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阈下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教育研究

2015-04-21 10:11滕明政刘翠
鄱阳湖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非政府环境教育

滕明政 刘翠

[摘 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国家、学校在环境教育作用方面的局限性,使得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教育成为可能;环境非政府组织以其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方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源供给,二要加强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三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字]环境非政府组织;环境教育;政府支持;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C23;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1-0073-06

[作者简介]滕明政(1988—),男,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国家治理问题研究;刘 翠(1989—),女,山东济宁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Abstract: What make it possible for Environmental NGOs to take par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re the complexity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states and school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education targets, the diversity of the education content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education methods make the Environmental NGOs play a key rol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NGO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policy support and resources supply, the building of environmental NGO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NGOs;environmental education;governmental support;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凸显。这些问题的处理,已经超出单一国家、政府的能力范围,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因而全球治理思想随之兴起,它是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政治上的回应①。1992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其发表的《我们的地球》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关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①这一定义说明了治理的多元主体和多样方式。乘借治理思想,各种环境非政府组织迅速崛起,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环境治理,特别是环境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越大的作用,逐渐从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的边缘地带向舞台中心靠拢。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及其特点

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性的并且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地的一国国内或跨国的民间志愿组织。②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有其必然性:一方面,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局限,促使环境非政府组织得以产生;另一方面环境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其能够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

从国际方面来看,主权是一个独立国家最基本的权力,每个国家在政治上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然而,在解决全球问题的过程中不少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甚至与国家主权相冲突。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对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往往置若罔闻。为了缓解环境压力,一些发达国家将其国内落后的、被淘汰的、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则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息以牺牲本国环境为代价。在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际交往中,各国政府处理环境问题时往往采取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态度。政府间的合作力度往往滞后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速度。在这种国际形势的背景下环境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促使全球环境治理向着多元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从国内方面来看,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优先考虑经济发展与国家利益,环境问题被置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政府任期的时限性导致其任期内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与政绩,滥用自然资源,置环境破坏于不顾,以致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长期危害。因为在过往的政绩考核因素的影响下,一个在经济方面政绩比较好的官员要比一个在环保方面政绩比较好的官员具有更大的升迁机会。在一些国家,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政府本身就是促使环境恶化的主要凶手。环境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性以及优先考虑某一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可能影响等特征,使得以上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同所有其他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一样,环境非政府组织也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组织性等特点,同时,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相比,环境非政府组织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专业性。在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方式上,许多问题都涉及到专业的学科领域。因此,在国内外的环境非政府组织中聚集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环境问题他们能够做出专业、权威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各国政府在参加有关环境方面的谈判问题时,代表团内常常有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成员。

2.关联性。不论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其造成的影响,都具有跨地域甚至跨国家的特点。局部的环境破坏都会使整个环境系统受到损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危害没有哪个国家和个人能够“独善其身”,这就使得全人类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因此,确保生态安全的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困问题、人权问题、贸易问题等都有密切关系。正是由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全球性,使得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时的作用日益突显。

3.发展迅速。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类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他们奔走相告,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这就促使全球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得到迅速增长。

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针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人们提出了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解决措施,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觉悟,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推进人类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197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会议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与会成员一致认为: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为了培养、认识和评价人类与其文化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与态度。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相关的问题做出决策,并形成与环境质量相关的人类行为准则。①1972年召开的首届“人类环境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性质、对象和意义,从此,环境教育便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地发展起来②。简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主要依托着政府等一些正式组织进行,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环境内容的界定上③。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政府等正式组织已无力应对丛生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其他团体来协助开展环境治理和环境教育。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进行环境教育的特点

与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不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学校组织的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教育对象范围更广,即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等外在因素的限制。这样,保证了教育对象的全民、全社会广泛参与,以达到能够影响国家决策的理想状态。

2.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环境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社会层面开展的环境教育与社会整体的环境活动是分不开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内容多种多样,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与每个人的个人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关联性。

3.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学校的环境教育主要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环境非政府组织采用的教育方式灵活多样,保证全社会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创办市民环境学校对家庭主妇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比形式说教、动员式说服参加运动的效果更好。因为,人们采用何种生活方式就是环境教育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当适度消费、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概念深入每个人心中时,那么距离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就更近了一步。

正是由于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教育具有的这些特点,弥补了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其在产生之后能够迅速发展,不断壮大。

