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研究型读者”的概念及其意义

2015-04-18 11:43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图书馆研究

(吉林市图书馆,吉林吉林132001)

“研究型读者”对于图书馆而言,是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呢?在已有的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中,早有“为学术研究而来图书馆的读者”这样的概念,那么研究型读者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读者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做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员;另一种是读者因为喜欢某一专业,“为了自己的喜好,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到图书馆进行研究的读者”[1]。这两种读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一、研究型读者的概念

(一)身份不同

“为学术研究而来图书馆的读者”是指图书馆读者中,具有专业身份的读者。这一部分读者是以某一专业的研究为职业的读者。而“因为业余喜好而研究某一领域的读者”[2]则属于非专业身份的读者,其职业和其所研究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

(二)到图书馆的目的不同

“为学术研究而来图书馆的读者”到图书馆来,他们没有离开自己的职业,也没有离开他的专业领域,这一部分读者到图书馆来查阅资料,通过查阅,对其所研究的课题,更加掌握丰富了研究资料。而“业余研究型的读者”到图书馆则会离开自己的职业。换句话说,“为学术研究而来图书馆的读者”到图书馆是在工作,“业余研究型的读者”到图书馆是在阅读,这是二者的不同点。

基于上述两点,将前一部分读者称作学术研究型读者,而将后一部分读者称之为业余研究型读者。

(三)读者研究成果的使用方向和方式不同

学术研究者与业余研究型读者在研究角度、深度方面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强调研究成果使用方向和方式的不同地方。学术研究型读者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学术领域,间接服务于读者:必须经过文献传播等手段才能服务于读者。而业余研究型读者研究成果则直接为读者自己服务:简单地说,学术研究者来到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而“业余研究型读者”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自己[2]。综上所述,可以给“研究型读者”做出以下定义:“为了取得最理想的阅读效果而对图书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读者”。

二、目前图书馆读者队伍现状

研究型读者在图书馆读者中有没有一个数量上的比例数据呢?笔者查阅了手边的各种图书馆学刊以及各省图书馆学会杂志、资料等,努力去寻找这样一个数据,但是很失望,没有这样的数据。只在《2013年吉林市图书馆读者调查报告》中,看到这样一组数据:阅读54%,学习 33%,研究5%,其它8%。在这一组数据中,我们清晰地知道以研究为目的的读者(大致相当于本文所称学术研究者)占读者总数的5%,却无法知道研究型读者所占比例。

研究型读者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比例,使笔者多少有点怀疑是不是只能算是一个仅仅属于推想之类的概念呢?但是重新梳理一下思路后,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的提出不是毫无原则的空想而来的:纵观整个图书馆读者状况,一些明显的现象,这足以提醒我们关注这个问题,并认真研究以及需要采取对策的。

(一)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者都反馈一个同样的信息

喜欢并且愿意到图书馆的读者越来越多,以往过去图书馆冷冷清清的情况已不多见了,相反图书馆资料供不应求的现象时常显现,越来越多,2009年吉林市图书馆进行的读者调查结果表明,“图书馆在所欲受调查的读者中,了解到喜欢到图书馆来阅读的占47.7%,这一现象称之为读者对阅读书刊资料有强烈的了解愿望。

(二)图书馆的公益性讲座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注意

以往业界对西方图书馆经常性的讲座和川流不息的读者感到羡慕,然而现在中国同行也开始自豪起来了,图书馆公益性的讲座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一些图书馆中,我们知道,图书馆这些活动虽然由于信息公布的方式的局限(如有的讲座情况只能从报道和学术文章中才能看到),更让读者无法获得系统全面的资料和情况,可笔者就近前图书馆的一些不俗表现,就已经令人心生慰藉[3]。如吉林市图书馆的“松花江讲坛”和“百姓讲坛”就获得了极好的社会好评。在吉林市图书馆的读者调查中,“有24.2%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应举办与图书资料有关的历史文化方面的讲座;希望举办养生知识讲座的读者占29%,希望举办民俗文化讲座的观众占25.4%;希望图书馆举办广义文化方面讲座的读者占19.2%,还有2.2%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应举办其它内容的讲座。”就这一现象我们就应当称之为读者对所研究对象有着强烈探讨、愿望和要求。

(三)图书馆的“回头客”越来越多,这些读者或者可以成为开始出现固定的读者群

《2013年吉林市图书馆读者结构调查》都提供了这方面令人信服的数据和结论。吉林市图书馆2013年读者调查报告显示,在学生读者中,一周两次到图书馆的达到了总数的14.3%,多次到图书馆的达到了11.6%。而且“多次来到图书馆的读者呈现出随学历上升而上升的相关变化,高学历读者多次来图书馆的百分比均超过了平均比率”,这是不可忽视的。

以上三点,是图书馆读者队伍现状,从中也看到了为了研究某一课题而到图书馆来的读者越来越多,这些也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它正在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了解,这和过去不同的是,所有这些趋势的动力是读者发自内心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使然,并非政治运动等外力驱使的,因此所表现为可持续性较强的[4]。这些正是图书馆这一文化机构本质属性的充分体现。

