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起来的农家子弟撑起法的蓝天
——唱响初中思想品德法治教育主旋律

2015-04-17 17:56陈凤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莆田守法思想品德

陈凤云

(莆田市外国语学校,福建 莆田 351152)

为富起来的农家子弟撑起法的蓝天
——唱响初中思想品德法治教育主旋律

陈凤云

(莆田市外国语学校,福建 莆田 351152)

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理应成为普法教育的主力军。我们亟须加强富起来农家子弟的法治宣传教育,唱响法治教育主旋律,念好“早、实、行”普法三字经,让法治观念入耳、入脑、入心,让初中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爱法,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共同撑起一片法的蓝天。

农家子弟;法治;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1]这一规定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法治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理应成为普法教育的主力军。当前,加强莆田沿海富起来的农家子弟的法治教育尤为必要。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沿海农民走南闯北,他们创造了“无医生医、无木生材、无金生金”的商业奇迹。农家子弟在物质上虽然富起来,但不少人的法律素养依然贫穷。我们亟须加强农家子弟法治宣传教育,让初中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爱法,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共同撑起一片法的蓝天。

一、部分富起来的农家子弟法律素养依然贫穷

吃苦耐劳的莆田沿海农民闯荡天下,勇闯商海,如今莆商经营的民营医疗企业约占全国的85%,木材约占全国的70%,珠宝约占全国的30%,莆田已成为中国沿海最富裕的人群之一。然而不少富裕起来的农家子弟法律素养却是贫穷的,其主要表现在:由于父母在外打拼,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孩子违纪违法现象日益增多;许多目不识丁的前辈们财大气粗,“读书无用论”很有市场,初中学生逃学、辍学不断增加;早婚、早育、买卖婚姻日益流行,有的初中毕业生刚脱下校服就穿上新婚礼服,一般家庭新娘聘金高达60万以上;村民圈地违建豪宅、婚外恋等炫富享乐之风蔓延,这些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不少农家子弟目无法纪,令人堪忧

近几年,笔者对当地初中学生、家长进行了3000多份问卷调查,并走访了部分不良初中生群体。造成部分富起来的农家子弟目无法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父母对未成年人疏于管教。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拼,缺乏家庭管教,留守孩子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违法犯罪率就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约有60%的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在城区买房租房,不惜花重金把孩子安排在城里名校读书,甚至派专人照顾,很多孩子感到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对学习厌烦,对家庭及学校有明显抵触情绪,不少“问题”孩子被城区学校劝退回农村学校,对这些“出口退”的学生,我们农村学校更是无能为力,逃学、辍学、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时有发生;另外有些暴富起来的农民行为不良,父母离婚率偏高,青少年心理创伤严重,孩子对父母有怨恨情绪,亲情淡薄,孩子自暴自弃自然不难理解。

学校片面追求应试教育,买卖婚姻、赌博、圈地违建豪宅等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青少年自我约束力差,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目空一切、目无法纪,也就不足为怪了。

法律知识的普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守法是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初中学生法盲、法律意识淡薄,就好比天天在油库里抽烟的烟民,油库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三、念好普法三字经:早、实、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直面部分中学生目无法纪问题,唱响法治教育主旋律,念好普法三字经:早、实、行,加强富起来农家子弟普法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让法治观念入耳、入脑、入心。

(一)要早,即早教育、早发现、早矫正

1.早教育。邓小平同志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纵观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第七课《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才开始较系统的普法教育。其实,初中学生一入学,就很有必要进行法治教育。教材起着引领作用,应先行一步,从七年级上册就开设法治课,我们要认真上好普法教育第一课。

2.早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早发现问题,方能防微杜渐,所以要尽早发现、善于发现初中学生中一些诸如逃学、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偷窃、故意毁坏公物、赌博、观看淫秽音像制品、进入营业性网吧游戏室等问题。

3.早矫正。一位老教师在教育经验座谈会上说过,转化矫正一位后进生,使之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作用决不亚于培养一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于那些留守孩子中的后进生,思想品德教师更要关爱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那些法纪观念差的学生,我们要配合班主任,做好转化矫正工作。