(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环境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根据不同的社会角色,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教育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由于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环境非政府组织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会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女性进行环境教育,全面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对于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把“妇女与环境”列为重要的议题,指出除非承认并支持妇女对环境管理的贡献,否则可持续发展就将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妇女,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及家庭的照顾者和教育者,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现在提倡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环境理念与家庭主妇最为息息相关。世界范围内,大约75%的消费是通过女性完成。女性对消费品以及消费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到整个环境状况。为了提高妇女的环境意识,动员妇女参与环境事业,1988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开展了以“妇女·家园·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组织者还邀请专家撰写了《妇女与环境知识100问》免费发放给妇女群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在韩国,主妇们掌管了整个家庭的消费,她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着全家人的环保意识。妇女环保组织定期对家庭主妇进行环境教育,她们把环保常识印成卡片发给社区的家庭主妇,告诉她们怎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

一些环境非政府组织还意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把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希望教师通过言行去影响他们的学生,使学生从小就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环保活动。除了每天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问题,公众获取有关环境保护知识主要的信息渠道是媒体,差不多每个环境非政府组织都会与媒体合作。通过向媒体提供环境保护信息和接受采访等方式保持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多数团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公众传播最新的环境保护信息,许多环境问题一旦曝光,很容易在社会上掀起环境保护运动,使公众能够有意识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通过出版图书、在电台开办环保栏目、建立环境教育培训基地等活动致力于培养公民的基本环境意识。“北京地球纵观教育研究中心”则致力于为国人提供国际上优秀的环境教育影视资料,并建立了环境教育影视资料库,促进环境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非政府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最丰富的环保知识、最清晰的环保意识、最经济的环保手段、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最终达到最大限度的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的目的。只有把环境教育工作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环境教育,使人们了解到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并使之转化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模式。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弥补了学校环境教育形式上存在的不足,使每个人意识到环境问题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三、增强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推动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需要对广大群众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正在成长的环境教育力量,为了使其在环境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合作与支持。

(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与资源供给,引导和扶持环境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就当前中国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言,中国政府(环保和教育部门)是最重要的推动者。①因此,在中国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

1.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一些政府部门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环境非政府组织实施的环境监督心存戒备和疑虑,持消极态度,这极大的影响了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国家的视域下,党和政府要转变观念,承认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合法地位。通过立法等形式切实保障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各项权益,使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与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2.加强政府资源供给。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对环境公共资源的占有极度不平衡,环境公共资源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政府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极少,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政府应自觉发挥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与核心作用,承担环境教育义务,积极与非政府组织密切合作,为非政府组织环境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政府应为环境非政府组织提供相应的专业人员并允许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参与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最后,通过外包的形式,将一些政府不方便开展或者开展成本较高的环境教育工作外包给环境非政府组织承担,以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二)环境非政府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要提升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整体实力,使其更好的参与环境治理与环境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加强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增强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性以及社会认同感。

1.环境非政府组织要规范内部管理。健全人员管理培训模式,提高内部成员的准入与组织标准,广泛吸收具有环境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贯彻民主作风,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聪明才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增强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建立透明、规范、科学的决策、组织、协调与控制机制,实行财产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环境非政府组织要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公共组织,就应该按照组织的基本框架,信誉程度等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非政府组织评估标准,推动组织规范化运行。”②

2.环境非政府组织要增强社会认同。切实有效地传播环保理念、落实环保行动,将道德与责任作为赢得社会信任的筹码。同时,环境非政府组织要善于协调政府、企业、社区等机构间的联系和作用,鼓励和推动志愿者活动。地球绿化中心认为,光搞好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把那里的人也作为对象,每个人对自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①逐渐深化公众的环保意识,规范公众的环保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数量虽多,但获得联合国认证资格的极少,专业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有待提高。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与国际上环境非政府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吸收借鉴别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1.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进行环境教育,传播环保知识,不仅受到政府和中小学校的重视,也是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日本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其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实现环境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日本“野鸟会”就把“热爱自然与自然的鸟类做朋友”作为该组织的口号。其会员大都是中小学生,他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参加会员活动,既培养了热爱自然的意识,又获得了关于环保的知识。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对现在和未来的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孩子的可塑性强,通过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符合环保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永续性。②

2.环境教育从社区做起。国际社会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民众教育”、“社会教育”。社区全体成员都是社区环境教育的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广泛的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环境素养和生活质量。例如,日本许多社区都设有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有的社区建有环保示范餐厅、人类自然博物馆、屋顶花园等等。这些环保设施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向公众宣传着环保理念。因此,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开展环境教育应尤其重视以社区为单位,向社会成员推行环境教育。坚持教育性与娱乐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向居民介绍环保健康小常识,讲授通俗易懂的环境科学知识,使社区环境教育活动经常化。

通过借鉴国外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增强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维护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的环境形象,争取更多的环境实际利益。

总之,环境意识要通过环境教育来培养。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社会主体的多元性、学校环境教育的有限性,使得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正在成长的行为体,以及其环境教育对象的多元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优势,使之在环境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对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郑 颖

猜你喜欢
非政府环境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环境清洁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漫观环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