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策略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5-04-17 20:20福建省上杭县明强中学张志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细胞培养问题导学导学

◎福建省上杭县明强中学 张志晖

“问题导学”策略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福建省上杭县明强中学 张志晖

以“动物细胞培养”一课复习为例,探索“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提出导学问题;成立学习小组,合作分析问题;通过动手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总结与评价。旨在帮助高中生物学教师解决复习课的教学烦恼,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生物学复习方法。

问题导学;复习课;合作学习;动手实验

复习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复习旧知识与猎奇、猎新的求知欲望之间存在的矛盾;更好地解决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的关系。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复习课,通过对学生主动性的带动,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进而更好地提升复习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策略能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将所掌握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体系,促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创设情境,提出导学问题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充分体现教师备课情况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优质、高效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不仅有利于后面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使学生明确复习课的主题,进而自行将所学过的知识从脑中“调出”。可以通过生活、视频、实验、STS以及矛盾等方式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动物细胞培养”一课复习教学时以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抽丝剥茧般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动物细胞的变化情况,课前,先将少量幼龄小白鼠的组织剪碎后由胰蛋白酶处理,再进行细胞的培养。提前一周将所制作的动物培养标本带到教室,组织学生观察,并提出:自然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的动物,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细胞,今天我们所观察到的就是小白鼠的细胞标本。能否根据已经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自己动手对我们环境中动物或者人体的细胞进行培养,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这样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梳理学过的有关知识,教师提出了以下引导性问题:①在正常人体和动物中,细胞是怎样分布的?我们怎样才能够获得样本?②细胞需要什么类型的营养?在正常人体和动物中,细胞营养途径是什么?怎样为细胞提供其需要的营养物质?③细胞的生长繁殖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怎样才能够为其提供合适的条件?④若已经为细胞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也就是基础培养基,还想对细胞进行观察,这时需要准备何种特性的培养基?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何种物质?⑤如何在培养基完成标本材料的接种?⑥进行实验时,怎样避免细胞受到污染?怎样进行无菌操作?⑦细胞生长规律是什么?⑧怎样观察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

二、成立学习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由3—4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应当根据小组成员的各方面条件适当调整,做到“组内同质、组间同质”,以便小组合作和讨论。此外,设置小组长,由组长对成员进行工作的合理分工,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激励。针对上述问题,小组成员分头查阅资料,包括查阅图书馆、教科书和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再在小组内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交流、整理和汇总。与此同时,特此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将实验室开放,以便学生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观察,确保实验方案能够有效执行。面对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原理和技巧问题,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和推敲,最后提出满足需要的方案。

当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扮演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当学生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提出相应的指导方案。例如,当学生通过收集、学习有关资料,了解到如何配备细胞培养所需要的基础培养基之后,但却无法了解到要怎样才能够实现对细胞的观察,这时教师提示学生在小白鼠细胞培养基中有葡萄糖、微生物、动物血清、无机盐、氨基酸等物质,并引导学生对细胞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不少学生很快就明白应采用液体培养。这时教师继续提出: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什么大多选取幼龄动物或者动物胚胎?为什么将组织取出后,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细胞系和细胞株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继续进行资料查找与学习。

三、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各学习小组经过资料收集及讨论,提出组内成员均满意的实验方案,进入设计方案的实施阶段。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实验设计难免会出现各种缺陷,例如,大部分小组都未考虑到设立对照组;有的小组进行标本的采集时,出现混杂污染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并未将其点破,而当各种问题出现之后,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些不断出现的问题,使得小组反反复复多次进行实验,最后才顺利完成实验。而通过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实验,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并且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自行完成了一个小型课题研究。在这次实验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书本知识,甚至远远超出了十几次的实验课,而这种体验,让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有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小组讨论,总结评价问题

在各小组完成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动物细胞培养”一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再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并对其他小组同学以及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并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汇总,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图。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点评,使得学生了解到其他小组的优点以及自己小组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不仅掌握了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需要的条件,还对动物细胞的分布特点有所了解,同时对如何有效在细胞培养中保持无菌条件等问题有了充分认识。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生物学概念,实验的态度更加严谨。

五、“问题导学”策略的教学反思

1.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生物学复习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策略不仅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复习模式,学生不再仅仅是局限在教材所设定的知识体系中,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对教学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和梳理,通过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新鲜感

“问题导学”策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导入,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学生从以往的“收音机”转变为了“播放机”,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也更多,且以主角的身份活跃于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到讨论或者辩论中,在“开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深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这不仅能够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解放,而且解放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复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导学”策略贯彻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问题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探究和解决,而在这个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交流、资料的收集、激烈的辩论、独立的思考来完成,这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细胞培养问题导学导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作者更正启事
酶解大豆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3种阴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捕获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红细胞生成素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