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2015-04-22 05:07彭艳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肿块

彭艳芳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云南 昆明 6522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病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2]。对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要早诊断治疗手术。临床医师要对此症状进行有效预防,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诱发因素得到减少,从而使此症状发病率得到降低。为了提高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7.2±5.3)岁。剖宫产次数介于1-4次;剖宫产切口类型:横向切口有2例,纵向切口28例。从剖宫产距离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间分析,最短10个月,最长达7年,平均(1.9±0.5)年。

1.2 临床特点

所有患者均存在剖宫产史,术后切口瘢痕处均存在疼痛性肿块,肿块在女性月经前期以及月经期会明显增大,呈现渐进性加重变化,在月经后,肿块会慢慢缩小,而且肿块疼痛也会慢慢减轻,在3-7d左右疼痛会逐渐消失,而且呈现一种周期性改变。通过检查可以观察到皮下脂肪深处会存在很多切口包块,包块的形状呈现椭圆形或者圆形,边界相对模糊,颜色为浅蓝色,最大病灶经线为0.7-4.8cm,包块在增大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暗红色血流出,经妇科检查显示并没有很大异常。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采用腹部彩色B超检查,可以探及患者皮下及肌肉存在低回声肿块,边缘并不规则,包块欠缺完整,内部血流信号模糊。术后应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1.4 治疗方法

明确肿块位置后,准确进行病灶切除手术,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手术日期应选择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5d。应选择切口疤痕处作为手术切口,从理论上而言,应根据患者体内肿块位置应和肿块边缘距离1-2cm,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肿块大小决定。术中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术后应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伤口,从而确定并无其他异位灶后结束手术。术后,应给予孕三烯酮2.5mg口服,1周2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研究显示,腹直肌前筋膜及腹膜处病灶较多(具体如表1所示)。经过相应的手术处理切除病灶后,患者切口均在I期愈合,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经过6个月时间随访,并未出现复发病例。

表1 本组患者病灶切除范围(n,%)

3.讨论

临床目前并没有具体明确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切的发病机制,有的学者研究认为[3],任何宫腔操作都会把子宫内膜直接移植到切口,这样会大大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而且产妇在产后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有明显下降,不利于移植子宫内膜的生长,这样也会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的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女性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有关[4-5]。经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病灶多见于腹壁切口皮下组织,也有部分病灶侵入腹膜及腹腔,有53.3%患者累及腹直肌前筋膜,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女性的正常生活。因此,对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尽早诊断,一旦确诊后应立即采取手术。关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B 超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等确诊[6]。

经过本次研究,笔者总结了关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及预防的几点要点: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鼓励产妇尽量自然分娩,从而从根源上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7]。②术中应注意密切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缝合子宫肌层时,应尽可能不要穿过子宫内膜。若患者是早产剖宫产或者中期剖宫产取胎,子宫切口四周术野应用纱垫保护,以防宫腔内容物流入腹腔。缝合腹壁切口时,应用0.5%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然后再将腹腔关闭。③在月经来潮前,禁止进行输卵管通畅实验,避免向腹腔内推入内膜碎屑。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吸宫治疗时,应注意控制宫腔负压,避免在将吸管突然拔出时,内膜碎片、宫腔血液被过高负压吸入到腹腔内。④鼓励产妇产后进行母乳喂养,促进产妇哺乳期的雌激素分泌,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

综上所述,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是临床处理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临床应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可有效降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1] 林筠颖,陶小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5(06):434-436.

[2] 胡江.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01):125-126.

[3] 铁小菊.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3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0,13(02):138-140.

[4] 吴霞芹,王彩霞.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28):159-160.

[5] 吴霞芹,王彩霞.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8)

[6] 黄维新,刘淮.剖宫产有关问题--剖宫产术的由来与发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05)

[7] 林筠颖,陶小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6)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