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葛不同部位几种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2015-04-18 03:00马树运楚纪明李海峰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木素葛根素异黄酮

马树运,楚纪明,李海峰,徐 立*

(1.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学院药物研究所,云南大理 671000)

泰国葛Pueraria mirifica属于豆科葛属植物,是泰国的珍稀保护植物,主要生存在泰国北部、东北部和西部,泰国民间称之为白高颗(White Kwao Kura)。泰国葛根作为泰国传统药用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因含有较丰富的葛雌素而著称〔1-2〕,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更加广泛。葛根素、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为葛根的有效成分,且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5〕。本文首次分析泰国葛不同部位葛根素、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探讨其最佳药用部位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G1315A/B DAD检测器、G1313A ALS自动进样器、Agilent 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美国惠普);FY135型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SK5200H型超声波清洗仪(上海科导);梅特勒电子天平AE240(瑞士梅特勒);纯水处理系统(美国Millipore)等。

1.2 药品与试剂 葛根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2-200912)、大豆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738-200501)、染料木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704-200501);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植物样品2013年5月采自泰国南邦,大理学院徐立副教授鉴定为泰国葛Pueraria mirifica。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采用楚纪明等〔6〕报道的葛根中异黄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2.2 样品测定 分别测定泰国葛根、茎、叶中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素的含量,每个样品均做3组平行试验。所得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根、茎、叶中葛根素和染料木素含量为根>茎>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苷含量为根>叶>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泰国葛样品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s,n=3)

表1 泰国葛样品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s,n=3)

注:与根相比,a.P<0.05,A.P<0.01;与茎相比,b.P<0.05,B.P<0.01。

部位 葛根素质量分数/%大豆苷质量分数/%染料木素质量分数/%根茎叶0.531±0.0890.226±0.0340.075±0.001 0.024±0.006A 0.041±0.006A 0.054±0.007a 0.018±0.004Ab 0.135±0.009AB 0.016±0.003AB

3 讨论

葛是一种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天然野生植物资源,随着葛根的药理、药化、临床应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药理功能、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将会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7-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HPLC法测定葛根及其制剂中葛根素成为主流,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是质量控制的可靠手段〔9-11〕。此次研究采用HPLC法分析泰国葛不同部位葛根素、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旨在探讨其最佳药用部位。

本实验结果显示,泰国葛根、茎、叶中葛根素和染料木素含量为根>茎>叶,大豆苷含量为根>叶>茎。染料木素作为葛根的活性成分,其具有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提高抗癌药效、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癌症化学预防剂,其抗癌作用及机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故而在抗癌研究方面,泰国葛的应用价值为根>茎>叶。而葛根素和大豆苷是葛中的两大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降血脂、解酒等多种药理作用,其药源丰富、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含量顺序亦为根>茎>叶,且根部含量占绝对优势,为茎与叶的几十倍。大豆苷的含量为根>叶>茎,且根部含量为叶部的2倍左右,说明除根部以外,叶也含有较高含量的大豆苷。

〔1〕Cho J G,Park H J,Huh G W,et al.Flavonoids from Pueraria mirifica roo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HPLC〔J〕.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4,23(6):1815-1820.

〔2〕Yusakul G,Udomsin O,Juengwatanatrakul T,et al.High performanc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 miroestrol,a potent phytoestrogen from Pueraria candollei〔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13,785:104-110.

〔3〕曹铭希.葛根素的提取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48-49.

〔4〕赖玲.葛根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10-14.

〔5〕杨旭东,王爱勤,何龙飞.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1-16.

〔6〕楚纪明,马树运,李海峰,等.HPLC同时测定不同种葛根中3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J〕.食品与药品,2015,17(1):50-53.

〔7〕钟凌云,马冰洁,叶喜德,等.中药葛根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7):18-21.

〔8〕宋卉,李银花,郑晖,等.葛根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36-2937.

〔9〕张开霞,章军,荆文光,等.HPLC测定粉葛饮片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78-80.

〔10〕王治平,李卫民,高英,等.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葛根中6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125-128.

〔11〕李丹,王培卿,张丹,等.HPLC测定3种葛根素注射液中葛根素〔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4):66-69.

〔12〕叶惠煊,熊力夫,刘向前.药食同源植物葛根的研究进展〔C〕//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年会暨首届中药葛根国际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9.

〔13〕程斯倩,陈雪,于馨洋,等.葛根异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46-49.

〔14〕Bang M H,Lee D G,Baek Y S,et al.A new miroestrol glycoside from the roots of Pueraria mirifica〔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13,49(3):443-445.

猜你喜欢
木素葛根素异黄酮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工业碱木素不同纯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LC-MS测定黑豆中异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HPLC法同时测定天山岩黄芪中4 种异黄酮
乙醇木素的提纯研究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HPLC测定芪卫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
葛花异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