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明性理论的建筑表皮更新

2015-04-20 06:32鲁显涛
福建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透明性表皮界面

鲁显涛,徐 蕙

(1.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3;2.上海尤安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 200093)

基于透明性理论的建筑表皮更新

鲁显涛1,徐 蕙2

(1.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3;2.上海尤安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 200093)

建筑表皮更新是建筑更新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交织的直接体现,本文运用透明性理论对建筑表皮更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建筑表皮的界面、形态和材料等特征进行归纳。探讨将透明性理论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在建筑表皮更新中的可行性及意义,从而使建筑表皮更新的方向更加明确,使设计方法更加完善、合理和有效。

透明性;建筑更新;界面;设计手法

E-mail:and_rew@126.com

引 言

100年前,透明性的运用使建筑空间从如同紧身衣一样的封闭墙体中解放出来,并开始流动[1]。透明性的概念最初源于绘画领域,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被研究的。透明性总是产生于空间中可以归属于两个或更多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人们可以看到一组交叠图形中的每一个部分,同时又对交叠部分图形的属性感到模糊。

1 透明性的概念

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当时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的一批具有先锋思想的年轻教员,也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德州骑警”的代表人物,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将这一理论引入建筑领域,并将透明性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

物理意义上的透明性在原著中,作者采用了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作为说明,可以认为是材料或者界面本身的物理透光性,在视觉上不会将两个空间隔绝开的。

现象意义上的透明性则可以认为是建筑的两种元素:形体、空间或是颜色等等相互叠合,在叠合的部分具有两种元素所共有的特性,又不存在彼此破坏的情形。在建筑表皮的更新中,这两种层面的含义就体现在对不同特性的界面处理上。霍斯利在对《透明性》的注释中指出:“透明性总是产生于空间中可以归属于两个或多个参照系统的地方。在这里, 保留着归属的不确定性和单一归属可能性的选择的可能[2]。

2 物理层面的表皮更新

2.1 透明界面中玻璃的运用

虽然,柯林罗在透明性一书中对透明材料所形成的物理透明性有暗中贬低的意思,但是,感知上的透明性与材料的物理属性常常并不一致。无论透明材料还是不透明材料,在特定入射角的光线下和一定的视角,它们的透明性也会有某种转换[3]。玻璃材料的特性应用在建筑更新中却可以利用本身的透明和反射特性切实地反映出旧建筑的原真性以及可读性,并利用其特性形成自身与原有层面的叠加而达到新旧交叠的状态,使人在透明界面上也可以读取原有环境或建筑的信息,从而形成现象上的透明效果。在法国里尔市美术馆的扩建中,建筑师将一整面玻璃幕墙置于老馆对面,这面玻璃幕墙将老馆的影像映射在新馆的外墙上,玻璃上还印有复杂韵律的长方形镜面将这些影像再切割成了碎片,将新与旧叠合在同一个平面中,利用玻璃透明与反射的特性达到一种新旧统一的平衡。

另外从材料的应用角度,与混凝土等强粘接性材料自身的不可逆性和自身物理缺陷相比,玻璃以改造过程中对旧肌体的破坏以及依赖程度小,易于拆卸,施工工期短,结构承载力强,能与旧肌体形成良好的对比,反射,融合效果,反映现代材料的建筑特征[4]。还可以利用双层玻璃幕墙等新技术达到既有建筑诸如文脉延续、保温节能、自然采光等问题的平衡。精细设计的玻璃幕墙通过透明度、质感、颜色的搭配,营造层次丰富的建筑表皮肌理效果。玻璃以其透明的物理特性将旧有肌体完整呈现,与旧有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让人惊叹的建筑形态。

2.2 透明界面肌理的处理

物理透明性的界面中,半透明的处理也至关重要,在更新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对界面进行镂空处理形成更富有层次的肌理效果。这种类型的表皮既可以以装饰性为主,仅作为界定建筑内外空间且具有一定艺术观赏价值的界面围覆在支撑建筑形态的结构外围而存在,也可以作为遮阳等功能构件结合功能及建筑节能需求而存在。形体表皮的处理往往需要通过镂空、格栅和百叶进行处理,使肌理成为建筑的感知层,并将环境或是既有建筑叠合在一起。

图1 建筑借助玻璃的透明性避免与原有环境的冲突

霍斯利在列举了多种获得透明性的实例后, 透明性作为一种设计手段被从各时期的建筑中提炼[5]。而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丰富基于透明性理论的设计手法。在墨西哥,rojkind 建筑事务所用透明的矩形体块扩建了一家医疗设备供应商的总部(图1)。该方案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保留了原有的绿色环境,盆栽植物散布整个设计,构成了完整的种植立面。该设计强调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视觉联系。新建筑的透明玻璃幕墙前面设置有510个绿化模块,共同构成了一排排线性排列的形态。这些绿化模块在透明玻璃幕墙上横向排列,形成类似与百叶的外观(图2),百叶之间的空西北绿色植物填充,对原有的环境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案例中,界面的透明特性不再凸显,反而是利用透明特性弱化自身的存在,而通过界面肌理与自然环境相叠合,规则的线性肌理和自然的植物分别将建筑与自然两个层次融合在一起,将建筑嵌入到自然当中。

图2 立面上的植物机理与环境形成联系

3 现象层面的表皮更新

表皮更新在现象层面多体现为对既有建筑的文脉延续上,更新之后多义的表皮形态同时表现出新与旧的双重意义,建筑更新的核心就在于营造以往建筑的场所感,而既有建筑的材料则为建筑场所感的营造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原有建筑的精神与文化得以延续。而现象层面的表皮更新恰恰是以这个核心为目的。

