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探析

2015-04-18 02:30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关键词:界首淮北地区萧县

李 森(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淮北地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探析

李 森*
(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位于安徽省北部的淮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南北地理、交通、文化、战略的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淮北地区民间美术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较强的地方特色,种类多样,其中非常著名的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阜阳剪纸、界首彩陶、萧县农民画、灵壁钟馗画。目前当地很多居民已经逐渐淡忘这些传统技艺,曾经有的传统技艺也渐渐消亡,对民间美术的传承构成巨大的威胁。同时,现代产品的冲击,让传统的文化受到威胁,民族文化危在旦夕,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

民间美术市场;人才萧条;枯竭

安徽省淮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演变。

安徽淮北地区民间美术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较强的地方特色以及多样性。其中非常著名的是被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阜阳剪纸、界首彩陶、萧县农民画、灵壁钟馗画等民间美术。调查发现,淮北地区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

阜阳地区地处中原,阜阳剪纸表现手法融南北方剪纸艺术之长,写实中带有夸张,艺术特点丰富,浑厚中见洒脱,淳朴中蕴秀美,把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特点和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纤巧秀丽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阜阳剪纸在 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大乐观。阜阳剪纸大都是家庭式手工生产,其作者大都是遗留在农村的闲散老人,一个人、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美妙的画卷,然而正是这种手工生产保留着阜阳剪纸的质朴与精妙的个性,使得阜阳剪纸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一代传承一代。然而阜阳剪纸目前没有形成大的公司模式,不能够在迅速发展的市场上跟上步伐,大部分的剪纸作品还是人们自娱自乐。阜阳剪纸不能形成商品,不会带来经济实惠,而且会剪纸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虽然已经成立了几家剪纸公司,但经济效益不太理想,主要是安徽省政府、阜阳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外宾,是一种行政的手段,而没有市场的经济手段,这种现象是不太正常的,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界首地处淮北地区西北角,中间有淮河支流沙河,沙河两岸有丰富的细沙土,颗粒细小,具有粘性,为制作陶器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界首彩陶艺术历史久远,在唐代就十分有名,吸取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经过彩陶艺人的不断发展,吸收了其它艺术的营养,逐渐地发展成为现代的界首彩陶。“界首彩陶”在2006年5月年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界首陶器陶瓷厂生产的彩陶造型圆润大气生动,设色古朴典雅,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生产厂家原来较多,但由于市场的原因或者经营不善,大都纷纷关门倒闭了,现在整个界首市仅有两三家。界首彩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相对于瓷器来说较少。就连景德镇瓷器目前的市场行情也不是很好,界首彩陶作为陶器来说,外观没有瓷器亮丽美观,市场经济效益不大景气,制作队伍越来越少,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个他们认为没有前途的行业。

萧县在淮北地区最北部,清代后期的绘画就已非常闻名,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书画队伍达到几千人。萧县的书画作品多以表现歌颂新农村的生活为主要题材。1981年,萧县书画院成立。1987年刘套农民书画院是我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萧县县政府先后举办了四届农民书画艺术节,参展作品达到几千幅。2006年,萧县农民画成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县农民画创作活动近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热闹非凡,但从整体艺术水平来看不是很高,艺术特点并不明显。另外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书画经纪人也较少,在专业方面缺乏书画领军人物,政府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萧县农民画的发展,所以应该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保护和培养。

灵壁县地处淮北地区东南部,大名由来已久,首先是闻名遐迩的灵壁石,前几年曾经轰轰烈烈地火了一把,大批的农民由于利益的驱使,成群结对地大势开挖灵壁石,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理智行为没有持续多久,终因资源的枯竭而不得不停止了。另外一种事物就是较为著名的灵璧传统钟馗画。灵璧传统钟馗画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强的民俗文化价值,其历史悠久,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已经历了上千年。灵璧传统钟馗画的形式多样,除了工笔钟馗画之外,水墨写意钟馗画形式,使钟馗形象更受群众喜爱。每到农村遇有喜事就会张贴钟馗画。近十几年来,灵璧钟馗画的绘画市场逐渐扩大,参与人数逐步增加。灵璧 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当然灵璧钟馗画现在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发展瓶颈。比如当前绘画作者知识水平较低,对传统意义上的灵璧钟馗画的传承脉络不清,受市场经济效益的驱使,大多数作者都是漫画式的大写意画法,当然也称为钟馗画,但与传统正宗的钟馗画相差甚远。真正能创作传统意义上灵璧钟馗画的就几个人,全县能够绘制各类钟馗画的只有几十人。剩下的的大都是业余爱好者,或者只是为了挣点钱而已。甚至有的为了金钱的目的,不惜制作、贩卖假画。从钟馗画的传承和发展来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安徽淮北地区民间美术普遍面临的难题如下:一、这些民间美术的规模大都较小,即很多民间美术都是家族作坊式生产,传统手艺不外传,也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如阜阳剪纸大多数是民间以家庭为单位的形式;界首彩陶也是作坊式生产,而且制作工艺复杂。二、市场萧条。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种新型材料的现代工艺品和制作工艺不断涌现,淮北地区民间美术面临瞬间变化的社会科技及市场的不断冲击,人们好象对传统的民间美术手工艺产品不感兴趣,大量的产品销不出去,以至于传统的民间美术受到威胁。三、后继人才枯竭。目前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就是现在的经营者有的年龄较大,有的学艺不精。年轻人多不愿从师学艺,现代的农民以能赚钱为主要生活手段,学习传统手工艺时间周期太长,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且不能立竿见影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人们不愿意从师学习。淮北地区民间美术如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灵璧钟馗画等民间美术后继无人,不利于民间美术文化的创新发展,如灵璧钟馗画传统意义上正宗工笔重彩画者就几人,而全县会画钟馗画的只有几十人就是明显的例子。四、创新意识薄弱。灵壁钟馗画、阜阳剪纸、界首陶器等主要是以传统题材的形式来表现的,多少年来师徒代代相传,对于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那就太不容易了,除非有大师级的人物出现,当然这也与创作队伍的专业知识有待提高有关。五、发展受经济制约、宣传途径较窄、民众的关注度不足等问题的影响。