三、研究型读者日益增多的原因

前面所述,这应该是一个必然,这是图书馆本质属性这个机构赖以存在的理由的反映。可是它为什么出现在这个阶段里,不是出现在以前的某个时期里呢?问题是复杂的,它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在这里只探讨出现的原因。

研究型读者的出现,它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一)读者自觉意识的增强,广大读者再也不被机械无聊的说教所控制,其自由思考的需求期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满足。

(二)读者整体文化素质大幅提高。吉林市图书馆调查结果称,读者学历方面,“大学和高中生(含中专)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41.2%和20.3%。

(三)读者沟通的需要,通常叫“秀”或者叫“分享”的需要。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那个资讯还不怎么发达的时代里,人与人的交流还较多地用面对面的方式来交流的,然而当大量的资讯已近乎泛滥的形势发展时候,读者的交流几乎是无法“面对”的。他们甚至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一栋楼内,他们的交流也纷纷选择在网上进行交流[5]。因此这样,“共享”一词大行其道。

(四)对于电子文献的大量出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以及信息获得方式的便捷方式,极大刺激了读者、同时也大大地鼓舞了读者。

(五)图书馆自身工作的助力。图书馆日益完善的读者研究以及这种研究所带来的对图书馆读者的反思和改进,这些大大激发了读者研究和参与的热情。

(六)教育的需求。作为图书馆,我是不主张将图书馆作为教育机构的,这个观点并不是说图书馆没有教育方面的某些职能及结果的,笔者更不否认有教育需求的读者是自愿来此受教育的。有图书馆研究者在总结松花江讲坛,参观图书馆后的一些表达,充分说明了参加者“对活动效果有深度述求,表现出关于学术方面的强烈交流意愿”,可见这方面的需求是很大的[6]。

四、研究型读者研究成果的价值体现

研究型读者的研究成果是如何体现的呢?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形成书面成果报告,著书并发表在报刊杂志上,通过文献传播给广大读者[7]。

(二)读者可以提供给亲友,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那么如何在最佳的时间段、以最短的时间、路线和价格,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是网友时常关心的问题,那么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所谓“攻略”,就是这种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

(三)读者满足自身需求,可谓之“精神健身”。稍加留意,我们会在网贴和博客中处处感受到网友对图书馆的独特感受。

(四)变成影响孩子教育的潜在资源,这一点最不易立竿见影,又最为重要。应该知道,这种研究的过程、结果并不单单是将研究结果作为一种知识传递给孩子,而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导向。而这一点正是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的价值所在

五、提出研究型读者的意义

提出“研究型读者”的意义何在?[3]换句话说,提不提出研究型读者的概念,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对图书馆来说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反思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对图书馆的专业工作者来说,靠图书说话,靠馆藏说话,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这并没有错。可是,在一些网贴和博客文字中,我看到一些现象很有代表性,很值得反思。

在“关于满族的风俗”和“吉林—历史文化名城”等一些博文中,读者们几乎都不同程度的详述了阅读大量的有关报刊书籍的感受,茫茫书海读者不知道从哪里阅读,从哪里能够获取所需资料,慢慢的摸索,探索,一份份报纸、杂志;一种种书籍、资料,翻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很明显的,读者需要这方面的检索知识和工具,以及正确的查阅方法。这给我们的提醒是多方面的:

其一,图书馆收集保管报刊书籍资料,固然这是图书馆的工作任务之一,但是,如何搜集图书,在有限的购书经费中选择读者所需图书资料,则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二,读者在图书馆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但是正确指导读者阅读,用科学的检索方法,直接向读者提供所需图书资料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义务。

其三,“让书籍说话”的观念应该认真反思了,对搞专业研究的读者来说则可,对普通读者则不可[7]。

其四,透过此问题,不可否认,在上面的文章中也透露出一个信息,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性质和义务还不十分清楚,更不了解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的一些检索方式和方法,造成了一些读者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图书馆。这方面除了沟通渠道不畅这个因素,其实更多是“不愿”或“没必要”等观念问题没解决好。服务观念还存在偏颇,没有履行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5]。实际上只要我们思考一下“谁是图书馆的主人和主体”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一切便会迎刃而解了:暂且不说西方的信息观念,便是仅仅从已经认可的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出发,也应该更多地将图书馆的工作做好,把服务抓上去,提高业务素质。不论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还是求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这样做对图书馆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

(二)研究型读者的出现是图书馆的福音

一方面体现出读者越来越高的阅读品位,另一方面又给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必然迎来图书馆文化价值的更完美体现[6]。

(三)既然图书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既然阅读之风已经扑面而来,就应该张开双臂热情拥抱,而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的偏颇。

[1] 林斌霞.研究型读者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导航[J].图书馆学研究,2004(5):76-77.

[2] 蒋霞美.高校图书馆研究型读者个性化服务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4):147-149.

[3] 魏太亮.研究型、数字化是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方向[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50-52.

[4] 卢霭英.我校研究型读者的情报需求特点及其心理现象[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5(2):9-10.

[5] 蒋霞美,王东毅.对高校图书馆研究型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44-46.

[6] 蒋京平.高校图书馆面对研究型读者的学科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7-39.

[7] 刘娜,公惠玲.教学研究型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特点及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2):71-74.

猜你喜欢
研究型图书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图书馆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去图书馆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