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抓起

2015-04-20 06:29洪本明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洪本明

【摘 要】初中数学的课业负担严重,教师都在积极地反思和研究,需要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达到减负增效?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提出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减负增效:一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二是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三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四是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五是归纳有效的课堂小结。

【关键词】减负增效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教研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减负同时又要增效,这是老师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学生们所期盼的学习状态。然而,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做到“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得“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只有师生有效地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因此,减负增效要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抓起。本人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谈谈初中数学的减负、提质、增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创设自然生动、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轻松地学习数学。如教学《绝对值》时,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找食物的问题情境,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然后打个比方,将熟的食物记作“+”,将生的食物记作“-”,将“∣ ∣”记作会加热的锅,所以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只要放进这个锅里,出来都是熟的,没有东西放进去出来当然是空的了。所以无论是“+”还是“-”只要放进“∣ ∣”里,出来肯定都是“+”的,0放进“∣ ∣”出来还是0,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绝对值概念变得简单。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心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对问题和本课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学习,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幂的乘方》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1.导入:将下列各式用一个更加简便的算式表示:

(1)5+5+5+5+5+5+5;(2)a·a·a·a·a·a;(3)32·32·32

2.探究:我们来研究(3)式的表示和计算问题。

(1)填写下列每步运算的依据。

32·32·32=3·3·3·3·3·3    

(32)3=32·32·32          

=36

=……

(2)猜想:(an)m应该怎样计算?请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3.交流讨论:式子(an)m 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总结:公式(an)m=amn 的意义,即幂的乘方法则。

5.实践:计算下列各式:

(1)(22)3;(2)(a3)2;(3)[(-2)2]3;(4)[(-a)2]4

6.让我们自己来编一些类似的运算试试。

学生的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动脑猜想,让课堂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的“动中学”减轻了数学课堂上的枯燥压力。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三、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程度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问题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引导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是通过有效的教学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老师设计的“陷阱”中。例如:在上《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时,复习完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后,要引入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时,可以提出问题:除了三角形外,我们学过的多边形的形状还有哪些?在探索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时,提出问题:如果改变原四边形的形状,那么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吗?在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时,提出问题: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还有哪些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课堂上实施有效提问,激起学生探索兴趣,提高课堂兴趣,产生“减负增效”的效果。

四、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无端地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如在课堂教学中,可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画图: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位:㎝)

a.3,4,5      b.6,8,10      c.5,12,13      d.8,15,17

(2)测量:用你的量角器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记录如下: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判断:请判断一下上述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形状。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4)找规律:根据上述每个三角形所组的各组边长,请你找出最长边的平方与其他两边平方和之间关系。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5)猜想:让我们猜想一下,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呢?

你的猜想是______。然后把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兴趣小组,再把上述四个问题分别抛给四个学习兴趣小组,看看哪一组完成得最棒。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探索性、可操作性,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所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探索成功后的喜悦。因此,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有效教学,提高“减负增效”的作用。

五、归纳有效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仅是课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小结,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回顾、整理、归纳、深化。它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堂内容的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堂课快结束时,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运用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进行运算来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与直角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中的直角是否很规范呢?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进行验证,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课后,大部分同学都对身边的“直角”进行了探索。

有效的课堂小结不仅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还能加深学生理解、巩固新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保持和深化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为“减负增效”起到了铺垫作用。

总之,“减负”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当更注重实际效果。“减负”的主渠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关键是向45分钟要效益。只有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达到真正的“减负”。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给学生真真正正的“减负”。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 新课程的深化和反思[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拉金佟,吉文虎.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减负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

[3]季求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 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4]陆炳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 考试周刊,2007(17).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轻摆渡,济江川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