期治疗服务,做到“治未病”“养生防病”,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提出与论证[J].中医杂志,2012,53(6):458-460.

[2]吴润秋,杨绍华.《黄帝内经》象思维之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57-61.

[3]李明霞,周志钦.论健康概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73-575.

[4]胡奂湘.《淮南子》的人体观和养生思想[J].孔子研究,1992(2):58-65.

[5]徐文弼.寿世传真[M].吴林鹏,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18.

[6]周萱,于春泉,王泓午,等.试论中医精气神理论与健康辨识的关系[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1):8-11.

[7]张介宾.类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456,16.

[8]杨茂敬.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谈养生[J].光明中医,2009,24(10):1981-1982.

[9]容小翔.正气存内改善亚健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07-13(10).

[10]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1]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12]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M].北京:中国书店,1987:16-17.

[13]汪宏.望诊遵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21.

[14]喻昌.医门法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1.

[15]石寿棠.医原-二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5.

[16]陈冬志.中医脉诊实验教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17]林之翰.四诊抉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7.

[18]张介宾.景岳全书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3.

[19]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72.

[20]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84.

[21]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12.

[22]边智伟.“女子以血为本”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3]汪昂著.本草备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24]曹炳章.辨舌指南[M].张成博,欧阳兵,唐迎雪,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55-56.

[25]张介宾著.景岳全书[M].孙玉信,朱平生,校.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9.

[26]曹姗,冯闲野,杨晓丽,等.中医精理论与健康状态关系[J].天津中医药,2013,30(9):540-542.

猜你喜欢
理论框架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理论框架
慢性肾衰中医PRO量表理论框架模型的构建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论框架及其测量工具研究综述
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逻辑
从系统功能框架下的语篇分析到其经济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