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民意民生警务 扎实推进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

2015-04-16 00:27吴铁城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警民治安

吴铁城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民意警务为出发点,以民生警务为落脚点,全面深化民意民生警务机制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微警务”为民工程、平安创建护民工程、服务群众便民工程、“网上公安”亲民工程、队伍建设爱民工程,顺民意,惠民生,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造群众满意的平安城市,为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

一、大力推进“微警务”为民工程,打造360秒出警圈,凝心聚力促和谐

(一)做优“微警务”,凝聚大民心。从百姓最关心、生活中最密切、看似小事的方面入手,全面总结乌拉特前旗公安局“九小警务”工作机制,提出将“九小警务”制度化,做优“微警务”常态机制,并在全市推广。“九小警务”即整改队伍中存在的“小问题”、消除执法过程中的“小瑕疵”、纠正影响警察形象的“小毛病”、排除危及群众安全的“小隐患”、调处易激化矛盾的“小纠纷”、查处影响群众生活的“小案件”、平息群众不满意的“小信访”、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困难”、处理关系群众冷暖的“小事件”。全市公安机关把做优“微警务”作为提升公安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打实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面对面解决困扰群众工作生活的小难题,把小平安凝聚成大平安,以小环境和谐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二)打造“一站一车”爱民固边警务新模式,促进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巴彦淖尔市公安边防支队创新推出了集防范、打击、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爱民固边警务工作站”,以及为群众提供走访代购、法律法规宣传、季节性防范、巡边控边、化解矛盾纠纷等任务于一体的“爱民固边直通车”。“一站一车”爱民固边警务新模式运行以来,在边境地区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综合性平台和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构筑成了“一站多能”的前沿管控新阵地。2013年以来,侦破各类案件317起,化解矛盾纠纷235起,参与救援34次,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45处。

(三)移动警务工作站——“家门口的派出所”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全市公安机关按照现场处警、执法、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2013年以来,购置33个移动警务工作站,在临河、乌拉特前旗、五原、磴口等地投入使用,分布在中心城区及车站、学校、大型企业、商贸市场等治安复杂、易发案地段,并为每个警务工作站配置了地图、打气筒、工具箱等便民设施,在开展业务办理、治安执勤的同时,随时随地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因其方便快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四)精耕细作360秒出警圈,确保“110”报警电话一拨就灵。全市建立“以移动警务工作站警力为骨干,多警种协同,多时段、多层次、点线面兼顾”的防范和打击街面犯罪警务机制,坚持“守住点、控住线、防住面”的巡逻防控模式,以移动警务工作站为骨干,警用汽车、警用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巡逻、徒步巡逻为辅助的巡逻防控网络,在全市各主要路段、背街小巷、高发案地区重点屯警,在时间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衔接,构建起了网格化、动态化的巡防格局,初步实现了街面防控常态化,360秒出警圈在全市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强“草原110”建设,方便了农村牧区等边远地区群众的报警求助。

(五)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不间断地开展治安乱点的专项治理。2013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强化对突出问题、重点地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先后实施了社会治安整治攻坚战,交通整治、环境治理攻坚战,公共安全隐患攻坚战,社会矛盾化解攻坚战, 开展了“严打整治”、“春耕保卫战”、“打击电信诈骗”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净化社会环境。同时,全面加强护校安园工作,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

二、实施“六个全覆盖”,打造平安创建护民工程,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一)视频监控体系全覆盖,精确制导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强化视频监控建设。加大城镇公共区域、重点要害部位及复杂场所视频监控、城市视频抓拍机动车辆和出城卡口系统建设力度,完成全市15个出城卡口建设并全部联网运行。全市各地加强视频监控联网及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全市人口超10万以上的城镇全部实现视频覆盖,覆盖全市90%以上的人口。在此基础上,推进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街面防控体系全覆盖,提升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巡警、交警、武警“三警合一”巡逻机制,其中1名治安民警为组长,带领1名交警和2名武警,遇有警情,“三警合一”巡逻民警就近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并视情况协调相关单位到现场协同跟进处置,做到以动态警务应对动态治安,实现动态化防范。“三警合一”巡逻民警和步巡、车巡民警密切配合,形成了网格化的街面防控常态化体系。