针对淮北地区民间美术面临的现状,本人经过大量走访高校教授和作坊师傅以及民俗研究专家,通过借鉴外地经验和对目前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提出以下保护措施:一、解决人才馈乏,培养一批后继人才。借助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比如有偿利用高校教师进修学习或者利用假期时间,在不打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为民间美术培养大量后备人才。例如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界首陶器厂进行技术合作,让界首陶器进课堂取得明显效果,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阜阳开源剪纸工作室合作开展技术和人员培训,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二、以政府为主导,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或举办大型的招商活动。如近几年阜阳市政府连续举办几次民间美术文化博览会,给民间美术企业打造宣传平台,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效果显著。三、成立学术研究机构,挖掘民间美术的艺术文化内涵,需要成立以高校或研究院团为依托的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灵壁县进行钟馗文化艺术节前期的策划调研活动,为弘扬钟馗文化艺术献计献策。界首市政府于2010年9月召开了界首彩陶发展论坛会议,几所著名的大学专家参加了会议。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针对界首彩陶今后发展方向作出了统一的部署。四、要加大适应市场的力度,在产品本身下工夫,提高产品的商品档次。比如对阜阳剪纸的装裱、题材、表现形式进行适度的改进;对界首陶器的外型、工艺、包装等进行大胆设计;对萧县农民画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规范萧县农民画的市场,严禁假画的生产与销售;对灵壁钟馗画的人物造型、构图、设色、笔墨等方面进行适度变革等。五、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提倡社会办学,鼓励私人企业加入联合办学,多方位开发淮北地区民间美术的教育资源。六、淮北地区民间美术要与经济挂钩,要走产业化的市场道路,把淮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作品变成有利可图的商品,这样淮北地区民间美术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主要的形式还是要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在经济投资、人才培训、新产品开发、包装、市场开拓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七、在淮北地区民间美术的创作上、在题材上一定要与时代接轨,要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关注和表现当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才会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在形式创新上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新鲜血液,民间美术在保留其显著特点的基础上,是可以进行大胆创新的。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中华古文化的一种载体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精神财富,不能让它轻易地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大民间美术保护力度,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民间美术转化为一定的生产力,给人们不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能带来经济上的回馈,尽最大努力让我国的民间美术在不久的将来再创辉煌。

[1]吴玉红.山东高密和安徽阜阳剪纸造型特征比较分析[J].装饰,2008,(11).

[2]梅玉洁.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索峰.浅谈阜阳剪纸艺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4]曹鸿杰.从彩陶精品看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演进历程[J].传承,2008,(22).

[5]吴瑶.试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04).

[6]郭家骥.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J].今日民族,2008,(07).

[7]王永法,刘景丽,张丽.河北民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与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

[8]杨富有,特力更,陶德巴雅尔.游牧文化在生存挑战下的保护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02).

[9]王媛.羌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以四川省汶川县布瓦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10]王媛.从汶川县布瓦村震后重建看羌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J193

A

1004-4310(2015)02-0020-03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05

2014-11-14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淮北地区民间美术保护与开发研究”(AHSK11-12D235);文化部文化科学研究项目“淮河流域民间美术现状及保护与开发研究——以阜阳剪纸和界首彩陶为例”(12DG30)。

李森(1966-),男,安徽临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是分布在民间的一种美术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手段,从远古至今历经几千年,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种类众多,它们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传承中华文明以及文化的作用。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民间美术的现状令人担忧,大量的民间美术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形式新物质的逐渐出现而不断消失。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全国各地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大力保护,其中安徽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效比较显著。虽然如此,目前安徽省的民间美术现状令人担忧。

安徽省地处中原要冲,是南北地理、交通、文化、战略的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淮海战役就在这里打响,是中原文化与江淮文化的中间地带。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名家辈出,老子、庄子就是此地人,产生了著名的老庄哲学。汉魏晋时期著名的有管仲、甘罗、张良、华陀、曹操等名震中华,从而使当地的民间文化呈现出多元化。

猜你喜欢
界首淮北地区萧县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安徽界首:生姜种植拓宽增收路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