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现代文明传承的现实意义研究

2015-04-18 11:43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气节现代文明农事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许多认知上的偏差。其中就包括二十四节气,这一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不仅能指导人民的农事活动,为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而且还蕴藏着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自然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因此,加强对二十四节气在现代文明传承中的现实意义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一、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史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

节气主要指的就是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立法,是我国古代汉族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也就是依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但是我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的生产要求人民了解太阳的运行情况,从而又在历法中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至今仍然对现代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二十四节节气作为我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的自然生活中总结经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识与文化价值。我国现代文明在发展中,应当吸纳传统的优秀文明,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丰富现代文明的构成。

其次,二十四节气现已发展成为了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我们把握农作物生长时间、认知自我生命规律、观测动植物生产活动规律的文化技术。如中医中的治疗方式与用药习惯,人们的日常饮食与身体保健都与二四节气有关系。

最后,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仅包括了歌谣、传说以及谚语等,还包含了我国传统的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生产工具。其中还有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工具及民间风俗,如清明节、大寒时咏雪赏梅、立秋时吃瓜秋游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其对现代文明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对构成我国丰富的现代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二十四节气与诗词的传承和发扬

诗歌在传统中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数千万的诗歌当中,与二十四节气相互联系的诗歌更是相当之多。古代诗人当中大多会随着节气的变化而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情怀和感悟,进而创作出不同人群、阶层对于二十四节气变化感知的诗歌。随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不断深化,诗歌中反映二十四节气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例如,我国著名诗歌《诗经》中《七月月》展现了古代农民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变化过程中的农事活动,“无衣无褐”展现冬日生活、“春日载阳,鸟鸣仓庚庾”展现春天万物复苏;又如《诗品序》中写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动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全诗中运用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展现了一种人事变迁、年华逝去和时间流逝的感受[2]。

另一方面,也有其他诗人通过诗歌展现二十四气节与生活的关系,亦或者运用二十四气节展现诗歌中一种社会压迫的反抗精神。因此,就现如今流传至今的诗歌当中,二十四气节与其传承和发扬是密不可分的。时至今日,音乐创作、歌唱演绎也会受到二十四气节和诗歌中蕴含二十四气节的内容影响,使得现代文明艺术的发展更为多元化。

三、二十四节气与曲赋的传承与发扬

曲赋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华儿女在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不能离开曲赋的内容。而我国二十四气节的发展从古至今从未间断。19世纪末,我国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曲赋开始出现,不少词人将二十四气节嵌入曲赋当中,使得语意双关连缀成篇。无疑,曲赋可以将二十四气节中的人事和景色充分展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展现清末的一些戏曲流行状况。故而,曲赋凭借着二十四节气的融入使得其中国特色更为浓郁,逐渐成为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不可或缺部分。而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将为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提供无限的创作源泉,成为现代文明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换言之,无论中华现代文明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发扬,二十四气节赋予曲赋的重要内涵将成为中华儿女对现代文明进行再创作和继承的科技成果。

四、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传承与发扬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与发展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在我国早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逐渐从农事生产活动中,洞悉了自然环境变化与农业生产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在我国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已经相当的发达,而与之相适应的二十四节气也逐渐发展得较为完整,并被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并极为重视农事安排与季节间的相互关系。在东汉的《四民月令》和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就记录有依据节气来进行农业生产的耕、种、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变迁,我国人民还是依然沿用着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的文化,而且其内容也更加地丰富,并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3]。

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发展,不同的地理气候也反映出了不同的自然季节特征,并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节气内容。对现代农业生产来说,在日常的农事活动中,在推行现代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二十四节气,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农事活动安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

五、二十四节气与中医的传承与发扬

中医是我国悠扬文化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医强调的都是“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这一发展根本法则,“修身”是立人之本,通过修养身心,可以感悟天地自然之道,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和健康。其中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医养生术中代表性的方法,备受医学家和养身家的推崇,其主要根据天人合一、合于四时、顺应自然的原则,并依据不同自然天气状况和节气下人体四时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从而采取不同时令对应不同方法。这套养身方法,讲求的是“天人合一、按时行功、分经治病”,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协调性、适应性。

“天人合一”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与生命、身体、生活息息相关地存在。因此,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目的就是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感悟天地自然之道,成为应天地之运、顺四时之气的智者,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质要求[4]。

六、二十四节气现代传承的思路和途径探析

(一)增强发扬与保护意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精髓。首先作为中国公民,意识上就应该形成对二十四气节所包含传统文化的发扬意识,以促进我国民俗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并为其发展创造更开阔的平台与空间。同时,二十四气节的传承除了需要发扬意识外,人们还应具备保护意识,只要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财产、物件、文献等有关,人们都应予以重视并加以保护,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外来势力的侵犯与盗用,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文化的完整性,以便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传承。

(二)尊重历史文明

当然,如果二十四气节传统文化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保护,而不创新与完善,那么这种传承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也不能发挥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因此,人们应充分尊重历史文明,既要保护其固有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要完善历史文明的内涵,做到“去其槽粕,取其精华”。比如,拿二十四节气中的诗词文明来说,如果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传承,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就不能充分理解这种文明的特点和内涵,其传承也就无法体现出文化的价值。因此,历史文明的传承应重点开发,与现代社会文明结合,以提升历史文明在现代人群中的接受度。

(三)加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传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依然流传于现代社会中,这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对现代文明也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保证传统文明的传承能可持续进行,就需要在其继承发扬的过程中,结合现代有价值的文明,使历史文明不只是停留在历史中,而应用到现代的生活中。比如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养生的结合,其中大暑节气的时候,根据二十四气节文明记载,此节气多湿土,气候干旱,期间经过三伏天的末伏,伴有“秋老虎”的现象 。因此,在此季节时人们就需要注意避暑,吃些香燥事物,以放湿浊内滞。

(四)保护历史文明

尊重历史是人们在思想和观念对传统文明的一种保护,这必然要求人们以实际的行动体现这种意识,并通过创新的方法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比如二十四节气中民谣文明,就可以将其融合到现代音乐元素中,通过现代音乐传播历史文明,以促进人们对历史文明的接受程度。此外,申遗同样是保护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有很多传统文化都申遗成功。通过申遗不仅可以让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其他国家了解我国优秀文化,而且可以让国内人民也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引以为傲,从而更加重视保护与发扬传统文化。就比如二十四气节在2006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这些工作正是国家对传统文明继承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

七、结 语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继承,不仅有利于人们利用先人的优秀文化促进现代社会与生活的发展,同样对我国软文化实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二十四气节传统文化是传承现代文明的客观需求,也是丰富现代人们生活的主观要求。

[1] 张闻玉.二十四节气的由来[J].书摘,2008(5):105-106.

[2] 崔玉霞.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J].农业考古,2009(3):162-166.

[3] 任荣侠,张鹏.浅谈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的协调及影响[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3):105-107.

[4] 刘建平,彭先兵.建设和谐文化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路径[J].攀登,2007(6):159-162.

[5] 储晓春.简谈二十四节气[J].贵州气象,2012,36(2):63-64.

猜你喜欢
气节现代文明农事
农事 处暑
农事 大寒
农事 惊蛰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竹外疏花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中国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