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俄罗斯“新闻信息战”中的新王牌

2015-04-21 03:27吴旭
对外传播 2014年7期
关键词:俄罗斯

吴旭

说到“话语权的争夺”,俄罗斯和中国一样,同样面临着西方媒体无所不在的强势高压和以偏概全的负面定式报道。俄罗斯负责宣传的官员曾感叹:“不幸的是,西方公众对于俄罗斯的集体印象,只和这三个东西有关:共产主义,大雪,和贫穷。”在谈及创办一家世界级新闻电视网的初衷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强悍立场:“俄罗斯需要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有自己的王牌选手,不仅要向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俄罗斯国内事务,更要打破盎格鲁-萨克逊(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全球信息流的垄断。”随着6000万美元的第一期启动经费到位,“Russia Today”(今日俄罗斯)英语新闻电视台应运而生。从2005年12月创建至今,短短十年时间,“Russia Today”凭借着其推陈出新的报道风格,视角独特的新闻选题,特别是与美欧媒体大唱反调的评论立场,在各路强手如云、收视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电视新闻报道领域,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09年,为了强化自己的世界性定位,同时淡化俄罗斯官方的背景和色彩,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将自己的名字缩减为更加中性、现代、好记的两个首写字母:“RT”。

权威“评委”的评价

在罗列RT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之前,让我们先听听两位最有发言权、同时也是最具权威身份的“评委”的意见:

2011年3月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国会外交委员会发言时着重强调:“我们在打一场信息战,而我们正在输掉这场战争。”在列举了半岛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全球的扩张后,她特别提到了美国冷战老对手——俄罗斯政府出资创建的RT,“我在多个国家看到过这个频道,它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话虽不多,但透露出两层重要的信息:第一,希拉里确实看过RT的新闻节目,虽然她未必是它的忠实观众;第二,希拉里确实喜欢RT的一些节目或者是节目风格。她的评价用语——“非常值得借鉴”,听似不温不火,但这明显是外交语言,考虑到当时的语境和美俄之间针尖麦芒的对手本质,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褒奖了。

三年后的2014年,当乌克兰局势正处于紧张胶着、剑拔弩张的“尖峰时刻”,美国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在4月24日的国务院记者会上,特别辟出一段时间,将指责的矛头毫不掩饰地点向了总部位于华盛顿的RT电视美洲台,“这家有着政府背景的RT新闻网,实质上就是一个宣传大喇叭,不停推销着俄罗斯总统普京头脑中的‘幻象;渲染或者扭曲乌克兰正在发生或者根本没有发生的一切。”言语间,克里的义愤和厌烦溢于言表,这不禁让人想起刚好42年前那载入历史的一幕:战功卓著的海军陆战队上尉克里,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公开反对越南战争,抨击美国决策者的错漏以及美国媒体关于战争的误导性报道。只不过这一次,时过境迁,人是物非,克里现在变成了美国政府的官方代言人,而他抨击的对象,则是一家努力报道真相的外国媒体。

一前一后,一褒一贬,美国两任国务卿对于RT的特殊“关照”,恰恰衬托出这家英语电视新锐那如“芒刺在背”、“牛虻缠身”一般的坚韧角色,不屈不挠地一次次伸出探针,戳破美国政府和美国主流媒体编制的有关国际事务的“叙事框架”。

美国眼皮子底下拾遗补缺

从下面一组比较数据中,不难看出在一直由美欧控制的世界新闻报道领域,RT那咄咄逼人的崛起态势。

截至2014年6月份,RT的信号共由22个通信卫星传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超过6.5亿人口的主要受众地区。在欧洲,从2010年7月开始,RT通过英国最大的数据电视合作方,全天24小时不间断向英国观众播出,拥有超过240万的固定收视群体,远远超过其他的非英国电视频道。在新闻信息战的“主战场”北美大陆,RT以主要收视区域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圣地亚哥、费城等大城市为中心,信号辐射覆盖超过8500万人。虽然还无法和美国的主要电视新闻网——像CNN、福克斯电视网、MSNBC相抗衡,但美国尼尔森媒体研究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国外新闻电视频道中,RT的收视排名仅次于BBC,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比如,它在纽约的收视率是日本NHK的十倍,在芝加哥的收视率是半岛电视台的四倍。

