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田机耕路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15-04-19 01:25施建伟
江苏农机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林网机耕波纹管

龚 飙 施建伟

1 农田机耕路现状

农田机耕路建设滞后已严重影响启东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14年底,该市共有耕地71 khm2,除启隆乡所有耕地均可通行农机,启东经济开发区、吕四港开发区耕地已列入近年农业资源开发规划可望解决机耕路外,其它11个镇(乡、园区)的38.36 khm2耕地只有7.13 khm2贯通机耕路,占比仅为18.59%。造成农机入田通道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受独特地形地貌的影响。该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通过围海造田形成的耕地盐碱度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历史上该地区通常采取引淡洗地的方法,在所围垦的土地上开掘出一张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相互通连的运河、干河、横河、泯沟四级河沟网,引来长江淡水用于农田灌溉。长年淡水的浇灌和雨水的冲洗,使土壤中的盐碱成分随水体流入河沟,排入大海,土壤盐碱浓度得到逐步稀释,成为可种植各类农作物的肥沃耕地。井字形河沟为排灌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农需物资进田、农业机械下田、农副产品出田造成了障碍。

(2)受农民住宅布局的影响。受传统居住习惯影响,除吕四港镇北部地区民居采用非字型布局外,该市其它地区民居大都采取一字型布局,即沿埭路两侧修建一幢幢民居,宅垅间距在1 m左右,只能满足小推车进出,大中型农机具无法通行。

2 加快机耕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调整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

启东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7 hm2(1亩),土地资源有限。只有健全农田机耕路网,打通农机入田通道,使农机等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应用成为可能,才能调整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2.2 有利于实现土地连片经营

土地连片经营是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前提条件。如果入田道路不畅,农机无用武之地,农产品物流也很难通畅,连片经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3 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全托管”

农业生产“全托管”,就是农户将自己所承包的耕地交给农业合作组织经营。农业合作组织对托管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管理,通过采取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达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种植规模效益的目的;农户通过收取一定的土地租金或农产品,获得土地收益。“全托管”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样提高种田效益”问题的好方法。然而,实行农业生产“全托管”的前提是所托管的土地可以实行机械化作业,否则,即使土地租金再低,农业合作组织也不愿意接受托管。因此,只有健全农田机耕路网,打通农机入田通道,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全托管”面积的大幅度增加。

2.4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入田通道不畅,土地租金被严重压低。目前,该市农田年租金为每亩400~500元。一旦完成机耕路建设,入田道路畅通后,每亩土地租金可望上涨200元。按全市新增联片面积17.37 khm2计算,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5 211.66万元。

2.5 有利于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

秸秆禁烧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堵”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疏”的办法,即通过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彻底解决秸秆出路问题。但是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前提是秸秆还田机械能够下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是秸秆可以通过机械运输离田,而这均依赖于入田道路的畅通。

2.6 有利于提高全市林木覆盖率

若在建设机耕路网的同时配套实施农田林网建设,启东市将新增绿化面积1.17 khm2,提高林木覆盖率1百分点。

3 加快农田机耕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与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

机耕路网建设遇到的最大障碍是道路用地问题。该市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没有预留机耕路用地,要修筑农田机耕路,必须首先全面调整农户承包区域,划出机耕路用地。这是一个关系到每家每户切身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很难实施。建议把机耕路建设与农田林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租地造林的已有政策来解决用地问题。具体设想是:采取租地的办法,在两条中心路之间沿横河修筑一条机耕路,机耕路与中心路相连构成完整的环路。在机耕路两侧各种植一排树木,在每块农田顺时针入口方向绿化带上留出6 m宽的农机入田道口。如果横河两侧均建有农民住宅,则把机耕路建在农田居中位置。为解决路基偏软的问题,可先建设土基路,路基用压路机压实,待路基完成沉降、密实度提高、资金条件成熟后,再建成砂石路或水泥路。

据初步调查,该市需建机耕路1 505条(145.87万m)。建设方案及资金需求量测算如下:

(1)用地资金。按照农机通行要求,机耕路宽应在4.5 m以上,路基与树根的距离至少为0.25 m。树木的行距为5 m,加上外侧树荫部分各1 m,林带总宽度(含道路)为7 m。按此计算,全市共需租地1.02 khm2。第一年需支付青苗补偿金306.17万元,每年需支付土地租金1 224.68万元。

