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5-04-20 19:03李智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

李智辉

【内容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较之基础教育培养模式依然没有太大变革,仍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核心,辅以浅显的课外实验实训。这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社会越来越需要那些能工巧匠,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匮乏,正是因为社会对个性化、技能型人才的渴求,逐渐应运而生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订单式培养  技能型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共同监控学生的成长过程,课堂教学打破以往的知识传授模式,改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融为一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工作过程,使学习的目标更加直观和明确,最终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和学生的四方共赢。中职教育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实效性,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本文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诞生背景、现实依据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中一种比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其本质是职业学校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特定人才需求而“被迫”采用的一种创意办学,颠覆了基础教育阶段以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有独特的优势,它注重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深度合作,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订单式培养将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工厂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目的,这种模式将学校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互惠双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能人才质量偏低的良方。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诞生的背景和必要性

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因此,积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应尽的义务。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旺盛,这给中职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着良好的发展背景和有力的政策支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依然存在着瓶颈,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培养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较大距离,学校输送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没有实现完全无缝对接,学生上岗后不能立即进入生产角色,还需要进行长期和系统的培训才能满足需要;二是封闭环境下的学校,人才培养如同闭门造车,向社会输送的人才素质偏低,仅仅是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力资源;三是学校实训设施缺乏,购置价格昂贵成本高,而企业刚好具备这样的资源优势,可以拿来为学校所用;四是学校双师型教师较少,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差距。

3.学生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处在刚从初中升入高中或者步入社会的抉择时期,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将来自己的求职意愿和职业爱好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处于一个盲目的时期,入学时所选专业也不一定就是将来的职业兴趣。通过订单式培养,学生可以走进真实的工作环境,对本专业将来的职业环境有了切实的体验和深入了解,让学生在真实而非模拟的环境下感受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早日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提前规划。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中职学校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需要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社会满意的学校。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廉价劳动力向优秀人力资源转变的良好途径。职业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广大老百姓将子女送入职业学校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为了将来能高薪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拉近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的距离,使两者无缝对接。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互惠共赢的良好行为体现。

3.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基础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的本质任务是为社会培养职场人,而基础教育的本质任务却是培养学术文化人,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中职学校的任务和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如果按照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来培养职场人,必然造成知识与技能的脱节,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校内的学习成为空谈,脱离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需求,最终无法实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力资源的目标。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关乎企业的生产与生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下,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把校内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边工作边学习,以学习促工作,以实践促学习,实现学习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设备、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等优势资源,把自身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联系起来,实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1.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促进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学校离开社会,其教育功能无异于闭门造车,学校人才培养只有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了解企业需求人才的种类、规格、层次,促使学校与企业就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交流与对话,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和评价模式制定,使学校课堂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提高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学校和企业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学校拥有知识型的教师队伍,企业拥有技能型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订单式培养,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介绍企业的先进工艺、前沿技术,学校理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就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手段与评价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合作,势必带动学校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3.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中职学生区别于普通高中学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就业,高中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升入高校继续深造,而中职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社会,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企业把学校作为自身未来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而自身则成为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对自己所选专业的未来职业环境有了切实的了解和体会,毕业后直接上岗,省去了繁琐漫长的岗前培训过程,缩短了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期,实现了学习、实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进而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下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广泛采用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但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2] 夏晓峰、刘世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4]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师院校英语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