(三)社区驻警全覆盖,全天候服务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强化群防群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单位内部安保人员等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党委政府支持、公安机关主导、人民群众参与”的大治安格局。全市推广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苏木副职向下几级延伸,社区居委会干部兼任辅警。全市整合社区干部、村社治保组织、保安人员、出租车司机和环卫工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实施了广大群众为参与者的“红袖标”工程,共组建单位内保组织1625个,基层平安创建组织1012个,自治性群防群治队伍85630人。全市共建城镇社区警务室309个、农村警务室650个,创建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心,推广民警驻村制、巡防制、包片制等警务制度,将社区民警固化到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人口管理、信访维稳、安全防范、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警力下沉和警务前移,做精做细社区警务。

(四)“护城河”建设全覆盖,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依托交警、路政部门和购置移动警务车(亭)为主,共新建环市、旗县间交界处、城区主要路口及治安状况复杂地区治安报警服务点105个。2014年,以8横5纵公路网和各出入口为基点,全面建立了7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护城河”工作站。目前,7个“护城河”工作站、105个治安报警服务点、5个边境卡点共同构筑起环市1500公里的陆路屏障和治安防控堡垒,全面加强对出入巴彦淖尔市人员、物品、车辆的检查检验,形成了“护城河”体系的全覆盖,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五)抢险救援全覆盖,扶危济困温暖群众。建立健全了抢险救援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整体拉动、战勤保障、联合演练等方式,不断增强警种部门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开展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处置和配合协作能力,大力提高抢险救援的整体水平。同时,在发生重大突发性灾害时,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六)“三一四全”、“三联六调”全覆盖,专群结合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推广“三一四全”、“三联六调”工作法,为强化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临河区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临河区拘留所被评为“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通过推行“三联六调”、“三一四全”、交通事故专业法庭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矛盾排查化解机制,2014年,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877起,调处化解2392起。

三、实施服务群众便民工程,为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

(一)推进“阳光警务”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不断健全和完善警务公开透明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阳光警务”建设。通过及时公开法律法规、办事指南、办理证照和治安案件受理情况等项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市案件公开比率达到90%以上。此外,市公安局简化办事流程,把可以网上运转的12类64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项目全部通过“网上公安”公开办理。

(二)社会治理网格化,提升警务工作实效。全面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主动靠前服务民生,维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一是按照“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牌”的标准,深入推进“防消一体化”的“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通过设立农村治安消防站,配备专(兼)职消防队员、消防车辆和简便灭火器材,确保第一时间到场灭火,提高了农村牧区火灾防控能力。二是认真落实社区工作“六进门、五必访、四检查、三落实、两通报、一报备”工作措施,将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做强社区、农村警务。

(三)打造为民服务优质窗口,为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做好市政务大厅公安窗口服务工作,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全市户政大厅、派出所户籍窗口推出“双休日”服务、延时、错时办公、预约取证、送证上门等便民措施,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交管业务窗口全面推行网上办理,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各旗县区全部设立了出入境受理接待窗口,完善绿色通道。同时,从细微的便民小事做起,努力实现便民措施全覆盖。2014年,全市公安机关共推出便民利民措施82项。

四、大力开展“网上公安”亲民工程和队伍建设爱民工程,搭建和拓展民意民生警务新平台

(一)正风肃纪,深入整改,打造亲民爱民的过硬公安队伍。积极整改公安机关在服务民生、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大警民沟通深度,建立了公安机关定期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以及社区治安情况通报制度,推行警民恳谈、开门评警,“两代表一委员”征求意见工作,探索开办“公民警校”、“少年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意汇集、回应、评估、反馈工作机制。坚持把公安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推进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建设,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平台建设,拓展为民服务阵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依托新闻媒体和网络,全面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开辟了 “警务在线”、“聚焦红绿灯”等专栏,开通了巴彦淖尔交通广播,在巴彦淖尔日报开辟了“平安·民生”、“警界”等专版。先后深入开展了“爱民模范基层所队、爱民模范民警”评选活动以及“走进警营”、“走进110”、“爱民活动月”等活动。公安机关领导主动走进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广大听众互动,现场解答热点问题。通过搭建警民关系建设平台,加强了警民互动沟通,密切了警民关系。

(三)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期盼”作为公安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依托巴彦淖尔“网上公安”平台,通过局长信箱、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方式,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做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网上公安”已成为全市公安机关服务民生的“快车道”、警民沟通的“直通车”。同时,大力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活动,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切实将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依法化解信访案件,作为密切警民关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

(作者系巴彦淖尔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警民治安
日本人感觉治安变差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爱国婊
作品选登
广东联通与广东省公安厅发布“粤警民通”正式版
交警十大队举行警民恳谈活动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