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经管类实训环境的建设思考

2015-04-17 19:41周修考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经管类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管类实训环境的建设思考

周修考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摘要: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而非以知识为核心,这使得经管类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要性较之以往更为凸显。文章通过阐述我国高校经管类实训环境建设现状及问题,从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硬件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创建新型经管类实训环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经管类;实训环境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周修考(1982-),男,福建宁德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实验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现阶段中国教育的语境下,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以及当前高职院校的一种办学类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研究型,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又强于高职院校。这就构成了“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内涵和要求:第一,培养目标应以能力而非以知识为核心;第二,专业设置应从社会需求而非从学科自身出发;第三,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训;第四,应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教学法;第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学质量的关键;第六,应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吸引大中型企业参与是成功的根本。[1]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经管类实训环境的建设应从传统思维中跳出来,围绕能力建设进行思考。

一、经管类实训环境建设现状

目前,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经管类高校和拥有经管类专业的高校均对经管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建设了不少实训室,并增加了实践学时。但是由于受到实训环境建设观念、管理体制、建设经费以及实训教师队伍薄弱等条件的制约,导致了实训室资源浪费和实训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实训室重复建设,资源优化性差

建造实训室前各专业间论证不充分,导致实训室建设无法做到资源的最大优化,而各专业从满足教学要求的角度上就会在某一段教学时间内出现竞相争抢实训室的现象。从学校的层面上来看,势必造成各实训室功能单一、布局和结构难以优化、设备重复购置、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如同一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购买了ERP软件、市场营销软件、网络营销软件,而物流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也购买了相同软件,造成软件的重复购置,共享性也差。

(二)对实训课程重视不够

在课程设置上,很多院校已经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模式逐渐向“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阶段过渡,但实际上实训教学在教学管理中仍还处于从属地位,部分教师和学生仍没有重视实训课程。领导层面,非经管类院校尤其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领导并不十分认同经管类的实训课程,认为理工类才需要实验实训室,经管类教学以理论为主;教师层面,大多数经管类专业教师没有企业经历,对实训课程体会不深,导致不够重视;学生层面,实训课程通常只是一门课程的若干学时,没有严格的考核环节,主观上认为不如期末考试重要。

(三)实训室使用率不高,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未加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原因会造成各专业在同一个教学时间内使用同一个实训室,而其他时间段就会出现实训室的“空档”。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课外开放,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本身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后期的专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会影响到实训室的使用率。而事实上,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属于辅助地位[2],他们未能得到相应专业培训,能力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四)实训方式单一,灵活性差

学校自建的实训室与企业实际情况相比总是会落后一拍,企业总是跟随市场第一时间进行适应性变化,而高校不仅对市场反应没有企业灵敏,即使感觉到市场需求变化也不可能去改扩建实训室,因此学生即使在学校完成了相应的实践课程后在应对市场问题时仍显吃力,学不足以致用。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电商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建于2006年,实训课程以角色扮演和流程模拟为主。而近几年电商产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式和趋势,例如众筹模式、P2P模式,电商企业对网络推广人才、电商运维人才需求猛增等等。实验教师已经感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但在原有格局下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法改建电商实验室,改变实训方式,导致实训课程效果与市场需求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经管类专业实训环境建设探讨

经管类专业实训室建设应围绕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构建新型经管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经管实验教学新的突破。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建设、硬件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树立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新型实训课程体系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能力建设为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在建立实训课程体系时要从旧有的惯性思维中跳出,不再从学习课程知识角度出发,而是要针对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结合经管类的专业特色,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具体地说,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训课程,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在学生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在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课程的设计上,不局限于课程本身,不局限于专业本身,而应从经管大类角度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搭建能力培养体系。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又使得各实训课程培养的单一能力有机组合成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在上课方式上,应采用多练少讲、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实训与实验不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式开展实训活动,避免教师讲太多讲太细,反而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二)努力构建仿真实训环境,大胆创新实训环境建设

学校在硬环境的建设上要加大投入,要努力将实训室的实体环境打造成一种和企业实际环境相仿的真实实训环境,最大程度地缩小实训室和社会环境的差距。在实训环境建设上,应和工科实验室有明显区别。以电子商务实训室为例,因其多以软件模拟电商全流程进行实训,许多高校将其建设成了计算机机房,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在实训环境建设方面弱化计算机的作用,强化企业氛围要素建设,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有企业的感觉,自然会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除了建设仿真实训室外,还可以考虑以工学结合方式展开实训教学。如酒店管理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建设的对外交流会议中心(含酒店)顶岗实习。学校开设创业一条街,或者开放一些主题小店(如咖啡店),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轮番进入经营,以业绩定成绩。而校企共建是达到仿真环境的另一个途径,也解决了学校自建实训室灵活性差的问题。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发挥校企优势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可以使人才培养在空间上横向拓展,完善实践育人的平台。[3]

(三)不断完善实训教学管理队伍,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

经管类实训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分不开的。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引进一大批高学历人才充实自己的教学队伍,但这批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相对薄弱,虽然有经历过实践教学的学习,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没有系统的实战锻炼。因此,需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经管类实训教学团队,通过研讨、学习、交流、考察等各种方式逐渐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真实的实训环境除了硬件方面要求较高,对带课的教师要求更高。学生更喜欢来自企业有实战经验的教师,这样的老师更有说服力。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也可以通过送教师去企业顶岗等方式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实训室管理机制和运营制度

良好的实训室管理机制和运营制度是实训室朝良性方向发展的两大保障。在实训室的管理机制上,根据各类学校现有的情况主要分为三种:学院集中管理、二级院(系)自行管理以及学院与二级院(系)共同管理。在规模较小的院校中,其专业特色不太突出,学生及管理教师人数少,可以采用学院集中管理的模式;而规模适中的院校则可以采用二级院(系)自行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实训室;学院与二级院(系)共同管理适用于规模大的院校,这类院校学生与专业管理教师人数多,专业特色明显,如果专门依靠学院统一管理会出现实训室重复使用、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以学院管理为主,二级院(系)管理为辅的方式是大规模院校实训室最佳的管理方式。各级各类的实训室都必须制定好相关的运营制度,特别是经管类实训室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结合工学实训室的特色优势,大胆创新,制定出符合自己专业发展方向和院校发展战略的运营制度。

参考文献:

[1]练玉春.准确定位建设应用技术大学[N].光明日报,2014-06-03(14).

[2]刘鑫.浅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3]邱晖,杜忠连.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1).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经管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索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5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