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之浅见

2015-04-20 19:31陈兵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问题思考改革策略高中体育

陈兵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学生的终身体育的发展。本文剖析了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提出高中体育课的整改措施:强化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实现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关键词】高中体育  问题思考  改革策略

一、引言,提出论题

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都明确7+1>8的道理和深刻含义,但仍然将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学生也习惯了宿舍——厕所——教室——餐厅的“四点一线”生活,与操场无缘。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质成为学习的最大的敌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高考压力的影响,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令人担心令人忧。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探讨出新形势下高中体育应该如何开展,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新课改的洗礼,让学生意识到体育之重要性,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阳光训练的积极性。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岂能熟视无睹

1.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课可有可无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由于身心的成熟,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活泼好动,对学习有了执着和责任,“体育是小科,成绩不记入总分,上体育课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对体育特别的轻视,体育老师的指令也多是耳旁风,随便动动,就当休息了的懒洋洋的状态。体育课的主动参与、积极训练对体育老师来说是一种奢求。

(2)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缺失

教师上课也多以竞技运动为主,比如带着学生跑两圈、做做准备运动、讲讲运动要领、说说体育的重要性和运动项目的主要技能等,以“教”代“练”,片面强调技能,忽略了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后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单一、方法落后,加之学生的应付态度、主动锻炼及独立训练的意识的缺乏,体育课上教师基本是体育技能的传授、动作要领的讲解,忽视学生个体的特长、爱好和兴趣等。

3.情感教育的缺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不可忽视的非智力因素,拥有这些因素,可以对动作要领心领神会地掌握,明确动作要求。可是,实际体育教学中,迫于高考的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的期望以及错误的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体育课成为“一潭死水”不足为奇。

三、敢问高中体育课堂教改路在何方

1.走出应试教育误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体育是强身健体之本,不重视体育、关注文化成绩的应试教育与新时期的主题不合拍,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确立“以人为本”、“学生的发展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等理念,都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应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激发学生积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课堂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2.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激情

(1)创设宽松、健康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排球垫球》时,Warm-up(暖身活动)很关键,在这一环节,如果教师能创设活跃、和谐的氛围,会为整堂课注入活力。

如“变换跑”一般是体育课准备阶段的关键一环,而“变换跑”也大有学问。“鸭子步走”、“直膝跳”、“跨步走”等都使准备活动趣味性强,给学生的活动增趣加味。尤其是“鸭子步走”会让学生欢声笑语,为“乐在其中”埋下伏笔。

(2)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排球垫球》的教学,在“鱼跃前滚翻”这一难点的讲解时,教师的语言应精而简:蹬地有力,鱼跃有高度和远度以及团身。如果语言啰嗦,学生会感到厌倦、乏味。

(3)运用合作探究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孤军奋战的传统方式,以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合作、相互促进之目的,体育训练也不例外,体育更需要合作,以收到相互纠错、相互改进、相互提高之功效。如作准备活动的“变换跑”环节,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出更多的变换跑的方法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促其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传统的体育课,下课铃声一响,教师的“解散”一词,将一节课画上句号,学生们这节课训练如何,教师不作任何评价,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对训练的各个环节只做技术性指导,对学生参与的态度、积极性等视而不见,对学生的训练就是评价,“大部分同学上体育课应付、不认真,以后不许这样”否定了学生的成绩、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体育课上,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使用丰富多样的训练方式,关注个体、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运动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即将走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亚君. 高中体育排球教学有效策略之分析[J]. 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21期.

[2] 邱燕. 有关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探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48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王集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思考改革策略高中体育
存疑?分析?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人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