3.1 建筑表皮的形象复现

建筑和艺术品修复巨匠勒·杜克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风格性修复”。即保持建筑结构,外表和风格完整性的修复,他指出修复一个建筑不是维护它,修理它或者重新装饰它,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表达,哪怕它在历史瞬间中从未出现过,或者是仅被规划过,但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修建而成的部分也可能根据建筑师的考察被重新建立起来[6]。可以说任何形式都具有建筑所属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建筑风格上的分类手段,而是时间状态的体现。旧建筑改造面临着新时态与历史时态的碰撞。建筑的新形式要求存在于新的时态,而旧的建筑形式包涵着历史时态。两种时态的交替与叠加在一起,而交叠的透明也常常暗示着上下文的透明性,揭示了事物中曾被忽略的结构特征,这个问题是透明性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对建筑或者建筑表皮的感受,首先是对“形”的知觉。阿恩海姆也曾说过“概念的形成开始于对形状的知觉中,我们会将其归到我们已知的相近形体中。这种形式的整体性亦非指客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经由知觉的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7]。建筑更新中常常利用人们在建筑的知觉中对“形”的依赖,在形态上对既有建筑的文脉进行复现,多体现在对既有建筑形态的抽象与解构上,利用极其简约而有力的形状,以及夸张的尺度使得建筑从周围背景环境中脱颖而出,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的意象,复现当地城市或者文化的符号。通过形体的抽象与解构,使人获得场所感获得与被更新建筑之间的情感联系,更新的形态与旧有建筑的叠合形成了情感上的透明现象。

表皮更新后,建筑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形态组合方式和情感关系。但是,但是这种更新不应该是对建筑旧有形式的彻底否定或屈从,而是力图创造一种与旧有形式相匹配的新关系。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对文脉的定义直接影响到建筑形式层面上,可以认为,表皮更新的手法之一是对文脉的再次拼贴。拼贴的结果虽并没有摆脱形式的制约,却证明了历史正是在与现代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出它的意义与美感。

3.2 建筑表皮的材料表现

具有保持能力是生命的高级形式之特征,它表明高级形式的行为在较长的时间里被整合起来,在这时间间隔期间,把有机体生活史中的事件串联起来的可能性客观上与一种因素相一致,这个因素就是所有拥有较好记忆的因素[8]。

表皮更新的含义并不是对旧有建筑的立面全部舍弃,相反,旧的建筑材料为建筑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旧材料可以被循环利用,形成以旧整旧的效果。如果改造的表皮部分仍然使用旧建筑材料,改造后建筑可呈现出新老并置、浑然一体的面貌。而材料表现的目的,就是利用不同材料形状, 色彩以及质感上的特点,经过建筑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从而产生美的建筑形式。因此,在表皮更新的过程中,旧有的建筑材料为建筑师提供了一种可以体现建筑沧桑感又可以体现建筑新的生命力的方法,利用旧建筑中满足视觉观感的材料,与新材料结合,通过材料年代的对比凸显旧建筑的时代属性和时代美感。旧材料的重新运用是旧建筑改造利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有的视觉感受为更新后的建筑增添了其美学价值以及精神内涵。

图3 入口处新旧材料结合细节

图4 入口处改造前后对比

源计划建筑事务所最近新完成了一个青年旅社的项目(图3),作为先前规划的iD艺象艺术区项目的一部分。建筑原先是作为宿舍,供给濒临倒闭的鸿华印染厂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深圳的第一批产业工人的居住地使用的。该建筑如今已是另一般模样,即便其使用功能还是和当初一样。建筑师在这个项目中,将一个新的入口植入到原有的建筑中(图4),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原有的大部分立面材料,甚至保留了原有的门窗分格方式。更新后的建筑中,新植入的材料与原有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有材料的年代感被凸显,新材料也由于旧有材料的衬托更加具有时尚感。虽然建筑更新后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建筑所承载的时间印记依然存在,当人们在建筑中,在感受到一个现有建筑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旧有建筑时代的厚重感。这种过去与现在的交叠现象正是现象层面透明性的体现,为我们将透明性理论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应用在建筑改造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结语

建筑更新在西方,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国家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概念,而中国目前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建筑的寿命普遍较短,对于一些非历史建筑也是拆掉为主,但是随着建筑市场和环境的成熟,建筑更新在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透明性的概念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适用于建筑的空间、立面和环境等等方面,而将这一概念引入建筑的更新中,对于建筑甚至城市文脉的延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德)托马斯.史密斯.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M].肖毅强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2]Colin Rowe and Robert Slutzky. Transparency[M]. Basel: Birkha user-Publishers For Architecture , 1997.

[3]史永高. 透明性的材料转换—透明性研究之三[J]. 新建筑, 2008.

[4]徐强. 玻璃在旧建筑改造和更新中的应用[J].世界建筑,2005.

[5]王盈盈, 叶鹏. 解读透明性[J].中外建筑, 2007.

[6]朱晓明, 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7]程超, 表皮的透明性—对斯坦因别墅的另一种解读[J].建筑师, 2004.

[8]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Refurbishment of architectural surfa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parency

LUXiantao1,XUHui2

(1.United Design Group Co. Ltd.,Shanghai 200093;2.Urban Architecture Design Co., Ltd(UK),Shanghai 200093)

Refurbishment of architectural surfa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renewal, and showing past and present of build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parency, this paper giving a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in refurbishment of architectural surface,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face, form, materials, etc.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refurbishing architectural surface with the theory of transparency. Accordingly, the objective of refurbishment can be more clearly, and design methodology will be more perfect,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ansparency; Refurbishment; Boundary; Design technique

鲁显涛(1987.8- ),男,注册建筑师。

2015-03-20

TU2

A

1004-6135(2015)04-0039-04

猜你喜欢
透明性表皮界面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网络安全审查中的透明性研究*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