(二)要实,把普法教育落实在每一堂法治课上

普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司法、公检法等部门都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不少学校每年举办了一场法治报告会。可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报告会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学校普法教育的需求,就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仅靠点心是不够的,更要靠主食,而思想品德课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食。因此,要加强思想品德教师法律知识培训与指导,让思想品德教师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主力军,让每一堂法治课成为法治报告会。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生活,关注身边案例,精心备课,有时,简单的一首歌、几张图片、一个案例、一份作业,就是一篇货真价实的法治报告稿。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法不可违》一节,笔者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与授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普法实效。

导入新课:听了电影少年犯《心声》主题曲,你有何感想?(设计意图:以催人泪下的一群少年犯视频拉开序幕,伴随着“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墙内春秋几度……”的歌曲,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引出“法不可违”课题。)

提出问题: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有哪些?(设计意图: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类别。)

辨一辨、说一说:以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个镜头,它们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违法现象?联系镜头五谈谈犯罪的特征与刑罚的种类?PPT放映五个镜头:镜头一,谎报险情;镜头二,到此一游;镜头三,耕地保护区上的违章建筑;镜头四,买卖婚姻;镜头五,莆田海边凶杀案。(设计意图:了解、调查、分析身边的违法现象,在思辨、比较中,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并通过镜头五理解掌握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种类。)

学以致用,我来当法官。

案例一:李某某的宝马

2011年9月6日晚,在北京海淀区一小区门口,一对业主夫妻在开车要拐入小区时,遭到驾驶无照宝马李某某和另一奥迪司机殴打。当年15岁的李某某被劳教一年。

案例二:2013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当年17岁李某某因强奸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李某某在他心爱的宝马旁“一跃”就违法了,为什么?(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驾车。)

(2)若是你来当法官,对案例二会作出怎样的判决?(它们属于一般违法还是犯罪?)

(3)请你谈谈从李某某案件中吸取了哪些教训?

(设计意图:官二代、富二代的初中生同龄人的堕落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李某某,有着一系列闪亮的光环,四岁时入选北京申奥形象大使,曾获得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铜奖、银奖、金奖,前途一片光明,可他目无法纪,无法无天,一步步滑入犯罪的深渊,教训是沉痛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固然好,但如果能吸取他人教训,敬畏法律,防范于未然,做到不吃堑,多长智,是否更是“技高一筹,棋高一着”?)

作业: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

分发《普法教育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在回执单上签名。

(设计意图:教好一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全民普法,以达到全民守法,真正把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要行,即开展“今日说法”“编报写法”“遵纪守法”等实践体验让学生行动起来

公民的遵纪守法习惯,多是在行动中体验和内化的。青少年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学法、守法、用法、爱法等具体实践活动,其认知才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并转化为他们遵纪守法自觉行为。通过“说法”“写法”“守法”等实践体验使法内化于青少年学生的内心,外化于他们的行动,从而实现了初中法治教育课的升华。

1.今日说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今日说法”,如未成年人辍学,不接受义务教育违法吗?买卖婚姻害了谁?为何一支烟便能使他走向堕落?父母为未成年子女订立婚约,我们该怎么办?让学生想一想、辩一辩,学生在辩中明法,明白“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的道理,也懂得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编报写法。可围绕婚姻法、土地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法律资料,收集图片、身边案例等编写成手抄报,然后在课上交流分享。

3.遵纪守法。将法治教育与《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他们的法律信仰,让学生明白守法要从不逃学、不旷课、不闯红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等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自觉拒绝“黄、赌、毒”等不良诱惑,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正如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唱响法治教育主旋律,念好“早、实、行”普法三字经,为富起来的农家子弟撑起一片法的蓝天,让崇高的法则永驻他们的心中。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2014-12-29

陈凤云(1971-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市外国语学校(莆田第一中学妈祖城校区)高级教师。

G415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3-9884(2015)02-0008-03

1673-9884(2015)02-0008-03

猜你喜欢
莆田守法思想品德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莆田闹元宵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