通过与世界酒店连锁品牌的互惠促销服务,在全世界超过270万星级酒店的客房中,都可以收看到RT的新闻节目——这一点,甚至超过了世界电视新闻领域公认的领先者CNN。当然,最让RT引以为傲的还是它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被追捧的程度。2012年7月,美国著名舆论调研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的结果:在全世界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RT的新闻视频被播放收看的次数最多,从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时间段中,其每周最受欢迎的新闻视频占到了所有新闻视频的8.5%,比福克斯电视网、BBC、美联社、CNN相加总和还多。2013年,RT又创造了一项新闻电视网在社交媒体上的新纪录: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Youtube上被收看超过10亿次的新闻频道。与它相比,半岛电视台的收视总数不到四亿次,英国天空卫视是5200万次,而美国最大的新闻电视网福克斯,才仅有2300万次。

这是一项崭新的纪录,而它产生的背景是一个崭新的新闻媒体生存现实。全世界的新闻观众们再也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老老实实地等着看新闻;而是从我做起,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目击者的身份,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记录下身边发生的奇闻轶事、甚至重大历史事件,并迅速与全世界的受众无偿分享。调查显示,在年轻人当中,电视已经不再是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而此消彼长,网络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每天的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40亿次,远远超过任何新闻电视频道的收视率。在这方面,RT作为电视媒体的新生代,抓住机会,脱颖而出。用皮尤中心专家的评价就是,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新闻”。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吗?RT网络新闻主管的解释是,“很多我们的新闻视频都是未经剪辑编辑的原始图像,为了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给网络上的观众。那些没有评论的视频,恰恰是最具有世界性感召力的,原装原味,无需语言或者解释,能满足观众第一时间想要看到现场的强烈愿望。”endprint

成功之道:“政治不正确”,新闻更专业

RT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拾遗补漏,报道那些被美国主流媒体刻意遮掩或者边缘化的“政治不正确”类新闻。当然,这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选题思路,确实为RT在潜在的受众群中赢得了声誉。比如,美国几年前声势浩大的反体制运动——“占领华尔街”,并没有获得美国各大电视台或者平面媒体应有的重视和报道。当总数近百万的游行群众在纽约华尔街示威游行的次日,《纽约时报》竟然只字未提。RT当仁不让地填补了这个空缺,派专门摄制团队24小时向观众传递现场新闻。又比如,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完全垄断了总统大选以及相应的新闻报道,在最受瞩目的总统辩论阶段,甚至连一个位子都不给那些参选的小党候选人。2012年10月23日,RT和半岛电视台联袂,在美国全程现场直播了两个小党派(自由入党和绿党)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

除了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扮演那个大喊“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以外,RT的成功,更多地仰赖于其扎实的新闻报道功底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这一综合优势,在对于乌克兰动乱事件的报道中,尽显无遗。

先看看RT的新闻功底和素质。新闻报道的比拼,说到底无非是拼两大块:一块是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独家和时效性,一块是新闻调查报道的深度和角度。这方面,一个强调的是快,考验的是新闻敏感性、可靠的信息源和快速核实信息的专业团队;一个强调的是深,能以独到的视角和触角,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比如,2014年4月13日下午,RT率先播报了一条重大新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布兰南使用一个假名字的护照,在一天前秘密抵达乌克兰的首府基辅,并且同反对派的领导人多次密谈。这条新闻听起来像是好莱坞动作大片里面出现的情节,而其出现的时间点,更触碰了美俄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俄罗斯一个月前刚刚将克里米亚并入俄联邦,乌克兰国内“亲俄”和亲西方的两股势力,已经剑拔弩张,一场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此时此刻,美国的间谍头子去乌克兰干什么?美国不是一直指责俄罗斯背后操纵乌克兰的内政,如果此消息属实,那岂不是让美国自打耳光吗?白宫发言人马上通过其渠道,率先否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但是,随着媒体上相关报道的细节越来越详尽,美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也越来越大。4月14日下午,在RT驻白宫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白宫发言人卡尼不得不承认:“一般来讲,我们不会评论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行程,但是考虑到这次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我们可以确认:作为欧洲行程的一部分,布兰南局长确实去了基辅。”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这一态度转变是如此尴尬和难堪,也让美国的对俄外交变得非常被动。为了控制其负面影响,白宫向主要的美国国内媒体施加压力,刻意屏蔽淡化了对这一访问的报道。那么,RT是如何捷足先登,获悉美国间谍头子秘密出访的大新闻呢?这一方面得益于RT在俄罗斯政府内部非常高级别的独家信息资源,一方面归功于随时关注搜罗网上传闻报道的RT网络监控部门。