(2)道路建设资金。按机耕路总长145.87万m、宽4.5 m计算,道路总面积为653 hm2。按道路压实费0.12元/m2计算,共需78.77万元。

(3)道路绿化费用。建议选择水杉为机耕路绿化的主要树种。选择树高1.5 m左右、根径2 cm左右的树苗较为合适,树苗费、种植费及一年的养护费市场价在5元/株左右。考虑到水杉株型细高,株间距可定在2 m左右,长大成林后间伐。这样既利于树木进一步生长,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据此测算,共需水杉145.87万棵,需树苗费及种植费729.34万元。

测算结果:第一年需土地租金1 224.68万元、青苗补偿金306.17万元、道路建设资金78.77万元、树苗费及种植费729.34万元,共计2 338.96万元。以后每年需支付土地租金1 224.68万元及相应的树木养护费用。机耕路建成后可增加土地联片面积17.37 khm2。

3.2 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

除道路用地问题外,机耕路网建设还会遇到水网阻隔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在泯沟上修筑坝涵,使各田块之间的机耕路相互连接。

在制定坝涵修筑标准时,应遵循水陆通道兼顾原则,既要解决陆上机耕路连接问题,又不能影响泯沟的排灌功能。坝涵建设标准为:坝顶宽在4 m以上,路基宽3.5 m,便于大型农机通过。坝顶压实后应略高于两侧田块,为坝体自然沉降留有余地。堤坝坡度为45°,不可太陡,以防止坝体滑坡,必要时应使用木桩或水泥板加固防塌。所用泥土可在周边农田上就近取用,再用泯沟淤泥填平。坝内埋设内径0.4 m、长度9 m、环刚度为8的HDPE波纹管,以避免出现因沉涵管错位导致的涵洞堵塞现象。所埋设的波纹管上沿应在常水位以下5~10 cm,防止因涵洞位置过高在干旱季节出现水流不畅现象。波纹管两端挖存水坑,深度在波纹管下沿50 cm,直径1 m以上,以防止淤泥流入涵洞而堵塞。

据初步调查,为连接各田块之间的机耕路,该县共需新建坝涵1.81万座,另有0.48万座原有坝涵因达不到标准需进行改造。土方及工程费按新建坝涵500元/座、改造坝涵300元/座计算,需要资金1 050.47万元;波纹管费用按新建坝涵9 m/座、100元/m计算,需要资金163.22万元;新建和改造坝涵坝顶压实费需要资金5.5万元。坝涵修筑经费合计2 688.21万元。

综上所述,机耕路网和农田林网建设第一年需投入资金5 027.17万元,以后每年需支付土地租金1 224.68万元及相应的树木养护费用。

4 加快农田机耕路网、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

4.1 财政扶持

为了控制工程投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机耕路网和农田林网建设投资可由市镇两级财政分担:市政府承担80%的波纹管购置费、土地租金、青苗补偿费、树苗费及种植费等四项费用,合计3 565.98万元;镇(乡、园区)一级承担20%的波纹管购置费、机耕路土方及工程费、机耕路和坝顶压实费等三项费用,合计1 461.19万元。各镇(乡、园区)在利用本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可通过动员本地成功人士捐款、利用村一事一议费、动用村集体积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4.2 行政推动

各镇(乡、园区)要广泛宣传农田机耕路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争取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配合。各行政村要对本村需要建设的机耕路网、坝涵进行实地查看,精确测算需要建设机耕路及坝涵的数量、方位、泯沟宽度、所需土方量和涉及农户数量。市政府应根据各镇(乡、园区)上报数据制订全市建设规划,编制财政预算。各镇(乡、园区)也应排出预算,筹措资金。市、镇两级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时,应采取整埭推进的办法,即对两条中心路之间的机耕路和泯沟埋涵筑坝进行一次性全部改造,从而达到该埭所有田块均有入田通道的目的。这样,既便于施工,又能节省施工成本。

4.3 市场化运作

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实施项目建设和监理。市镇两级政府可将项目分成若干标段,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相应施工能力、能保证施工质量、价格合理的施工单位和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利用冬春农闲季节施工,并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在签订农田林网施工合同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包种包活,并承担2年的养护责任。

猜你喜欢
林网机耕波纹管
寅阳镇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波纹管调节阀的设计与应用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路桥梁箱梁塑料波纹管
完善农田林网建设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对丘陵山区机耕道建设的思考
探讨钢波纹管涵施工技术
Mone1400 波纹管焊接工艺的研究
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对策
浅谈平原农田林网的发展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