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门急诊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5-04-16 05:19邢学波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儿童医院挂号服务中心

邢学波 罗 毅*

苏州市儿童医院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苏州市约150万儿童的医疗保障任务,而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苏州儿童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将会持续增加。最近中国城市划分新标准,苏州将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为标准建设,人口规模逼近1 000万,加之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苏州市儿童的人口规模将会持续维持在高位。我院日门急诊流量约4 000至5 000人次,且呈持续走高的趋势。

1 门急诊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门急诊办公楼面积狭小 难以接纳现有人流量 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规模总面积14 331平方米,门诊量按照日平均1 200人次,最高峰为1 600人次设计。由以上数据可知,现有的人流量严重超出了当初的设计容量。雪上加霜的是,往往1名儿童患者有至少两位家长陪同,更有甚者,1名儿童患者有4人以上陪护看病,大大加重了门诊楼的负担。现在门诊大厅、就诊室拥挤不堪,人潮流动,存在严重的医疗隐患和安全隐患。

1.2 门急诊医生短缺 难以满足病人需求 仅依内科日门诊量2 300人次测算,满足该门诊量需要医生39人次,而按照医院编制只有医生26人次,加之部分医生因个人私事请假、参加学术会议、怀孕、外出进修等情况,实际坐诊的医生还要少,而病房人员多以进修生、研究生、规培生为主,不能为门诊提供必要的帮助。医生接诊时面对的是超长的工作时间和巨大的工作强度,对医生的身体健康也是很大的考验。

1.3 护士、保安、导医、保洁等人员不足 难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足够的帮助 现有护士、安保等人员仍按照之前门急诊流量设置,随着人流量的增加,无法满足现有需求。以保安为例,现在每层楼仅有1名保安,无法应对目前庞大的门诊量,难以保障人员的有序疏导。另外儿童大小便较为随意,也给保洁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1.4 患儿家属对病情十分重视 不太信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现在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生病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不管生大病小病都到最好最大的医院就诊,我院便成为周边地区儿童看病的首选。有些孩子吐奶、吃不好、睡不好都来医院看,挤占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往往门可罗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5 门急诊挂号预约率偏低 就诊流程不畅 目前门诊挂号预约率仅维持在20%左右,预约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部分病人需到医院后等待挂号就诊,而庞大的人流量使挂号需要很久的等待时间,以致就诊流程难以顺畅进行。

1.6 家长缺乏常见病的常识 对简单疾病无法自主处理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虽然对孩子非常重视,由于忙于工作,无暇了解一些简单的医疗常识,无法正确合理地照顾小孩,如孩子身体一有异常,便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特别是秋冬交替时节,如穿衣、饮食不注意,都会引起儿童身体的不适,往往造成大批患儿来院诊治。

2 缓解门急诊高峰的长期对策

2.1 扩大儿童医院的规模 其他医院增设儿科科室 目前我院已经在园区新建设了1处新院,占地面积88亩,投入使用后将大大缓解苏州地区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新院区的建成并不是一劳永逸,解决整个苏州地区儿童的看病难问题不能只靠一家医院,而是需要整个地区的医院共同承担这个重任,形成以儿童医院为主导,其他医院儿科科室相互配合的局面。

2.2 招聘适量的儿科医生 培养更多的儿科人才据统计,2011年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1]。儿科医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医学院校毕业生大多不愿意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儿科人才队伍来源不足[2]。我院是苏州大学的附属医院,人才的选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招募适量的医生,以防人才断层断档。人才的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尤其是医生,1名医生可以在门诊接诊治病,需要在病房经过3年左右的培训时间,这为医生的招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为周边医院培养更多的儿科人才,周边医院的儿科科室蓬勃发展,也有利于缓解我院巨大的人流量。每年我院都会招收一定数量的规培生,提高儿科人才的个人综合素质。

2.3 扩大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宣传 接收普通疾病患者 现在每个社区都建有医疗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婴幼儿的体检及预防疫苗的接种,很少有家长会在服务中心为孩子看病。社区的服务中心完全有能力看好一些儿童普通疾病 ,一些重大疾病,可由儿童医院专门负责,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避免社区服务中心的资源浪费。社区服务中心可借助家长给儿童接种的契机,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也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儿童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动,协助指导他们的诊疗。

2.4 提高挂号预约率 节约就诊等待时间 现在医院挂号的途径比较多,群众可以通过电话、网站、手机等方式预约,不仅方便使用,而且可以预约到具体某一时间段,节约病人在医院的等待时间。挂号预约提高了,医院可以对门急诊高峰做出预反应,确保群众的看病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我院还将为病人发放就诊卡,可以集预约挂号、自助缴费一体,缩短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

2.5 定期开展医生进社区活动 举办儿童疾病知识大讲堂 我院开展了“千名医生走基层”活动,定期安排医生进入社区无偿为苏州周边乡镇百姓义诊、医疗咨询、科普讲座、专科培训等服务;针对儿童过敏性疾病、龋齿、近视、肥胖等问题,编印《科学育儿从这里开始》和《0~6岁儿童营养知识百科》《孙教授育儿营养经》等书籍,免费发放患者儿童和社会群众;秋冬时节,气温忽高忽低,是儿童的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时节,我院选派主任医师开展公益讲座,为群众讲解咳嗽、哮喘、腹泻等儿童常见病知识,让他们科学、理性地对待这些疾病,减少发病率;此外,我院每年为园区、沧浪区30多所幼儿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近2万人次。通过以上活动,加强了医院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儿童受到科学的养护,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生率。

3 缓解门急诊高峰的短期对策

3.1 门诊周末临时增加医生 诊室利用最大化针对门急诊流量周末比平时要高很多的情况,协调部分医生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将可用的诊室全部利用,来缓解周末高峰流量。根据医生的工作时间和看病人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提高医生看门诊的积极性。

3.2 增加导医、保安、清洁员数量 完善就诊流程由于门急诊室外巨大的人流量,让挂号、就诊、验血、拍片等流程显得更加混乱,有些人员本来就对医院的布局不是很熟悉,面对茫茫人海更是不知所措,此时增加导医、保安等人员对疏导人流,维持就诊秩序,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有很大的帮助。

3.3 适当提高挂号费用 调节来院病患人数 目前我院治疗的大多以普通常见病为主,而且挂号费较低,造成患者集中来我院就诊。在保证急诊患者得到有效就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普通门诊和特需门诊的挂号费,用经济手段调节控制,引导病人向周边医院及社区医院分流。特别是周末遇见突发人流高峰时,为避免踩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必要时采取限号措施,主动降低门急诊的人流量,保证医疗安全和人身安全。

3.4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提升员工士气 在面对门急诊高峰之时,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克服困难。职能科室也应组织对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慰问,发放一些小礼品,给不能按时就餐的人员送餐到岗等,应对门急诊高峰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事情,要求全院上下共同承担,以增强医院的凝聚力,提升员工的士气,为员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Z].2013-3-29.

2 冯文.我国儿童医院运行的问题与困境[J].中国医院,2013,17(3):28-30.

猜你喜欢
儿童医院挂号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分析探讨自助挂号系统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湖南省儿童医院青年科技协会成立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
儿童医院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