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管理科学知识 改善监理工作效果

2015-04-16 11:09吴建一
建设监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施工方管理学监理

吴建一

(上海外经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所谓管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相对于监理工作来说,最合适的定义应该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获得最优效果的工作。这里面突出了“最优”两个字,表明了管理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条件而改变的,在相同的条件下必须是最好的。管理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的一个优化过程。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管理针对当下监理的突出问题,即效果不明显的发展瓶颈,无疑是一副有效的良药。

监理工作,简单的定义就是监督、管理。这里的管理,与企业里面的生产管理是有区别的,有些类似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它所采取的管理手段,主要是监控。从其维度来看,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监理对被监理方的监督。主要监督的是施工方的行为而不是工程实体;施工行为的结果会体现在工程的实体上。很多时候也会从工程实体中去发现施工方行为上的问题,但对很多行为的判别要参照相关的技术标准,需要应用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往有些过分强调了技术知识,忽视了管理知识。二是监理内部的管理。要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又要限制其不适当的行为。确保监理人员尽职尽责是内部管理的核心。三是对外关系的协调。主要是配合行业或行政主管部门落实相关的规定,支持政府或行业的工作,同时与业主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对施工方的监督是最主要的工作。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单单说监督是不全面的。因为除了监督还有整改。应该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正因为是这样一个全过程,才能称之为管理。这种管理的目标是保持施工方的行为在一定的政策或标准之内。这种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提高监理工作效果的主要途径。笔者回顾监理工作走过的 20 多年的历程,最最困扰监理人员的就是监理工作的效果问题。社会上一度出现监理效果不明显的论调,甚至于有人说请不请监理一个样。这种问题,不仅制约了监理业的发展,同时更威胁到监理工作的存在。究其原因,在过去的监理工作中,并非监理人员工作不努力,而是监理的定位不准确,监理的方法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导致了监理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现状。

在过去的 20 多年中,监理工作基本上在“监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上徘徊。做过之后,监理的工作就算完成,而不管效果如何。作为一个监理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在这方面做文章。然而很少有单位肯投入一些资源,对于如何改善监理工作的效果进行研究。政府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也认可这一点,从政府的相关规定上更可以明显地看出。比如说,对于工地上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监理应该通知施工方整改;若施工方不整改,监理就要向建设单位汇报;若建设单位也不能够促使施工方整改的,监理再向政府管理部门报告。到此,监理就完成了任务。在整个过程中监理不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而只是一个哨兵的角色;监理的行为与工作的效果没有关系。这个与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管理工作是有目标的,而这种半路而止的工作就不能称之为管理。监理所承担的这种管理职能,管理层是放在项目管理里面的。而在施工监理中,取消了这种职能,仅仅要求监督和报告便可以了。这个就直接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效果。在管理层看来,施工阶段的监理也只能管到这一步。由于业主委托的权力有限,面对很多问题,监理是无力解决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不封闭的工作流程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要改善监理工作的效果,必须从流程上来完善,必须明确监理工作的目标,不能够仅仅当一名哨兵。从监理自身因素来分析,也应该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来改善监理的效果,而不能依赖于汇报了事。其实从目前政策层面所赋予的权力来看,如果都落实到位,监理能够运用管理学的知识进行控制,是可以提高监理工作效果的。关键是要充分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来武装监理人员。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对整个工程实现有效控制。

管理学特别重视计划,工作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才有保障。虽然目前的监理工作中也有监理规划,其实这种规划对政府的要求是可以应付的,但是从控制的要求看还远远不够。如今的监理规划大多是明确监理做些什么,而没有应用控制的原理,对整个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专项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甚至对于施工方人员的个性都要充分了解;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分析到。对于施工方行为分析中的任何一种违章行为给工程带来的危害,都要分析透彻,然后得出有效的管控措施,指导今后的工作。对于施工中每出现一种不利于工程进展的情况,都要有应对的预案。这样的计划就是有效控制的基础。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监理的主要作用就是纠偏,就是纠正施工方的违规行为。这些违规的行为大多表现在四个方面,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包括文明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安全及文明施工,判别的标准是相关的规定;质量的标准是图纸和规范;进度是经过批准认可的进度计划;投资的标准是合同。其实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施工方的改正。就像医生治病一样,病灶发现得越早越好治疗。特别是对于返工的工程,如果返工量大,会有很多损失,难度肯定会大;如果在早期防控,难度会小很多。

对于过程的控制,管理学的方法很多,如质量管理方面的以及各种图表等。监理工作中,控制的难点首先在于对于问题的纠正难。就像法院执行难一样。这就需要将工作的重点前移,在预控上下功夫,尽可能早纠正。第二是在预控无效的情况下,也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比如进度款的支付,必须在将隐患消除的前提下才予以支付。一般情况下,进度款都是按月支付的;如果及时发现问题,在一个月之内是可以解决的。第三是监理每月进行的网上申报和标准化工地的复核评分,都可以制约施工方的行为。监理可以利用管理部门的检查,来促使施工方整改问题。如果监理自身行为有问题,瞻前顾后,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对于管理科学的不重视非常严重。最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事管理学专业的人才竟然没有资格参加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考试。这一规定将一大批有才干、监理行业迫切需要的人才排斥在了监理队伍之外,不能不说这是监理行业的一大损失。

为了有效地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在监理的队伍中必须广泛地引进管理学人才。以往都比较偏重于技术而轻视管理。在监理走过 20 多年之后,在监理面临效果不明显的窘境面前,应该有所改变了。这种改变应该是自发性的,从改变监理工作方法入手,以改善监理效果为目的,提升监理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在政策上放宽,允许管理专业的人才参加注册监理资格的考试,把有才华的管理人才吸引到监理队伍中来,大幅度提高监理队伍的执业能力,从而逐步发展和壮大监理业。

猜你喜欢
施工方管理学监理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建筑供应链协调及应急策略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浅谈管理学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