其次是RT新闻评论的多样性和对于不同立场的包容性。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应该算是其金牌女主持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阿贝·马庭和她主持的新闻评论节目《打破常规》了。不仅每次出境时的穿着都时髦性感,马庭还经常以出位率直的评论,让听惯了“政治正确”的美国受众们大呼过瘾。比如,当载有玻利维亚总统的客机,被美国情报部门强迫截停在维也纳,因为怀疑美国叛逃的前间谍斯诺登也在飞机上,马庭的评论几乎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美国这是在做什么?奥巴马到底以为他自己是谁?!”真正让马庭成为美国新闻圈里的名人,是马庭在今年3月3日自己节目结尾时的一番感言,“因为我在RT工作,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路立场。我以最强烈的态度再次强调,我反对任何对于主权国家的军事干预。俄罗斯这样做是错误的。”此言一出,立刻在美国媒体圈激起了千层浪:因为仅仅三天前,俄罗斯的伞兵部队刚刚占领了俄军港所在地克里米亚,打破了冷战后欧洲的政治和地理版图。作为一个俄罗斯国营电视台的金牌主持,居然在自己的直播节目中,公开和俄罗斯政府的政策唱反调,这也太出格了吧。美国媒体的反应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幸灾乐祸地嘲笑俄罗斯的宣传机器终于出了故障,无法再用美国人来骂美国人了;而另一类则更冷静和深刻,纷纷指出在2003年美国布什政府为攻击伊拉克做舆论准备的时候,没有一家美国主要媒体像RT这样,允许自己的编辑记者公开质疑政府的动机和合理性。而接下来,RT总编对于马庭事件的官方发言,则确实又给带着有色眼镜的美国媒体同行们上了一课:“与流行的看法相反,RT没有强迫记者们去接受某种看法,他们有表述自己意见的自由,不仅在私下,甚至在现场直播时,也是如此。”这一出乎意料的大度处理方式,反而突出了RT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收获了不少好评和新观众。

更为RT赢得欧美受众的,是其国际报道中的新闻视角和不同于美国标准的解读方式。美国的主流媒体,因为政见立场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可以粗略划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两大阵营。像福克斯电视网、《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等,都属于保守派倾向非常明显、偏向共和党阵营的主流媒体;而像MSNBC,《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网等,则属于自由派和偏向民主党的媒体。但是,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凡在涉及国际事务的报道和评论时,基本都秉承着美国政治中一个固有传统,“涉外事务,一致对外(Politics stops at the waters edge)。凡涉及外交政策和美国国家利益的国际事务,美国媒体都自觉自愿地“以美国利益至上”作为主导原则。这一点,在有关中东事务的报道、国际反恐,以及对于战略对手俄罗斯、中国等事务的报道上,美国媒体基本上都是立场分明,从不含糊的。所谓客观和公正,其实都是以美国的眼光和利益来衡量的“客观”和“公正”。RT的报道思路和角度,是让很多美国人闻所未闻、想都没有想过的。比如,在这次乌克兰冲突中,RT仰赖着独特的文化背景渊源,更多地从历史、社会、地缘政治等角度来多角度地剖析有关局势的发展,而不是美国媒体上惯用的“好人”、“坏人”的简单逻辑。很多美国观众在RT的节目反馈栏里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点:“你们的解读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也是从来没有在美国媒体上听到过的。”

RT的新闻口号是:“Question More”,也就是更多提问,更多质疑,更多批判的意思。在美国国务院或者白宫的记者会上,经常可以见到RT的记者,捉住发言人的漏洞,不依不饶,穷追猛打,很多次被发言人不耐烦甚至粗暴地打断。当然,作为一个刚刚存在不到10年的年轻电视台来说,RT的朝气、活力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报道方式,也常常给它惹来麻烦和各种指责。但是,RT的专业化和创新性,确实在美国自家的后院,开启了一扇窗户,给那些常常因为“政治不正确”而被边缘化、或者刻意忽略的新闻和专家,提供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舞台和平台。

贵编:吴奇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人手不够 ——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隔离墙——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鸿门宴”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墙怎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